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夷陵之戰的真相是以少勝多嗎 看完別再被小說給騙了

夷陵之戰的真相是以少勝多嗎 看完別再被小說給騙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夷陵之戰的真相到底是什麼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夷陵之戰的真相是以少勝多嗎 看完別再被小說給騙了

夷陵之戰和赤壁之戰、官渡之戰並稱三國三大戰役。

而三國演義中說劉備盡起蜀軍七十萬東征伐吳,陸遜以五萬大軍大勝劉備,創造了以五萬大軍大勝七十萬的奇蹟

歷史真相真的如此嗎?

答案是否定的。

《三國志》中記載,三國時期由於連年戰亂致使人口銳減,三分天下後,蜀國人口不過百萬,魏國人口也不過四百五十萬左右,吳國人口大概在二百萬上下。

《演義》中說蜀軍七十萬東征伐吳,純屬虛構。

夷陵之戰的真相是以少勝多嗎 看完別再被小說給騙了 第2張

劉備

若劉備真的盡起七十萬蜀軍,那麼這七十萬首先婦女至少佔二十萬上下,老人孩子也至少要佔十萬左右。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除非劉備想要衆叛親離。

其次,打仗需要養兵,那就得說說後勤供給的事情。

一般情況下游牧民族二十萬人能出三萬人左右的軍隊,差不多六至七個人養一個兵,這個比例比較高,因爲遊牧民族居無定所,加之農耕基礎少。

而中原的國家,大致要十幾個人才能養一個兵,因爲中原國家需要農耕和國內維穩。

所以蜀漢百萬人口最多也就養八萬至十萬兵力,曹魏四百五十萬人口或許會出三十至四十萬兵力,而江東兩百萬左右人口也能出十五萬至二十萬的兵力。

如果按這個比例來算,人民的壓力會非常大,稍微不謹慎就有可能導致國內動盪。

演義中動不動就五十萬,八十萬大軍的,純屬完全虛構,果真那樣,只能是全民皆兵了。

那麼蜀漢兵力究竟多少呢?東吳兵力又是多少呢?

拒史料記載,蜀漢伐吳時,蜀國的總兵力在8-10萬左右。

同時還需要分兵萬餘去防禦曹魏進犯,所以能跟劉備去伐吳的,最多也就是六萬左右。

而伐吳大軍真的有六萬嗎?

答案依舊是否定的。

因爲戰線過長沿途需要駐守確保糧草供給,包括三國交界處,依然需要分兵萬餘。

因此即便加上蠻王沙摩柯等,能和劉備東征伐吳的士兵數量應該就在四萬至五萬左右。

而反觀東吳,剛剛經過荊州大戰後整軍休整,東吳可用之兵在十萬左右。

陸遜所督的兵團有四萬人,原巫山、秭歸一線駐守部隊五千人,荊州留守部隊諸葛瑾部至少萬餘人,東線防備曹軍的部隊不會少於兩萬人,另外在南方等地的鎮守和平叛部隊也有萬餘人。

加上孫權手中的戰略機動部隊有兩萬左右,算來算去,當時東吳對抗劉備的兵力確實是有五萬,甚至更多一些,因爲畢竟是在自己家門口。

那麼問題就來了,雙方既然兵力相等,加之東吳水軍堪稱三國最強,劉備水軍較弱,那麼劉備爲何敢在優勢不大的情況下出師伐吳呢?

夷陵之戰的真相是以少勝多嗎 看完別再被小說給騙了 第3張

孫權

原因有三:

第一,人才對比懸殊,劉備人才鼎盛,而江東人才凋零。

夷陵之戰是公元221年七月,此時離赤壁之戰已經過去十餘年。

江東人才凋零,名將相繼離世,周瑜、魯肅、程普、黃蓋、甘寧、蔣欽、呂蒙、陳武、淩統、董襲等皆已經去世。

三大都督皆已經去世,十二虎臣已故其半,當時陸遜、丁奉全琮等將,還未成名。

還有,《三國演義》中說甘寧、程普死於夷陵之戰中,這也純屬虛構。

因爲甘寧於219年就已經逝世,程普也是在215年前後逝世。

反觀劉備,此時劉備陣營人才濟濟,五虎上將尚有兩員健在,又有魏延、馮習、吳班、廖化等。

謀士更是數不勝數,諸葛亮、黃權、法正、李嚴、馬良等皆是當世一流名士,蜀漢人才濟濟。

第二,此時劉備已經稱帝,打着漢皇宗室聚齊大漢旗幟,出師有名。

此時雖然漢庭早已經名存實亡,但是天下很多名士們還是心存漢庭,因此劉備又稱帝恢復漢室,除賊扶漢,匡扶大漢。

引來了不少名士的投奔,因爲漢庭在曹魏已經滅亡,許多漢朝元老和名士們心存大漢,而此時劉備恢復漢室大旗,自然引來不少名士的支持和一些舊地主豪強以及漢室宗室和外戚實力的投奔。

例如關隴集團和南陽集團,還有荊襄名士。

他們在劉備伐吳時都爭先恐後的爲劉備提供支持。

第三,有益州集團和東州集團的支持。

東州集團是以李嚴、吳壹、許靖爲代表的劉璋舊部,益州集團則是以法正、譙周、彭漾、張翼、柳隱爲主。

此時劉備佔據益州,荊州雖然丟失,但荊州集團還是在劉備賬下,而川蜀東州集團益州集團也接納了劉備,因此劉備賬下匯聚荊州集團、益州集團、和東州集團的支持,故此更爲膨脹。

反觀東吳,此時人才凋零,陸遜任大都督引起朝內不少老臣的反對。

有三大集團的支持,劉備當然敢興師伐吳。

但事實卻未能如劉備所願。

夷陵之戰的真相是以少勝多嗎 看完別再被小說給騙了 第4張

因爲劉備此時和諸葛亮已經有縫隙,因爲在稱帝問題上諸葛亮沒有表示支持。

諸葛亮也是被劉備這種匡扶大漢的忠心極爲感動,因此才肯輔佐劉備,立志除賊扶漢恢復大漢天下。

但是此時劉備匡扶大漢的雄心壯志早就被他的野心和霸業所取代,稱帝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因此,劉備與諸葛亮已經出現縫隙,故此伐吳沒帶上諸葛亮。

還有趙雲。

如此猛將,劉備爲什麼不用?北防曹魏留下馬超即可。

不帶趙雲的原因是趙雲和諸葛亮的關係,他也是反對東征伐吳的。

劉備也深知此事,因此蜀漢集團文武最爲出色的兩個人,劉備都沒帶上。

如果諸葛亮在,陸遜又怎會輕易火燒聯軍?

若子龍在,劉備大軍何至於潰敗至此?

而再來反觀東吳,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稱臣,避免兩線作戰,一面任命陸遜爲總指揮率軍應戰。

陸遜與劉備相持七八個月後,終於等到大暑季節。

夷陵之戰的真相是以少勝多嗎 看完別再被小說給騙了 第5張

夷陵一把火燒的劉備數萬大軍一觸即潰,而劉備也因此氣憤過度而去世。

總而言之,夷陵之戰,並非七十萬對五萬,也並非以少勝多,雙方兵力相等的一場戰役。

劉備也不是輸在人數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