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揭祕:山海關戰敗後李自成爲什麼不守北京?

揭祕:山海關戰敗後李自成爲什麼不守北京?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李自成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李自成進京,幾百年來一直是大家關注的話題,很多人都用這個歷史事件作爲“功虧一簣”的代名詞,李自成進京已經無限接近於成功了,但是卻在山海關被吳三桂和清軍聯軍擊敗,而之後李自成卻迅速放棄了堅固的北京城,選擇撤退,而這又成了數百年來大家一直討論的話題,很多人都在想:李自成爲什麼不固守北京?如果固守北京有沒有可能擊敗清軍、改寫歷史?

揭祕:山海關戰敗後李自成爲什麼不守北京?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看看李自成進京的歷史背景。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登基稱帝,大年還沒過完,李自成便率領十幾萬大軍東征北京。東征北京,李自成是比較有底氣的,自己手握大軍,而明朝已經成了強弩之末,幾十年的內憂外患已經將大明王朝掏空了。但是,整個過程卻順利得讓李自成都不敢相信,李自成的大順軍從西安到北京僅僅走了兩個月多一點的時間,這期間僅僅在寧武關遭受到了激烈的抵抗,其餘地方,包括重鎮大同、居庸關等地都不戰而降。

三月十七日,大順軍抵達北京城下,開始將北京城團團圍住,十九日凌晨,大順軍就進入了北京城,而崇禎皇帝也被發現自盡於煤山之上。之後,李自成率領大順軍進城,住進了紫禁城,完成了幾年前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文武百官紛紛投降,希望新政府能夠接受他們繼續爲官。而大順軍對這些明朝官員也是甄別錄用,沒有被選上的人則遭受了悲慘的待遇——他們被送往軍營,嚴刑拷打,逼迫他們吐出“贓款”,這就是“追贓助餉”,很多原明朝官員的家產都被充公,很多人還因此丟了性命

而之後,更大的危機出現了,在北京城破之前,崇禎皇帝命令遼東總兵吳三桂率領五萬關遼鐵騎入關勤王,但是還沒等到吳三桂趕到北京時,李自成就已經攻破了北京城。在崇禎死後,吳三桂審時度勢,決定投降李自成,但是沒幾天後,吳三桂又變卦了,他看到北京城中的追贓助餉,生怕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便返回山海關,佔據了山海關以觀後續。

在與吳三桂多次溝通、並許諾任命其爲兵部尚書都無效之後,李自成決定“御駕親征”山海關,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領十萬大軍,帶着崇禎皇帝的太子、兩位皇子和吳三桂的父親吳襄等人前往山海關。四月二十日大順軍抵達山海關,二十一日開始攻擊山海關,二十二日上午吳三桂已經支撐不住,關鍵時刻,多爾袞率領的清軍加入了戰場,而這得益於吳三桂的多次邀約,大順軍在相持階段突然遭受清軍生力軍的打擊,很快敗退下來,李自成眼看支撐不住,便下令撤軍。

揭祕:山海關戰敗後李自成爲什麼不守北京? 第2張

四月二十七日,李自成率領敗退的大順軍抵達北京,並且採取了備戰措施,比如拆除城外和護城河邊的房屋等,但是,很快李自成便下令從北京撤退,那麼爲何李自成沒有選擇固守北京城呢?原因至少有兩個。

首先,北京現存的兵力不足以抵擋清軍。李自成在去山海關時,僅僅留下了一萬人左右的部隊留守北京,而山海關的大順軍又損失大半,而十萬清軍精銳則在後半段加入戰局,幾乎沒有損失。而當時大順軍的精銳部隊除了出征山海關的部隊之外,還有兩支分別駐守陝西和河南,所以在北京周邊已經沒有精銳部隊可以集結抵抗尾隨而來的清軍。而一旦選擇固守北京,很有可能被清軍圍困,從而將大順軍的領導集團一網打盡。所以李自成決定“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選擇撤離北京。

揭祕:山海關戰敗後李自成爲什麼不守北京? 第3張

其實,李自成選擇撤離北京,除了兵力不夠之外,還有一層顧慮。因爲李自成的大順軍進入北京不久,從三月十九日進京,到從山海關敗退回北京,前後也才四十天時間,百姓們對於大順軍還不是很瞭解,而且大順政權在北京的追贓助餉運動使得官紳階層已經頗有怨言,而如今大順軍大敗而還,北京內部更加不穩定,所以李自成不敢冒險固守北京。

所以,山海關戰敗之後,放棄北京並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因爲兵力和內部兩方面的原因使得李自成不得不放棄北京,只不過李自成在放棄北京之後又犯了一系列的錯誤,從而導致自己一敗再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