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被3543刀凌遲處死的袁崇煥 到底是忠還是奸?

被3543刀凌遲處死的袁崇煥 到底是忠還是奸?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到晚明時代,有一個人的身份很不好定位,那就是袁崇煥;一直以來對於其身份衆說紛紜,特別是在明季之後,袁崇煥的身份定位更加困難。歷史上認爲其大忠者有之,大奸者亦有之,對於其身份的定位一直都有很多困難,他曾力挽狂瀾,扶起明朝北邊;他也曾率性妄爲,毀掉了明朝的邊防,對於他而言,定位也許真的很複雜。今日我不再敘述袁崇煥的戰功與事蹟,而是通過一些側面來表述袁崇煥獨特的一生。

忠與奸——袁崇煥在明末的獨特形象

袁崇煥的事蹟、評論幾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正如孟森在《明本兵樑廷棟請斬袁崇煥原疏附跋》中提及,明末時期歷史記載十分混亂,即使是與其耳目相關的人,其恩怨糾葛也尤其複雜。

明末時期對於袁崇煥就分爲了兩派,一派以朱舜水、計六奇、張岱等遺民爲主,他們堅決主張袁崇煥是賣國賊。

奴虜種類,原自不蕃。先年李寧遠以奴隸兒子畜之,玩之掌股,使其長養內地,知我虛實情形;又加以龍虎將軍名號,使得控崇別部,狡焉啓疆,失於防禦,遂滅北關、白羊骨諸種,益致彼猖。又賊臣楊鎬、袁崇煥前後賣國,繼喪遼陽、廣寧,滋蔓難圖——朱舜水《陽九敘略》

袁崇煥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極躁暴。攘臂談天下事,多大言不慚;而終日夢夢,墮幕士雲霧中而不知其著魅著魘也。五年滅寇,寇不能滅而自滅之矣。嗚呼!秦檜力主和議,緩宋亡且二百餘載;崇煥以齷齪庸才,焉可上比秦檜!亦猶之毛文龍以麼魔小卒,焉可上比鄂王!論者乃取以比擬,不特開罪鄂王,亦且唐突秦檜矣。——張岱《石匱書後集》

被3543刀凌遲處死的袁崇煥 到底是忠還是奸?



而另一派爲挺袁派,主要人物也是明末清初爲主的抗清遺民,主要以唐甄、屈大均、鄺露等爲主,勞臣遭反間,蠢爾善愚人。馬喋三韓血,旗揚九塞塵。丸泥難守險,集羽意摧輪。一自钃鏤賜,無人更致身。——(屈大均《翁山詩外》卷七《再吊袁督師》)

當是之時,非無賢才也,袁崇煥以間誅,孫傳庭以迫敗,盧象升以嫉喪其功。此三人者,皆良將,國之寶也,不得盡其才而枉陷於死,使當日者有一張居正爲之相,則間必不行,師出有時,嫉無所施,各盡其才,而明之天下猶可不至於亡。——唐甄《潛書》

而真的開始將袁崇煥視爲優秀將領的具體研究,開始於梁啓超。衆所周知梁啓超一生的思維也有很多變幻,尤其是民國之後梁啓超的思想發生了改變,從戊戌變法時期的保清變成了仇清。梁啓超在《大同書》中將元清判定爲中國歷史上最低劣的王朝,反而擡高了明朝的歷史評價(梁啓超提出“中華民族”一說時,已經明確說明中華民族者,華夏族也,即爲今日之漢族也)

民國初年,梁啓超在《袁崇煥傳》中對袁崇煥大加讚賞,認爲他是能影響國家安危、民族興亡的人。1952年,北京市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城市建設時,葉恭綽等聯名上毛澤東,請求保護袁墓,毛澤東在回覆中稱袁崇煥爲“明末愛國領袖”。

被3543刀凌遲處死的袁崇煥 到底是忠還是奸? 第2張

金庸撰寫的《袁崇煥評傳》也算是對於袁崇煥的力辯,附在其《碧血劍》之後,對於袁崇煥而言,定論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從古至今,乃至未來都很難說。

海口還是務實——論袁崇煥斬毛文龍與五年復遼

袁崇煥如今最令人質疑的罪過就是殺毛文龍與五年復遼,但是這真的是誇誇其談嗎?朝鮮《仁祖實錄》對於袁崇煥殺毛文龍表示讚賞,因爲朝鮮不喜歡毛文龍。《李朝實錄》記載:“蟄居孤島,徒事張皇。今則徒享富貴,無意進取。識者皆憂其終不利於中原,而爲我國之深患。有同羣羊之見猛虎。“

即便是力保毛文龍的登萊巡撫袁可立也對毛文龍有很大的意見,毛文龍在丁卯胡亂中,派兵援助朝鮮,取得了東江大捷。但是毛文龍於皮島截殺遼東逃難百姓,冒虜充公也是很明顯的,我們可以明確的說毛文龍遭遇了當時言官的抨擊。

現有史料無論是張岱的《石匱書後集》、計六奇《明季北略》、還是談遷的《國榷》、夏允彝《倖存錄》都主張毛文龍有該殺的原因。而計六奇《明季北略》表明:所上事多浮舉,索餉又過多,朝論多疑而厭之,以方握重兵,又居海島中,莫能難也。崇煥初斬文龍,上甚喜,嘉諭倍至。”

可以說崇禎對於殺毛文龍是開心的,因爲首先當地守軍可以爲自己直接掌握,毛文龍貪餉又不受節制,除了毛文龍,可以省一筆錢,這對於崇禎而言再好不過。但是不得不說毛文龍時候,其手下軍心渙散,袁崇煥時候相繼降清,毛文龍時候也使得東江皮島不能再節制後金咽喉,招致皇太極數次叩關,袁崇煥也死於此,可以說這是一個死局。

袁崇煥所制訂的五年復遼計劃,其戰略戰術由以下要素組成:

1.以堅城重炮的屯田堡爲基本作戰單元

2.以屯田堡蠶食後金領土,削弱後金國力,使後金永遠不具備圍困堅城的能力爲戰術目的.

3.以蠶食後金領土屯田養民,不斷壯大己方削弱敵方,最終迫使後金投降以實現五年復遼計劃爲戰略目標。袁崇煥復遼戰略戰術的基本思想列舉如下:

寧遠、寧錦戰役的共同特點都是明軍憑堅城用大炮防守成功的,由於佩備了較爲先進的火器,使得後金軍在攻城中蒙受的損失超出了後金所能承受的範圍,只得被迫放棄攻堅城。那麼光憑有先進火器和良好組織就能守住堅城嗎?當然不是,後金軍完全可以將堅城一圍,圍城打援,待城中糧草耗盡,堅城不攻自破。但問題在於,後金恰恰沒有這種持續圍城的能力。 這種能力是需要軍隊戰鬥力和後勤補給力同時達到要求,纔可以實現,兩者缺一不可。而後金缺的正是後勤補給力,這一項考驗的是國家實力。所以,當袁崇煥找到了堅城重炮的方法來剋制後金軍的攻城,他還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來剋制後金的持續圍城能力,只有同時具備上述兩要素,才能產生剋制後金的戰略戰術。

被3543刀凌遲處死的袁崇煥 到底是忠還是奸? 第3張

針對後者,袁崇煥的戰術就是不斷削弱後金國力,使其永遠無法支付圍困一座堅城。爲了達到不斷削弱後金國力的目的,袁崇煥採取了一系列的戰術,包括蠶食後金領土、分化後金盟友、經濟封鎖制裁等一系列手段,從文獻史料上記載的來看,袁崇煥的這一些手段應該是達到了效果,後金的經濟基本崩潰。但後金也沒有坐以待斃,他們沒有強大的經濟,但仍有強大的軍隊,於是打擊依附明朝的蒙古部落,劫掠朝鮮,繞過防守較強的關寧地區而從薊州入關搶劫的行爲,都可以被看成是後金的自救行爲。

結論:寧遠、寧錦兩場戰役帶來的啓發是,要不斷削弱後金的持續圍城能力。

屯田堡推進戰術

以堅城重炮爲基本要素的屯田堡推進戰術,是復遼計劃的第二階段。屯田堡的最大作用是蠶食後金的領土削弱後金國力,屯田耕種來解決一部分軍糧,壯大己方實力。 屯田堡的戰術從明初一直沿用到明末,這本身就是一種可持續的戰術,非常符合戰時經濟。 低成本的次級田堡有利於被拆毀迅速重建屯田堡有主次之分,當大隊敵軍入侵時,屯田區的次一級堡被放棄,軍民撤到主堡防守。即便小型堡壘被後金軍毀掉,重建並不障礙。在這種狀態下,低成本的可持續性更爲關鍵重要。

被3543刀凌遲處死的袁崇煥 到底是忠還是奸? 第4張

屯田堡可以生產軍糧補充軍需

明代在遼東屯田,明初取得較得較好的成績,但由於各種蔽政,軍屯處於敗壞的局面,而袁崇煥出任遼東巡撫後,軍屯又得以恢復生氣,這事實要得益於戰爭將原先的軍屯蔽政打亂,袁崇煥相當於是在收復的廢棄土地上重新建立軍屯制度。“總兵趙率教初守前屯,收未附虜之遼人爲兵,明關外初復,無多官多人有餘地。率教得以盡力屯種,三年積糧十餘萬石。”——《三朝遼事實錄》

所記錄的天啓六年僅一個前屯三年積糧10萬餘石。可見袁崇煥軍屯還是有了起色,史料記錄,通過軍屯收攏的遼東難民達到40萬。袁崇煥主政遼東時遼東軍費不僅沒有增加,反而節約了120萬兩/年,節約費用的同時,關寧軍的戰鬥力由弱變強,從寧遠之役時只能守城到己巳之變中可以同後金野戰。

崇禎二年的軍費猛增,主要是同己巳之變後金入關搶劫有關。針對袁黑將後金入關的責任推給袁崇煥,這是毫無道理的。後金入關的直接原因就是薊鎮疏於防守,後金每攻一城必下,導致長驅直入。以薊鎮兵一觸即潰來否定袁崇煥在關外屯田守邊的貢獻,是不可取的。

結論:袁崇煥所採用的屯田堡蠶食戰術具有低成本可持續性

己巳之變中,關寧軍入援的遼鎮精銳即有17000,其中趙率教所率4000精騎,袁崇煥所率9000騎兵和4000步卒.考慮到關寧軍不可能全部回援,入關的估計不會超過半數.由此可見,經過三年多的調教,袁崇煥已將遼軍從一支畏敵如虎一觸即潰的殘兵練成一支雄虎之師!

“公意以我欲恢全遼,必先復金、復、海、蓋南四衛。蓋南四衛在三插河東,而實全遼膏腴之地。遼西七百里,北山南海,寬者不過數十里,狹者十餘里耳。其舊鎮遼陽,在河之東。然開原、鐵嶺一帶,俱切近北鄙,地亦荒瘠。唯四衛膏腴,而又近海,遼之所以富貴以此。奴自破遼陽,四衛即沒於虜。及破廣寧,全遼盡失。然使河西步步爲進,地遠難於計日,而於虜無切近之災。我竭力以除圖,彼猝至而遽敗矣。如自四衛入,則置刃於腹。而且迫於遼瀋,彼自不能安處。” ——茅元儀《督師紀略》

由此可知,五年平遼真的不是其誇誇其談。(袁崇煥有精密的準備,所謂侃侃而談《崇禎長編》不見記載。)

平反路漫漫——袁襄愍公爲正稱

有記載崇禎十年時期,崇禎確實爲誅殺袁崇煥有所後悔,在袁崇煥未死之時,崇禎本打算留勘聽用。在奏章中也明確表示希望袁崇煥戴罪立功。然而孫承宗與祖大壽收復了四城,讓崇禎帝開始懷疑沒有袁崇煥也可以掌控遼東明軍,對於袁崇煥的價值,崇禎產生了疑惑。加之袁崇煥捲入溫提仁與錢龍錫的黨爭之中,爲了避免朝臣黨爭,崇禎選擇殺了袁崇煥。

崇禎十七年五月,安宗《登極恩詔》……又復袁崇煥、趙光抃原官。明安宗即弘光帝,崇禎十七年即1644年在崇禎死後於南京即位登基。

袁公於崇禎三年冤殺,趙光抃在崇禎十六年冤斬。

被3543刀凌遲處死的袁崇煥 到底是忠還是奸? 第5張

弘光元年二月,安宗予袁崇煥、王在晉祭葬。弘光元年即公元1645年。王在晉在崇禎朝爲兵部尚書,因張慶臻改敕書事牽連,被崇禎帝處罰過當,革職回家死去。

昭宗以鄺露言,諡袁崇煥“襄愍”。明昭宗即永曆皇帝。鄺露在永曆朝任中書舍人,在1650年清寇廣州十二日大屠殺中自殺殉節,——錢海嶽《南明史》

(“襄愍”解釋爲:“甲冑有勞曰襄”(見《正義.諡法解》);“佐國逢難曰愍”(見《經世大典.臣諡》,劉熙曰:志義未究,遇難而死,可閔惜者也,故曰愍”)。屬於讚揚性的褒諡,用來表揚有軍功但蒙冤遇害的大臣。)由此可知南明已經對於袁崇煥進行了平反,所謂乾隆開始平反袁崇煥之說,不過滿清一派胡言,乾隆下令銷燬袁崇煥審訊檔案,目的即以戲說之法界定袁崇煥冤殺,從而爲崇禎潑髒水。“諭以袁崇煥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種種罪惡。命刑部會官磔示,依律家屬十六以上處斬,十五歲以下給功臣家爲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產兄弟於二千里外,餘俱釋不問。”——(《崇禎長編》卷三十七,崇禎三年八月癸亥,汪楫本)

被3543刀凌遲處死的袁崇煥 到底是忠還是奸? 第6張

在《崇禎長編》中明確表明,其罪在於縱敵長驅、以米資敵,但是沒有謀逆之罪。所以說說他叛國基本與當時審訊不實。

無人祭孝——袁崇煥究竟有無子嗣?

袁崇煥有無後人,也是很大的爭論點,首先《碧血劍》後的《袁崇煥評傳》,金庸考據到袁崇煥確實有後人。即《東莞縣誌》:“袁督師無子。相傳下獄定罪後,其妾生一子,匿都城(今北京)民間。大兵入關,爲滿州某所得,隸籍於旗。”督師庶子名袁文弼。

而據民國時張江裁輯錄的《袁督師遺事彙輯》卷五《袁督師後裔考》所載,袁督師寧古塔一脈後人的傳承順序爲:袁文弼——袁爾漢——袁貴——袁常在——袁趕,袁趕有三子:袁世有、袁世寬、袁世福。咸豐九年,江北大營清軍大戰太平軍的寧古塔副都統富明阿,就是袁督師的這位六世孫袁世福。

富明阿有兩子,一曰壽山,一曰永山。永山將軍在甲午戰爭中於遼河鳳凰嶺與日軍鏖戰中壯烈殉國,壽山將軍死於東北抗俄戰爭,戰死於齊齊哈爾。壽山將軍有一女,嫁於張作霖爲其五姨太,此女甚爲聰慧,在張作霖被日軍於皇姑屯炸死後,祕不發喪以計騙過日本使節,令張學良星夜回瀋陽繼承大位,將九一八事變推遲了數年。

袁崇煥死後,卻無人斂其屍,獨有一佘義士是跟隨袁將軍多年的一位謀士,在袁被害後,他含悲銜憤冒滅門之禍偷偷取回懸於旗杆上的袁氏人頭,埋在自家院中,從此隱姓埋名。佘義士臨終前囑咐家人死後把他埋在袁大將軍身旁,並要求佘家子孫此後不許爲官、不許回南方老家,世世代代爲袁將軍守墓,至今仍然不絕。

袁崇煥——千古難評

袁崇煥因爲行事作風的問題,曾經讓器重他的孫承宗大爲震怒,擒殺毛文龍也是袁崇煥擅自主張。他的同事王在晉認爲袁崇煥雖然死於國法,但是他的功勞不可淹沒,但同時,他也認爲袁崇煥的死是自取滅亡。這確實凸顯了袁崇煥性格的問題,他做事十分魯莽,雖然能打贏後金,卻妄殺成性。他與登萊巡撫袁可立也有很大的仇怨,也許對於袁崇煥的定論歷史都不會再有定論了,姑且就讓他和他的歷史留在那裏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