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崇禎皇帝爲何冤殺邊關第一守將袁崇煥?

崇禎皇帝爲何冤殺邊關第一守將袁崇煥?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袁崇煥,在歷史上他是一個真正的民族英雄。在寧遠,面對努爾哈赤率領浩浩蕩蕩的六萬大軍,而袁崇煥手下只有一萬多守軍,採取了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努爾哈赤親臨前線,一連打了三天,依然處於下風,後金軍大量死亡,努爾哈赤遺憾離開寧遠,不幸去世。皇太極繼位後,決定一雪先父寧遠兵敗的恥辱,皇太極親自率領後金精兵,在寧錦苦戰數日,戰鬥一直持續到第二天,雖然兩敗俱傷,但畢竟後金軍血肉之軀難敵楊強洋炮,損失更爲慘重。

只是,令人扼腕嘆息的是,歷史上袁崇煥這樣的民族英雄,爲保護大明最後一道防線,血戰沙場,最終卻因爲崇禎皇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京師之中謠言四起,崇禎皇帝又不明是非,便直接將袁崇煥拒於京師門外,最終袁崇煥到了紫禁城平臺,被逮捕,下錦衣衛獄,含冤而死,時年46歲。

崇禎皇帝爲何冤殺邊關第一守將袁崇煥?

當時北京的老百姓不明真相,受到奸臣閹黨宣傳的矇蔽,都相信袁崇煥通敵賣國的說法而恨之入骨,於是,出現了歷史上最爲悲慘的一幕:“見桀崇煥,時百姓將銀一錢買肉一塊,如手指大,啖之。食時必罵一聲,須臾,崇煥肉悉賣盡。”“皮骨已盡,心肺之間叫聲不絕,半日乃止,再開膛出五臟,截寸而沽。百姓買得,和燒酒生吞,血流齒頰。”面對千古奇冤,袁崇煥致死莫白,成爲歷史的一大悲劇。

一直要到袁崇煥死後150多年,乾隆皇帝爲他平反,千古奇冤得到昭雪。在《清高宗實錄》中,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四留下了這樣的記載:“昨披閱《明史》,袁崇煥督師,雖與我朝爲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昏政暗,不能罄其憂悃,以致身羅重闢,深可憫惻。袁崇煥系廣東東莞人,現在有無子孫?曾否出仕?著傳諭尚安,詳悉查明,遇便覆奏。”從那時起,纔有人公開祭奠袁崇煥。袁崇煥也終於卸下了賣國賊的枷鎖,重新登上民族英雄的祭壇。

那麼,爲何崇禎皇帝那麼輕信京師百姓謠言,不辨是非便斷定袁崇煥通敵賣國呢?《明史·袁崇煥傳》中說:“會我大清設間,謂崇煥密有成約,令所獲宦官知之,陰縱使去。其人奔告於帝,帝信之不疑。”由此可以看出,皇太極爲了除掉袁崇煥這個心腹大患而使用了反間計,並最終得逞。當然,皇太極的反間計漏洞百出,在8個月時間中如果崇禎皇帝仔細地查證,事情一定會天下大白。但是袁崇煥最終還是被處死,不僅崇禎皇帝中計,舉國上下都認爲袁崇煥是叛賊。究其原因,除了皇太極的反間計之外,崇禎皇帝本身也有問題。

崇禎皇帝爲何冤殺邊關第一守將袁崇煥? 第2張

首先,雖然袁崇煥戰場上戰功顯赫,但崇禎皇帝不信任袁崇煥。崇禎皇帝與歷史上的亡國之君比起來,也並不是那麼昏庸。但是,崇禎皇帝卻是一個多疑刻薄、剛愎自用的皇帝。崇禎皇帝即位後,立刻召見袁崇煥,諮詢平定遼東的方略。可是袁崇煥過於自信,誇下一個5年內打下後金的海口。實際上,那時候遼東邊境上後金在軍事力量上已經佔據了優勢,袁崇煥的許諾或許僅僅是爲了安慰年輕的皇帝,開始時崇禎皇帝對此充滿希望和期待,最終這樣的諾言無法實現,帶來的後果可想而知。

努爾哈赤死後,袁崇煥未經朝廷允許,私自派使者弔唁。後金皇太極趁機遣使回覆,謀求議和。當時,儘管明朝軍隊屢戰屢敗,但基於天朝尊嚴,“諸將罔敢議戰守”。雖然袁崇煥的議和戰略完全正確,而且崇禎皇帝開始時也同意。但這種與皇太極關於議和的私下書信來往,卻讓崇禎皇帝產生了懷疑。

崇禎皇帝爲何冤殺邊關第一守將袁崇煥? 第3張

後來,後金的軍隊越過袁崇煥的防線,袁崇煥在山海關以外設的重防全部失守,後金軍隊進逼京城。這在皇帝和京城裏的百姓看來,這是袁崇煥嚴重的失職。當時就因爲這些事引發出京城裏的謠言,說後金軍隊是袁崇煥引來的,或者說是袁崇煥在皇帝面前信誓旦旦,打敗後金軍隊毫無懸念,怎麼就會連連失守,肯定內中有貓膩。實際上,皇太極的反間計只是一個鋪墊,崇禎皇帝很有可能早就想殺死袁崇煥。袁崇煥雖然沒有投敵,但卻引起了一個多疑皇帝的疑心,所以結局很悲慘。

事實上,崇禎皇帝冤殺袁崇煥實質上是自取滅亡,《明史·袁崇煥傳》中記載:“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袁崇煥被處死不僅使明朝失去了一位盡忠愛國的將領,而且也使得崇禎皇帝“自毀長城”。袁崇煥這樣一個有可能挽狂瀾於即倒的愛國將領,最後不是死在戰場上,而是冤死在自己所保衛的明朝和百姓之手,實則十分冤枉。而製造這樣千古奇冤的歷史原因就是:多疑的崇禎皇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