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揭祕:明朝潘季馴如何治理黃河的?

揭祕:明朝潘季馴如何治理黃河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揭祕:明朝潘季馴如何治理黃河的?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潘季馴(1521-1595),字時良,號印川,浙江烏程槐溪村(今湖州常溪村)人。明朝最爲著名的水利專家。然而絕大多數人對於這位偉大的水利專家的生平沒有多少了解,下文我們就爲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交待。

揭祕:明朝潘季馴如何治理黃河的?

潘季馴雕像

潘季馴出身自具有官宦背景的家庭。父親名爲潘夔,母親是刑部尚書閔珪之女。潘季馴排行老四,之前還有三個兄長。據說潘季馴幼年聰穎,六七歲就能能寫作詩文,在當地小有名氣。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進士,自此走入仕途。最初在江西、廣東做官,頗有政績。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由大理寺左少卿進右僉都御史,總理河道,開始了漫長的治黃生涯。

潘季訓一生四次治理黃河。1566年,潘季訓以接浚留城舊河成功,加右副都御史,不久因丁憂去職。隆慶四年(1570年)河決邳州、睢寧,再任總河,次年報河工成。但不久因爲有運輸船隻發生事故,遭到彈劾被罷官。萬曆四年(1577年)夏再起官,巡撫江西。次年召爲刑部右侍郎。萬曆六年(1579年)夏,以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總理河漕,九月興兩河大工,次年工竣,黃河下游得數年無恙。萬曆八年(1581年)春,加太子太保,進工部尚書,九月遷南京兵部尚書。萬曆十一年(1584年)正月,改刑部尚書。

揭祕:明朝潘季馴如何治理黃河的? 第2張

潘季訓巡河

張居正身後被抄家,長子張敬修自縊死,全家餓死十餘口。潘季馴爲張居正家人求情,卻惹怒萬曆帝,因此落職爲民。朝廷中有官員爲他感到惋惜。萬曆十六年(1589年)黃河大患,在朝中官員的保薦下,潘季訓復官右都御史,總督河道,萬曆十九年(1592年)冬,加太子太保、工部尚書兼右都御史。次年,以病辭休。歸後三年卒,葬於今湖州八里店鎮三墩村曹家墩。潘季訓著作有《宸斷大工錄》、《兩河管見》、《河防一覽》等,是我們研究古代治河及水利史的珍貴材料,其中不少經驗與技術至今仍有利用和借鑑意義。

揭祕:明朝潘季馴如何治理黃河的? 第3張

明萬曆18年河防一覽

潘季馴多次治河,絕非一時僥倖。這多賴他對此多年的經驗與研究。潘季訓主張綜合治理黃河下游,他利用相互聯動的思維,認爲黃河運河相通,治理黃河等於保護運河。另外,黃河又與淮河相匯,治淮、治黃密不可分。潘季訓深知黃河挾帶大量泥沙,有“急則沙隨水流,緩則水漫沙停”的特點,因此要使水流湍急,必須“束水攻沙”。他主持修築具有縷堤、遙堤、格堤的堤防,構築了完整的防洪治河體系。正是由於潘季訓正確的理論認識與實踐指導,黃、淮、運河保持了多年的穩定。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