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袁宏道創立了什麼學說?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袁宏道創立了什麼學說?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袁宏道,湖北省公安縣人,字中郎,號石公,又號六休,曾擔任過知縣、稽勳郎中、博士等職位。他家有三兄弟,不過人們都認爲他是他們三兄弟中成就最高的人。 

袁宏道創立了什麼學說?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袁宏道像

他是明朝反對復古文學的主要人物,他在文學上反對文章模仿秦漢,詩文模仿唐代的做法,他認爲寫文要真實,要與時俱進,不能總是停留在前人的基礎上,不要總拘束於一個套路上。

袁宏道自小就非常聰明,善於寫文章,十六歲的時候就已經是諸生了。即使他當任過如此之多的職位,但他還是不太喜歡當官。在他中了進士後並沒有做官而是去外地拜師學藝、遊歷山水。他在縣衙只當了二年的縣令就辭去工作去蘇杭那一帶遊玩,並且寫下了很多令人稱讚的遊記。

他十分喜愛大自然的風光,甚至還冒着生命危險登上高峯,他曾經說過類似這樣的話:“如此憐惜自己的身體,那還怎麼遊山玩水?”“與其在牀上死掉還不如死後當作一塊石頭”這兩句話不難看出,他對山水的熱愛之情已經深入骨髓了。同時,在他的登山游水的過程中,他的天性得到了解放,個性更加地明顯,寫作的熱情也日益高漲。

在後來,袁宏道收到了他哥哥的信讓他去京城任職,他只能放棄遊山玩水的樂趣去了北京,在北京當老師。沒過幾年,他便因爲病重而死在了故里,享年四十三歲。他去世之後,買棺材的錢都是其他人幫忙贊助和賣掉自己的作品湊的。

袁宏道創立了什麼說

袁宏道是明朝著名的文學家,他的作品和理念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他是明代反對復古文學運動的主要人物,在文學上反對寫文章模仿秦漢,寫詩詞模仿唐代的做法,他認爲寫文章要跟自己的時代相連接不能只是一味地效仿前人留下的方法。  

袁宏道創立了什麼學說?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第2張

袁宏道像

他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簡單地說就是要表現出作家的個性和真情,而不要總拘束於一個套路上去效仿前人的做法。

袁宏道提出的性靈說跟李贄的“童心說”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認爲出自於自己真情和個性的作家寫出來的詩句纔是真正的詩句,那些隨自己率真的個性而做事情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從而來強調不是出自自己真情的詩句還是不要下筆了。

因此他們主張真正的作品應該既精美又充滿誠意,那些既不精美又沒有誠意的詩句是不能打動人的。所以要求個人說自己想說的話,說別人不能說的話,說別人不敢說的話,這就包含了對儒家思想傳統溫柔敦厚的傳教進行反抗。他們認爲文學創作的過程應該是這樣的:靈感是發自於自己的心,又蘊含在景象中。對自己所看的景象有所觸動,自己的心靈纔會有所感悟,就有想袒露的情感,才能提起袖子把它寫出來。只要天下的聰明的文人學子知道心靈的表現是無窮無盡的,那表達的情感會越來越豐富,在文學上也會呈現出各種獨特的風格,便能實現文學的改革與進步了。

袁宏道流派

袁宏道是反對復古文學運動的主要“將領”,他與他的兩個兄弟袁宗道和袁中道都非常有名,他們創立的文學流派“公安派”或“公安體”對後世影響之大。  

袁宏道創立了什麼學說?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第3張

袁宏道像

明代自弘治以來,都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文學觀點,對當時文學風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至於大家紛紛模仿前人的真體。雖然那時也有人提出反對的意見並且進行抗爭,但他們的行爲卻不足以得到衆人的重視。等到後來李贄提出了“詩何必故選,文何必先秦”的一針見血的觀點,讓人逐漸意識到了效仿的嚴重性。

對於成立公安派的主張最開始是袁宗道,但真正的領導人是袁宏道,他的弟弟袁中道是對公安派做了進一步的發展。公安派的主要的文學主張有:反對抄襲,主張變通。有利的抨擊剽竊的現象,同時指出剽竊的病根不是模仿而是衆人的無知。他們主要文學要跟着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文學的內容形式也會有變化,要衝破傳統作品的束縛;又主張要抒發自己的情感不能拘束於一個格調套路,就是強調要抒發自己的真性情,說自己想要說的,說自己不能說的,說自己不敢說的,這纔是真性情的表現;同時他們也極力地推崇民間的歌曲和小說,提倡通俗易懂的文學。公安派非常重視民間的文學,想要從民間文學中學到不同於其他作的營養,對於民歌也是讚不絕口,這使得在那時期民間文學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社會地位也逐漸提高。

 天目袁宏道

袁宏道的遊記非常多,因爲他個人非常喜歡遊山玩水,甚至爲了欣賞到更美的景色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在他遊玩的時候會把自己看到的景色記錄下來,他的文筆清新脫俗,富有情趣,讓人感覺身臨其境。 

袁宏道創立了什麼學說?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第4張

天目山景色

《天目》是選自袁宏道袁宏道集箋校作品集中的其中一篇,這篇文章主要寫的是天目山的獨特的絕佳處境。文章的開始寫了天目山所處的地段幽靜深邃,當他看到天目山的時候竟然不知道用什麼語言來形容它。

接着作者並沒有像其他遊記一般直接寫看到的景色,而是用三組對比來寫一般深山的不足和缺點,與天目山的景色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先描寫了天目山的七絕:悅耳動聽的瀑布水聲,顏色鮮豔、棱角分別的石頭,精緻的廟宇,像嬰兒啼哭般的雷聲,乾淨如棉花的雲彩,高大粗壯的樹木,芳香撲鼻、清新伊人的龍井茶和破塘筍,作者用自己細緻的觀察力發現常人不太能注意到的美麗的景色,可見他的內心十分細膩。

文章的最後,他記敘了自己跟朋友去看雲彩的事情,等到他們回寺廟的時候,山寺裏的和尚都爭着請我們吃飯。篇末,和尚們說:“天目山這麼偏僻又小的地方,不足以能接待如此貴重的客人。”作者則以開玩笑的語句回答說:“我與天目山也有一點緣分,山僧們不必謙虛,我們也不會當面稱讚的。”之後便笑着離開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