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袁崇煥千古奇冤,守墓家族爲袁崇煥一守就守了376年

袁崇煥千古奇冤,守墓家族爲袁崇煥一守就守了376年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深秋裏即使陽光明亮,風吹來也有種徹骨的寒意。袁崇煥祠墓坐落在廣渠門邊上的東花市斜街五十二號,據說整修後的祠墓還得等一個月纔開放,如今看來外觀煥然一新,只是大門深鎖,我想今天肯定要撲空了。

一位大娘在旁邊縫布,她說:“敲敲門吧,也許有人開門。”門很厚重,拍門時只有幾陣悶響,不見人跡。我又拍了拍門,一位先生出現了,他說:“現在還沒開放,很多東西都沒有放進來,就算你現在進去了,什麼也看不見。”我說我從外地來,只要隨便看看就好,他遲疑了一會把門打開了:“外地到這裏不容易,進來吧。”

袁崇煥千古奇冤,守墓家族爲袁崇煥一守就守了376年

進門後走過空地就是袁崇煥祠,果然空空如也,但是左邊牆上有袁崇煥手書的“聽雨”二字,以及康有爲撰寫的《明袁督師廟記》,據說以後這裏會陳列袁崇煥的畫像。祠堂後面但見兩個隆起的圓墓,袁崇煥墓位於正中,前面有一個石碑上書“有明袁大將軍墓”,左邊較小的圓墓據說埋葬着冒死盜取袁崇煥頭顱的佘姓義士,也就是爲袁崇煥守墓三百七十二年的佘姓家族的先人。

袁崇煥之死可說是千古奇冤。17世紀初,還在山海關外的努爾哈赤率領八旗軍隊連破明軍,只待攻下袁崇煥固守的寧遠城就可直驅北京,但努爾哈赤卻在這裏初嘗敗績,而後鬱郁以終。第二年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又攻寧遠、錦州,仍然失利,於是皇太極特意避開袁崇煥守衛的遼東,繞道從西邊直逼北京。這一年是1629年,袁崇煥聽到皇太極將攻北京城的消息,千里馳援趕赴北京,他在廣渠門外擋住了清軍,但是明朝崇禎皇帝卻誤中皇太極的反間計,以通敵之罪將袁崇煥下獄。

1630年中秋節後一天,力扛明朝半壁江山的袁崇煥在北京西市被處以凌遲極刑,當時北京城民都相信袁崇煥叛國的傳聞,因此劊子手每削下袁崇煥一片皮肉,百姓都爭相購食以泄怨恨,未幾“皮骨已盡,心肺之間,叫聲不絕,半日而止”。

袁崇煥心肺間嚎叫停止的一刻,恐怕連天地都無言以對,人世間的冤屈莫此爲甚。

到了夜裏,袁崇煥的頭顱在刑場,與中秋剛過的明月兩相對望。他的佘姓部下趁夜盜取了頭顱,就埋在現在東花市斜街五十二號院內,還交代子孫,不必再回嶺南原籍了,世世代代就在這裏陪伴袁將軍的一縷忠魂吧。從1630年至今,佘家已經守了三百七十二年的墓,歷經了十七代,現在的守墓人是六十多歲的佘幼芝老太太(見左圖)。

從清朝乾隆年間以後,袁崇煥的冤屈就已大白於天下,袁祠墓也成爲廣東義園,安葬着袁崇煥未能返鄉安葬的廣東同鄉。在三百年的悠悠歲月中,人世間經歷了許多變化,唯一不變的是佘家子孫,一代一代像春泥護花般守衛着袁崇煥墓。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袁崇煥祠墓受到很大的破壞,不但石碑被推倒,因爲傳說袁崇煥的頭顱是黃金打造的,袁墓還被刨開來,結果挖了一丈多深,沒有找到黃金頭,也沒有人敢看到底有無屍骨,最後院裏還搬進十幾戶居民,袁崇煥祠墓成了大雜院。

袁崇煥千古奇冤,守墓家族爲袁崇煥一守就守了376年 第2張

從1978年以來,這一代的守墓人佘幼芝到處陳情,希望能重修袁祠墓。許多人將辛苦奔走的佘幼芝稱爲“佘瘋子”,她卻將所有的委屈化成兩句話:“苦守靈園三百載,誰知我氏心中情。”1992年,政府在原址重建了袁崇煥墓,到了2002年初,北京市政府又決定重修袁崇煥祠,但是沒有想到,這次重修袁祠要佘幼芝和其他居民一起遷出,佘幼芝幾十年恢復袁祠墓的願望,反而中斷了佘家三百七十二年的守墓史。

其實細想守墓的緣起,正是因爲袁崇煥不見容於當時,因此要由佘家暗地裏護守忠靈,一旦袁崇煥冤屈昭雪,自然成爲國家褒揚的民族英雄,又何須私人守墓呢?只是可惜了當時佘家先祖夜盜頭顱的大義大勇,可惜了這三百七十二年來日夜陪伴袁崇煥的一片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