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蘇軾:烏臺詩案中的才子與佳作

蘇軾:烏臺詩案中的才子與佳作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既有政治上的坎坷,也有文學上的輝煌。在衆多作品中,有一首詩歌尤爲引人注目,那就是他在烏臺詩案中所創作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烏臺詩案發生在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當時蘇軾因被指控“譏諷朝政”而被捕入獄。在獄中,蘇軾飽受折磨,但他並沒有放棄對文學的熱愛。在這段艱難歲月裏,他創作了許多感人至深的詩篇,其中最爲膾炙人口的就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烏臺詩案中的才子與佳作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一首描繪中秋佳節思念故鄉親人的詩歌。詩中寫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句詩句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切思念之情。在這首詩中,蘇軾通過對明月的描繪,展現了自己對故鄉的眷戀之情,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國家和民族的憂慮。這首詩歌以其優美的詞句和深刻的內涵,成爲了中國古典詩歌的經典之作。

烏臺詩案最終以蘇軾被貶爲黃州團練副使告終。然而,這場風波並沒有擊垮蘇軾,反而激發了他在文學創作上更加努力。在黃州期間,蘇軾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等。這些作品都成爲了中國古典文學的瑰寶。

總之,蘇軾是一位才子,他在烏臺詩案中所創作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詩歌。這首詩歌不僅展現了蘇軾對故鄉的眷戀之情,也表達了他對國家和民族的憂慮。正是這種堅定的信念和執着的追求,使得蘇軾成爲了中國文學史上一位不朽的傳奇人物。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