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湘南起義的結果如何 湘南起義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湘南起義的結果如何 湘南起義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經過

1928年1月上旬,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軍餘部近800人從粵北轉至湘南宜章縣境,同當地共產黨組織取得聯繫,決定趁國民黨李(宗仁)唐(生智)戰爭爆發,湘南敵人兵力薄弱之機向湘南發展,奪取宜章,發動武裝起義。1月12日,南昌起義軍餘部利用宜章縣委委員胡少海的關係,智取宜章城,逮捕了國民黨縣政府官吏和豪紳,解除了團防的武裝,發動羣衆,開倉濟貧,並打開監獄,解教出被關押的共產黨人和人民羣衆,揭開了湘南起義的序幕。接着,南昌起義軍餘部改編爲工農革命軍第1師,朱德任師長,陳毅任黨代表,並組建了宜章農軍。

湘南起義的結果如何 湘南起義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智取宜章城的勝利,給當地國民黨統治勢力以打擊和震動。國民黨軍第3師師長許克祥率部由廣東省樂昌地區直撲宜章。爲避免在不利條件下作戰,工農革命軍和農軍主動撤出宜章城,向黃沙堡方向轉移。國民黨軍佔領宜章城後,即向南追擊工農革命軍。工農革命軍在農軍配合下,在巖泉、慄源地區擊潰第3師一部,井乘勝追至廣東省樂昌縣的坪石,殲該師主力1000餘人,繳獲大批武囂和物資,後回師重佔宜章縣城,2月6日建立宜章縣蘇維埃政府,開展打土豪鬥爭,人民羣衆積極參加工農革命軍和農軍,革命武裝迅速擴大。

工農革命軍作戰的勝利和宜章縣蘇維埃政府的建立,振奮了湘南人民的鬥志,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各地黨組織領導下,工農羣衆紛紛起義。爲了支援農民起義,工農革命軍第1師揮戈北上,在黃泥坳打垮國民黨軍何鍵部兩個營後,於2月4日佔領湘南重鎮郴縣,幫助建立了縣蘇維埃政府。隨後分兵協助當地農軍佔領資興、永興、耒陽等縣城,並相繼建立了縣蘇維埃政府。在此期間,安仁、茶陵,酃縣、桂東、汝城、臨武、嘉禾、桂陽,常寧、衡陽等縣大部地區的農民也紛紛起義。常寧縣水口山鉛礦工人也於1月26日舉行暴動,奪取礦警隊的槍支,並與桐梓山地區的農民結合,建立了桐梓山工農游擊隊。3月中旬,湘南特委在永興縣太平樓召開湘南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了湘南蘇維埃政府。湘南起義過程中,中共湘南特委將宜章、耒陽、郴縣和永興、資興5縣農軍,分別編成工農革命軍第3、第4、第7師和兩個獨立團。共8000餘人。

3月下旬,國民黨軍7個師向湘南地區反撲。由於中共湘南特委執行盲動主義政策,損害了人民羣衆利益,致使工農革命軍無法在當地立足。爲保存革命力量,朱德、陳毅率工農革命軍於4月上旬撤出湘南地區,向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轉移。不久,同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湘南起義,把武裝鬥爭與工農運動緊密結合起來,在廣大的範圍發動羣衆,組織大批工農武裝,保存與發展了工農革命軍的力量。

湘南起義的結果如何 湘南起義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第2張

意義

湘南起義是中國革命發展史上有重大意義的事件。起義的巨大成功與戰略轉移的勝利實現,具有明顯的特點和成功的經驗。一是高舉“八七”會議提出的“武裝反抗國民黨”和“土地革命”的旗幟,同時較好地解決了武裝鬥 爭與農民運動相結合的問題。二是由正規戰爭開始向游擊戰爭轉移。南昌起義軍主力失敗後,朱德、陳毅“拖隊上山”,“從此以後即開始轉入正確的方向--游擊戰爭的方向”(朱德語)。

湘南起義的結果如何 湘南起義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第3張

湘南起義是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之後,打響的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又一槍,不僅保留了南昌起義的革命火種,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井岡山斗爭的豐功偉績。它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思考農民武裝鬥爭和土地革命問題,探索農村包圍城市道路過程中具有戰略意義的歷史豐碑。領導湘南起義的“朱德同志和陳毅同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一時期的革命實踐,對於探索這條必由之路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垛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之所以一度取得成功,從軍事方面探究,關鍵是正確地實現了客觀的物質基礎(軍隊)和主觀的努力(戰爭指導)的辯證統一。

評論

由於湘南特委犯了盲動主義錯誤,嚴重脫離了羣衆,起義武裝失去了人民羣衆的支持。1928年3月底,湖南、廣東的敵人調集7個師的兵力,從南北西三面向湘南地區進攻,起義部隊和農軍被迫撤離湘南地區,向井岡山轉移,毛澤東率部接應。4月下旬,朱德、陳毅率領起義部隊到達寧岡礱市。兩軍會師以後,合編爲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毛澤東任軍委書記和黨代表,朱德任軍長,全軍編爲三個師,共一萬人左右。湘南起義也有值得汲取的教訓,正如朱德所指出的:“湘南起義發動了羣衆,這個方向是對的。但當時湖南省委和湘南特委推行了‘左’傾盲動主義,亂燒亂殺,結果脫離了羣衆,孤立了自己,雖然佔領了湘南10多個縣,但最後遭到失敗。退出湘南,就上井岡山同毛澤東會合。”

湘南起義的結果如何 湘南起義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第4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