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清朝大臣們繞開慈禧和八國聯軍達成了啥協議

清朝大臣們繞開慈禧和八國聯軍達成了啥協議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但開戰後,清王朝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怎麼個奇怪法?北方戰火紛飛,清王朝、八國聯軍、義和團打的熱火朝天,然而南方卻相安無事,洋人、清軍、百姓們該幹嘛還是幹嘛。1900年的清王朝,全然沒有新世紀新氣象。內憂外患不斷的情況下,自己還滋生事端。糊塗的端郡王“挾持”慈禧,打擊漢黨,與洋人宣戰。這一羣人各個以爲是操盤政治高手,開動腦筋的勾心鬥角,耍着自以爲得意的謀略,照着一句老歌詞說:生活就是像演戲,說着言不由衷的話戴着僞善的面具。

但是這羣自作聰明的人絕對想不到,他們給全球的帝國主義列強,送了一個多大的禮包。熟悉點世界史就知道,這時西方國家第二次科技革命已經完美完成,主要的殖民主義國家,都已進化到壟斷資本主義的怪獸階段,一個個都張着血盆大口,滿世界的覓食。一看大清正在全世界面前秀下限,立刻像聞到了香噴噴的肉味,組團猛撲過來。號稱近代殖民史上戰鬥力最強的聯合軍團八國聯軍,從天津登陸準備進攻北京。

清朝大臣們繞開慈禧和八國聯軍達成了啥協議

大清朝京城高層的情況,就像大宅院裏一羣正鬧分家的不孝子,連老太太(慈禧)都給氣的歇菜。可宅院門外,史上最強的猛獸羣,已經猛撲過來。巨大的災難,即將席捲京津大地。清帝國中就真的沒有一人知道事情是多麼的危險嗎?玩火者自焚,難道這偌大的帝國就無一人滅火嗎?顯然不是這樣。朝中漢黨自是明白兇險,可漢黨在端郡王的排擠下只能夾縫中求得生存,擺在他們面前的,要麼舉起刀來反抗慈禧,要麼聽慈禧的話調兵北上。然而具體分析以上這兩種情況則無一可行,就這樣,他們只得另尋他路,以求東南無事。

北上剿匪,清君側?

滿黨在載漪的領導下無所顧忌的攻擊自己的政敵和洋人勢力,而漢黨此時此刻卻乾着急沒辦法。這裏首先要說一點,滿黨漢黨,劃分標準不完全是民族,關鍵還是立場。所謂漢黨,不只是指漢人,而是以劉坤一,張之洞等地方實權派爲首,與他們在國家政策以及個人利益上有瓜葛的集團,在中央裏有榮祿和奕劻,雖然這二位是根正苗紅的滿人,但是由於利益所在,他們也屬於漢黨集團。漢黨在地方上還有山東巡撫袁世凱,兩廣總督李鴻章以及紅頂商人盛宣懷等等。他們堅決反對政府支持義和團,也不斷的建議慈禧太后不要姑息縱容義和團組織,靠他們根本不能夠抵抗洋槍洋炮。

義和團在直隸擴展最迅速的時期,張之洞與劉坤一曾兩次上書慈禧剿匪,但慈禧並沒有給出其明確的回覆。得不到消息的張之洞漸漸明白了老太后的心思,老太后爲了自己的權利這是想和洋人比劃比劃。形勢比人強,朝廷與洋人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了。但張之洞心裏也明白,五年前大清與日本交戰尚且一敗塗地,如今對世界上最強的十餘個國家宣戰,這一旦戰端一開,那麼大清必敗無疑。可是該怎麼辦呢?老太后鐵了心了,更何況還有端王爺。聽老太后的,那就是去送死,不聽,那可是抗命之罪,也是要殺頭的。張之洞等人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連張之洞這樣的大人物都陷入兩難境地,漢黨中的其他人,更是集體糾結。比如後來的民國領軍人物,這時的漢黨中堅角色袁世凱,就任山東巡撫的時候,就爲個對義和團該剿該撫的問題,照他兒女的回憶說,急的臉上都長滿火癤子。幸虧當時在翰林院當庶吉士的老友,民國大才女張愛玲家的長輩親戚張人駿,一語點醒這上火中人:朝廷可以錯,你卻不可以錯,朝廷錯了你要背黑鍋,你錯了你也要背黑鍋。

清朝大臣們繞開慈禧和八國聯軍達成了啥協議 第2張

於是本着這個原則,袁世凱頓時精神抖擻,此後快刀斬亂麻般絞殺義和團,並拼死保護山東地區太平。這倆事意義有多大?後來北上談辛丑條約的李鴻章,犯愁怎麼割地賠款時,都沒忘記稱道袁世凱一句慰亭有心。

類似於袁世凱這樣的糾結,大多數漢黨成員,當時或多或少都曾有過,但糾結過後,也都是同一個共識:生死存亡面前,順不順朝廷的意,已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不能錯。

張之洞的幕僚汪康年向張之洞提出,派兵北上剿匪,殺端郡王集團。與洋人談和,召開國會還政於光緒。汪的想法和豐滿,而且也可行。但是這個建議遭到了張之洞,劉坤一的強烈反對。汪康年站在國家的角度上,這條建議自然無可非議,但是對照大清的權力根系,這事卻是大錯。

因爲張之洞等人是慈禧太后的心腹,你北上殺端郡王,可殺完端郡王之後呢?殺慈禧嗎?且不說張之洞等人的威權,正是慈禧授予的,更重要的是,大清君主專制的制度設計下,慈禧牢牢把控了帝國的發動機。一旦砍倒了慈禧,就是刨了自家的根。自家的根都沒了,還政光緒,也便是鏡花水月了,到頭來只是一場笑話罷了。

而且更可以想象的嚴重後果是,一旦慈禧被殺掉,這將是一個恐怖的連鎖反應,早已蓄滿火藥桶的大清,勢必上演連環炸。外加八國聯軍正氣勢洶洶的撲來,俄羅斯大口的吞着東北領土,小日本也燒殺搶掠的登陸,最溫柔的美國,也招搖着包藏禍心的門戶開放。一旦中國因此大亂,所謂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絕對不再是夢。

清朝大臣們繞開慈禧和八國聯軍達成了啥協議 第3張

因此,如果汪康年的建議付諸實施,大清必亂,中國必亂。一個混亂且有帝國主義博弈瓜分的中國,會是什麼下場?想想小小的朝鮮半島,在倆大列強對峙下都分成了倆半。中國到時會分成多少塊,怕是數不過來。

所以,適當的鬥爭可以,但是隻能在圈子裏,要圍繞着慈禧太后爲中心進行鬥爭,一旦計劃中有威脅到慈禧老太后的手段,那就必須換掉!無論這個計劃聽起來是多麼的振奮人心。所以,不管汪康年怎麼說,張之洞就是不聽他的:不能忘記自己的主子是誰嘛!

在這個時候,有人坐不住了,那就是紅頂商人盛宣懷。此時的盛宣懷在清廷任太常寺少卿,和張之洞,劉坤一等人比起來,他就是個芝麻官,按理說怎麼也輪不到他坐不住啊。可他還有另一個身份,作爲曾經北洋大臣李鴻章的心腹,盛宣懷掌管着北洋產業,諸如電報,鐵路,礦產等。而義和團的出現把這位紅頂商人的來錢路給堵死了。作爲愚昧無知到極點的義和團民,“挑鐵道,拔電杆,緊急毀壞火輪船。”凡是和現代化沾邊的,統統毀滅!這使得盛宣懷極度的焦慮,他希望朝廷別太縱容義和團,趕緊和洋人和談,談成之後好剿匪啊!

於是,他給劉坤一等人發電報,希望劉坤一等人能夠給慈禧太后上摺子,讓李鴻章重掌北洋以達到和洋人議和的目的。但劉坤一也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盤,端郡王在北京城裏一手遮天,現在寫摺子讓李鴻章回京,我再得罪了端郡王,那日子就不好過了。

盛宣懷見劉坤一不管,就給榮祿上書,表示現在的時局非李鴻章不能維持。榮祿轉奏慈禧,此時的慈禧在關於義和團的剿撫問題上左右不定。慈禧聽榮祿的建議,感覺有道理,便開始下詔令李鴻章進京。可李鴻章這個時候卻不敢進京,義和團指名道姓的要殺李鴻章,李鴻章也是心有餘悸,所以他遲遲不動身北上。劉坤一有自己的打算,李鴻章也不北上。這使得盛宣懷不得不再尋他法。

清朝大臣們繞開慈禧和八國聯軍達成了啥協議 第4張

但就在盛宣懷爲了自己的生意而抓耳撓腮時,慈禧太后在端郡王等人的鼓動下決定對洋人宣戰。這無疑對盛宣懷是一個致命的打擊,這生意真是做到頭了,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盛宣懷逐漸理清思路,又一次計上心頭。

既然戰爭不可避免,那就給戰爭劃定區域吧。盛宣懷做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那便是讓戰火只在直隸、山東等北方地區燃燒,而南方則罷兵休戰。盛宣懷的主意是由劉坤一,張之洞與洋人簽訂一份協約,如果未來北方清朝與洋人開戰,那麼洋人軍隊不必進入劉張二人所管轄的地方,而劉張二人則保證洋人以及他們產業的安全,這就是“東南互保”的雛形。張之洞和劉坤一覺得可行。於是一面迷惑朝廷表示支持朝廷的決議,一面開始準備與洋人談判了。

英國人覺得可行,可以這麼做

這個建議提出來之後,英國人覺得可行。

他們表示:爲了和平,可以這麼做。其實,這哪是和平,而是英國人有自己的打算。湖廣,兩江本是英國的勢力範圍,如果戰端一開,八國聯軍打過江南,那麼勢必會引起勢力的重新分配,這將使英國的利益受到嚴重的打擊,所以他們表示贊同。

美國和日本,本來在江南就有勢力,維持這個局面就可以,沒必要重新劃分勢力,所以美日基本上支持英國,法國的勢力在西南,他們也不希望在東南地區爆發戰爭,所以也支持英國人。

但,俄國人卻反對。俄國人很早就想染指東南了,如今天大的機會擺在這,你們籤幾個條約就不打了?那不行,堅決不行。但俄國人卻找不到任何人理由反駁。所以他們暗中讓慫恿德國人來反對英國人。德國人的確想反對英國人,但是德國人也有自己的算盤:希望讓瓦德西出任八國聯軍的統帥,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得到英國人的支持。

清朝大臣們繞開慈禧和八國聯軍達成了啥協議 第5張

所以,英德暗通曲款,德國人也就不再反對互保了。俄國人的算盤打空了。但這個互保之所能成型,其根本原因則是一旦與清朝開戰,沒必要對東南地區進行防範,可以一心一意與北方的義和團、清軍交戰了,在這一點上,洋人的算盤還是更精到一些。

東南各地區達成互保協議

張之洞,劉坤一很快和洋人簽訂了條約,於是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就來了。山東巡撫袁世凱單獨與洋人接觸,也進入了互保範圍,在上海的浙江商人很多,所以,在商人們的強烈要求下,浙江巡撫也加入了互保陣營。就這樣,福建在浙江之後也不好不表態。但閩浙總督許應騤卻不是漢黨,擔心和張之洞他們走得太近會倒黴。所以,他仿照互保的章程,與洋人另簽了一份協定。

福建之後就輪到了兩廣了。兩廣是李鴻章的地盤,他和洋人的關係還用說嗎?有必要籤條約嗎?所以,李鴻章沒和洋人籤條約,但是兩廣的洋人卻得到了李鴻章的保護。很快,互保便遍及東南,史稱“東南互保”。

但既然互保,雙方都有保護的責任吧。東南方面的封疆大吏們的確履行了條約中的義務,即便有農民鬧事也很快解決,堅決不讓洋人的利益受到損害。但是洋人對於互保就不那麼積極了,甚至有時候會尋釁滋事。英國人竟然派了幾千印度兵進入上海打砸搶燒。列強一看,英國大哥帶頭了,也紛紛派兵到自己的勢力範圍內進行搜刮。所以,東南互保雖然避免了戰火,但由於洋人沒有實實在在的遵守條約,也使得中國的主權進一步喪失。

但是其中的積極意義,卻也同樣不容抹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東南半壁,未曾陷入庚子國難慘烈的戰火,也就最大限度的保存了帝國洋務運動的成果和元氣。對整個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來說,這無異於是一次保存火種的艱難博弈。誠如李鴻章對此的嘆息:救我中華一命。

清朝大臣們繞開慈禧和八國聯軍達成了啥協議 第6張

東南互保,慈禧只能糾結的看着

再來說說老佛爺吧。當老佛爺知道了東南互保的條約之後,先是苦笑,再者便表態他們做的對。這個表態是很值得玩味的,一則張之洞他們做的的確沒錯,因爲慈禧也不想和洋人開戰,他們這麼做反倒讓老佛爺省心了。二則也顯示出了慈禧老太后的無奈,滿清入關以來,漢人終於敢撇開滿人來自己做事了。中央集權也算是集到頭了,木已成舟,慈禧太后只能說他們做得對。更何況,在日後的談判中,還要靠着他們這一班人。無奈,寫滿了老太后的臉。

特別要提到的是:在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初期,東南地方大吏在聯繫不到慈禧和光緒皇帝的情況下,竟然提出了一個足以震驚世人的構想:仿效美國政體,擁立李鴻章爲大總統。

這個計劃得到了多方的認可,英國人甚至慫恿李鴻章早作定奪。德國元帥瓦德西更是有趣,他甚至希望推翻清政府,讓李鴻章做皇帝。歲月滄海桑田,世事白雲蒼狗。曾經的甲午罪人,如今卻成了“香餑餑”,李鴻章心裏自是別有一番滋味吧,但出於謹慎,李鴻章還是以年老爲由拒絕了。再之後由於聯繫到了慈禧和光緒皇帝,這個計劃也就不再被提起了。

時至今日,沒有資料顯示慈禧知道這一計劃,所以慈禧沒有做出任何表態。行文至此,筆者不禁想到當年宋太宗高粱河之戰後,軍中有人立趙德昭爲皇帝的事情。後來宋太宗聞知此事,不到一年,趙德昭被逼自殺。

清朝大臣們繞開慈禧和八國聯軍達成了啥協議 第7張

如今事情的雙方換成了慈禧太后和李鴻章,慈禧太后敢殺李鴻章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此時的慈禧如若沒有了李鴻章,後果如何自是不堪設想吧?我們再來看看此時的大清帝國,一個偌大的帝國,卻只能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去與聯軍談和,無奈的李鴻章也只能發出“與婦女小孩共事”的哀嘆了。

東南互保是晚晴王朝的一件大事,一件不好下結論的大事。它的出現,爲日後清王朝的分崩離析甚至爲民國時期的軍閥混戰都埋下了伏筆,同時一味的對洋人妥協也成爲地方上的慣例。

但如果沒有東南互保,庚子國難的損失會變得更大。說了這麼多的恥辱,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晚晴時期的中國太弱了,可即便是這樣,內部還是不消停,還是各有各的算盤。這樣的政權,也真真是到頭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