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袁世凱稱帝失敗 竟是來自於一個陰差陽錯的誤會

袁世凱稱帝失敗 竟是來自於一個陰差陽錯的誤會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正式決定接受帝制,第二天便在北京同仁堂匆匆“登極”,接受百官朝賀。那一刻,他終於把嫌棄已久的“共和”給扔到了一邊。

不久,袁世凱又進行大封賞,總計有128人被封爵,唯段祺瑞一人榜上無名。由此可見,袁世凱知道段祺瑞並非真心勸進,對他自帝制活動以來的不合作和暗中抵制的態度仍耿耿於懷。

眼見得是“天上的喜鵲叫喳喳,地上的新人要成家”,不過還沒等袁世凱咂出皇帝這枚人蔘果的味道,局勢就突然大變。

事情首先是由那個上了他當的馮國璋引發的。對馮國璋來說,共和是沒辦法的事,如果能夠復辟帝制倒是最好的,但他希望讓清室復辟,而不是袁世凱自己來當皇帝。

袁世凱稱帝失敗,竟然是來自於一個陰差陽錯的誤會(電視劇《走向共和》,只能說有些百姓是這樣的)

袁世凱稱帝失敗 竟是來自於一個陰差陽錯的誤會

在帝制問題上,袁世凱固然不跟馮國璋講真話,馮國璋對袁世凱其實也存有二心。他甚至認爲等不到袁克定繼位,袁世凱就會對自己下手——以江蘇地位之重要,袁世凱又如此處心積慮地加以防範,一旦稱帝成功,勢必要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爲了自保,馮國璋開始與雲南的蔡鍔、廣西的陸榮廷互通聲氣,結爲外援。

蔡鍔是西南反袁的主將,他在回雲南之前,曾在袁世凱的統率辦事處供職。袁世凱對蔡鍔的軍事才能很是賞識,每天都邀請他共進午餐,當時正值“剿辦”白朗軍時期,關於“剿辦”的一切計劃情報和有關文電,袁世凱也都放心地交給蔡鍔審閱。蔡鍔由此洞悉了北洋軍的底蘊及其弱點,認定“雲南一個師,足夠打敗北洋十個師,就軍事論,勝算決不屬袁”。

蔡鍔在軍事上雖有信心,但云南畢竟僻處一隅,且所養士卒不足兩萬,一旦舉義,就要與十萬北洋軍爲敵,所以他特地與馮國璋訂立密約,說明只要南京率先出兵反對帝制,雲南必第一個響應,以收互相牽制之效。

袁世凱稱帝失敗,竟然是來自於一個陰差陽錯的誤會(蔡鍔)

馮國璋在這件事上比較謹慎圓滑,不想輕易表態。他起初的算計就是按兵不動,待到蔡鍔等人和袁世凱鬧起來,再坐觀成敗,從中取利。

可是馮國璋手下的兩名幕僚卻跟幕主想的不一樣。這兩名幕僚,一爲馮國璋的祕書長鬍嗣瑗,一爲機要祕書潘若海,他們是康有爲的學生和心腹,均爲地道的清室復辟派。

袁世凱稱帝失敗 竟是來自於一個陰差陽錯的誤會 第2張

馮國璋與康、胡、潘觀點一致。自康有爲介紹胡、潘入幕後,他對二人極爲信任,他在江蘇督軍任內,所有文電皆由這兩位祕書代拆代行,公私圖章大印也均由胡、潘負責掌管。

康有爲這一支清室復辟派的前身是戊戌變法時期的維新派,當年因爲袁世凱告密,維新派吃了大苦頭,以後時時醞釀報復。見馮國璋首鼠兩端,不肯先發,潘若海就揹着他,以馮國璋的名義給蔡鍔擬寫了一份電報,上寫:“寧已出兵,望公速發。”

袁世凱稱帝失敗,竟然是來自於一個陰差陽錯的誤會(清末電報局)

這份電報用的是江蘇督軍署的官印稿紙,蓋的也是督軍署大印,並由潘若海親自送到上海租界郵局(時稱電報局)進行拍發。電報局一看上面蓋着印,也不問真假,便將此密電發至雲南昆明。

密電到達時,蔡鍔已做好了獨立的準備,看了假電報,他趕緊按照密約進行誓師。12月25日,蔡鍔宣佈雲南獨立,同時在昆明成立護國軍,由他親自統率,向四川發動進攻。

護國軍入川后,大破曹錕、張敬堯等北洋軍,可謂是勢如破竹,旗開得勝。這時蔡鍔不見江蘇出兵,便去電詢問馮國璋因何失信,而馮國璋卻被弄了個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此事紛傳滬、寧、川、滇各地,一時引爲笑談。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民國總理段祺瑞》)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