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崇禎爲什麼不得不殺袁崇煥?袁崇煥是冤死的嗎?

崇禎爲什麼不得不殺袁崇煥?袁崇煥是冤死的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崇禎爲什麼殺袁崇煥,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關於明末大將袁崇煥的死,歷來衆說紛紜,而且最廣泛的認知是他死得太冤了,崇禎這個糊塗蛋,實在是太糊塗了。

袁崇煥被殺冤不冤?當然冤。但要從皇帝崇禎來說,不冤。託付給了你最高機密,你給我泄露,未經批准擅自判處大軍區司令員毛文龍死刑。不殺你殺誰?

崇禎爲什麼不得不殺袁崇煥?袁崇煥是冤死的嗎?

那麼,袁崇煥爲什麼會被殺?他真的沒有罪過嗎?

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十二月一日,袁崇煥被逮捕入獄。崇禎給他定的罪名大得嚇人:“謀叛欺君,結奸蠹國,斬帥以踐虜約,市米以資盜糧……暗藏夷使,堅請入城……”八個多月後,這位自稱“大明國裏一亡命徒”的抗金名將,就被千刀萬剮凌遲處死。

當初,袁崇煥曾對崇禎說:“以臣之力,制全遼有餘,調衆口不足。一出國門,便成萬里,忌能妒功,夫豈無人。即不以權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見亂臣謀。”崇禎諭之曰:“卿無疑慮,朕自有主持。”可惜,剛愎自用、猜忌多疑的崇禎還是自食其言了。

從歷史上看,崇禎皇帝雖然不夠英明,卻也不算糊塗,袁崇煥身系國家安危,何以如此殘酷地殺了他呢?計六奇的《明季北略》認爲:“崇煥捏十二罪,矯制殺文龍,與秦檜以十二金牌矯詔殺武穆古今一轍。”說他擅殺大將,罪同秦檜;談遷的《國榷》則說他“愎諫怯戰,避難規利……”但以袁崇煥的一貫英勇和戰績而言,更難令人相信。

而最通常的說法是:崇禎聽信了閹黨的話,誤認爲袁崇煥與後金訂有密約,有意引敵深入。再聯想到他擅殺皮島守將毛文龍,要求部隊入城居住等可疑現象,於是便只有殺之而後快了。

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修《清太宗實錄》時,人們才從滿州老檔中知曉:袁崇煥的被殺,是中了清太宗的反間計。王先謙在《東華錄》裏轉述說:“先是,獲明太監二人,付與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寧完我、榜式、達海監收,至是回兵。高鴻中、鮑承先遵上所授密計,坐近二太監作耳語云:‘今日袁巡撫有密約,此事可立就矣。’時楊太監者佯臥竊聽,悉記其言。庚戌,縱楊太監歸。楊太監將高鴻中、鮑承先之言詳奏明帝,遂執袁崇煥下獄。”

也虧得乾隆皇帝開明,宣佈爲這祖上的仇敵平反,後來在清修的《明史·袁崇煥傳》中寫道:“會我大清設間,謂崇煥密有成約,令所獲宦官知之,陰縱使去。其人奔告於帝,帝信之不疑。”

看來,袁崇煥是因崇禎皇帝輕信而被誤殺,但有些人認爲崇禎是蓄意殺人。崇禎是個極難伺候的主子,史家評論他“焦求於治,刻於理財,渴於用人,驟於行法”,“三番四覆,夕改朝更”。常因一言不和或稍不順心而胡亂殺人,在他執政的十七年裏,更換宰相五十多個,刑部尚書有十七人罷官,七個總督被殺頭。而袁崇煥身系國家安危,更是崇禎最重視的對象。但袁崇煥自恃清白,獨斷專行,便難免落人口實。這在平時,崇禎只好容忍,而當皇太極兵臨城下時,原先的信任突然消失,袁崇煥沒有了使用價值,自然非死不可。

崇禎爲什麼不得不殺袁崇煥?袁崇煥是冤死的嗎? 第2張

其實,從袁崇煥自身來看,他的悲劇似乎是早就註定了的。因爲他的性格註定了他的失誤,而且還是一些致命性的失誤。他曾擅自與後金議和,然後再上奏皇帝,如此重大和敏感的問題視同兒戲,豈不令皇帝猜忌?這是其一。

其二,袁崇煥復出時,竟然在新皇崇禎面前誇下“五年全遼可復”的海口,並說如果復遼不成,先把祖大壽等三人殺掉然後自殺。一些好心人提醒時,他卻說:“聊以是相慰耳!”作爲皇帝倚重的統帥說話如此隨便,能不引起皇帝的不滿?

其三,儘管毛文龍的十二大罪並非捏造,但毛文龍交結近侍,拜魏忠賢爲父,在閹黨中是個大能人,不宜擅自誅殺。史學家談遷說“則殺島帥適所以自殺也”,並非妄加評論。

其四,皇太極率領數十萬大軍,長途奔襲而圍困了北京,作爲關防主帥的袁崇煥居然沒有察覺,這豈不是嚴重失職?而後他不召自至且堅請入城,又怎能不有引狼入室的嫌疑?

袁崇煥的這些失誤,本來等於自殺。又適逢皇太極用反間計害他,適逢朝中羣小的攻擊,更適逢崇禎那樣猜忌多疑的皇帝,於是只有死路一條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