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揭祕:“海上之盟”是導致北宋滅亡的真相嗎?

揭祕:“海上之盟”是導致北宋滅亡的真相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120年2 月,宋朝看到金國對遼國摧枯拉朽的攻勢,覺得遼國滅亡的時間不遠了,想在火中取栗,趁機撈一把,派遣趙良嗣出使金國,沒有帶着兩國交好的國書,但是帶着宋徽宗的御筆,準備隨時簽署協議。名義上仍然是買馬,實際上就是具體落實約金攻遼,成功後收回燕京一帶土地。

趙良嗣,原名馬植,祖籍是燕雲十六州的北部地區,自從遼國佔據燕雲十六州以後,馬家成爲遼國的漢族大姓。順便說一句,遼國佔據燕雲十六州後,採取了很得力的民族融合的政策,契丹人、漢人的地位基本是一樣的。小說《 天龍八部》 中,蕭峯父親蕭遠山是契丹人,胸口有契丹的狼頭標誌,母親爲漢人,夫妻極爲恩愛,蕭遠山看到妻子死了之後立即跳下懸崖殉情;阿朱是大理人(雲南人在江浙一帶長大),不因爲蕭峯是契丹人就歧視他,對其情深義重,絲毫沒有例如當代嫁給日本人就有“投敵賣國”的恥辱感;智光大師逝前寫道“漢人契丹,亦幻亦真,恩怨榮辱,俱化灰塵”,把漢族與契丹族放在同等的位置,這也反映出當時的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的社會特徵。

北宋末年,馬植在遼國做官,因人品不好,爲同僚所排擠,眼看就混不下去了,看到隔壁鄰居的女真人日益強大,對遼國構成了強大的威脅,而遼國卻不思進取日益腐敗,便想爲自己謀取一條後路。因爲他是漢人,便想投靠宋朝,正巧趕上童貫出使遼國,馬植覺得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在童貫路過燕京時,連夜要求拜見童貫。童貫當時剛剛被天祚帝奚落一陣,懷恨在心。正好這個遼國人前來求見,童貫心中也納悶,不知道這個遼國人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

揭祕:“海上之盟”是導致北宋滅亡的真相嗎?

一見面,馬植立即來了一個北宋版的“隆中對”:”大宋本是天朝大國,皇上聖明(不知道聽誰說的),萬民恭順。馬植本爲漢人,心儀大宋許久而報國無門。遼國本是夷狄禽獸之流,現天祚帝荒淫無道,已成奄奄一息之態。不僅僅大宋對燕雲十六州有收復之志,女真人也對遼國恨之入骨。如果大宋派遣使臣與金國結盟,南北夾擊共滅遼國,則祖宗基業可復,一統天下!" 童貫聽後,喜出望外,認爲馬植乃是一位深謀遠慮、志在天下的才俊之士,立即將其帶回宋朝,並且推薦給宋徽宗。宋徽宗也是一個目光淺薄之士,並且正在醞釀聯金滅遼,立即奉爲座上賓,並賜國姓“趙”給馬植。從此,馬植改名爲趙良嗣,成了正經八百的“國姓爺”。1120 年4 月,趙良嗣作爲大宋使者出使金國,阿骨打正在前線指揮,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他沒有馬上和趙良嗣商討夾攻遼國之事,而是讓趙良嗣跟隨金軍觀看金軍如何攻佔上京。金太祖確實是用兵如神,用了大約兩三個時辰就把遼上京攻下來了,充分地向對方炫耀了武力。

隨後,雙方開始談判夾攻遼國之事,最後達成如下協議:雙方共同出兵,夾擊遼國,滅遼以後,燕京(今北京)一帶土地歸宋,但需要宋朝自己攻取。宋朝將每年給予遼國的50 萬歲幣(宋遼澶淵之盟的後果)轉送與金國。表面來看,宋金是平等的,但是宋每年要給金50 萬的歲幣,宋除了獲得燕京一帶的土地之外,其餘的地位與宋遼關係相比沒有任何的變化。但是,即使是不平等條約,考慮到可以藉機收回魂牽夢縈了一百多年的“燕雲十六州”的燕京部分,宋朝無能的統治者也全部答應了。由於雙方的使者是從海路走的,宋金結盟又被稱爲“海上之盟”。

宋金結盟對於三個當事國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首先,宋金結盟極大地改變了金遼的力量對比。雖然無能的宋軍在夾攻遼國的戰鬥中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但是宋金結盟的現實對金人士氣的鼓舞是無法估量的。此後,金人堅定了滅遼的決心,促使正在進行的遼金議和迅速走向破裂,這不能不說與宋金結盟有一定關係。 其次,宋金結盟對於已經是日薄西山的遼國來說是致命的打擊。雖說宋軍在戰場上確實很廢物,沒有給遼國製造多少麻煩,但是至少牽制了一部分遼軍,並且在瓦解遼軍的鬥志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無疑加速了遼國的滅亡。宋雖然可以收回五代十國以來丟失給遼國的部分土地,但是在與金的交往以及隨後的對遼戰爭中,把自己的腐朽懦弱無能表現得淋漓盡致,脣亡齒寒,宋最終成爲遼國滅亡之後的又一個犧牲品。

揭祕:“海上之盟”是導致北宋滅亡的真相嗎? 第2張

從最終結果可以看出,宋金結盟其最大的受害者是遼國,宋也沒有得到多大的好處,最多是滿足了一兩年的虛榮心就可恥地滅亡了,最大的勝利者是新崛起的金。歷史學家認爲,後來的“靖康恥”其實來源於“海上之盟”的草率決定,宋徽宗不該因爲蠅頭小利就放棄了與遼國的百年友誼,況且脣亡齒寒的道理他也不考慮,是很沒有戰略眼光的一招臭棋。所以宋欽宗一即位,立即把“海上之盟”的提出者以及使者“國姓爺”趙良嗣抓了起來流放到外地,後又派人殺了他。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