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秦國和魏國是鄰居,爲什麼一方崛起便要攻打另一方?

秦國和魏國是鄰居,爲什麼一方崛起便要攻打另一方?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國和魏國爲何互相打擊?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秦國和魏國相鄰,爲何素來便是仇敵;魏國強大首打秦國,秦國崛起又拿魏國開刀,到底是什麼仇,什麼怨?從互爲鄰國和巴蜀地區入手,分析秦魏兩國積怨甚深的原因,利益決定一切

《大秦帝國之裂變》影視劇中,首先展現在觀衆眼前的是,秦獻公率領秦軍與魏國決戰,最後中箭負傷,而魏國的相國公叔痤被秦國俘虜;但這場戰爭只是秦魏諸多戰爭中的一次戰爭而已;由此可以看出,戰國時代就是戰爭的代名字。

在天下大亂的戰國時代,諸侯國與諸侯國之間沒有固定的友好關係,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當面臨着利益方面的抉擇的時候,你的盟友也可能變成是敵人;因此,在戰國時代,七大諸侯國之間的關係都是時好時壞的,這些都是尋常的事情,不會有兩個國家永遠都是盟友,也不會有兩個國家永遠都是敵人。

秦國和魏國是鄰居,爲什麼一方崛起便要攻打另一方?

魏國是戰國時期最先強大的國家,也是戰國第一霸主,但魏國強大後卻死咬秦國不放,原因就是秦魏兩國是世仇,從三家分晉之後,魏國成立開始與秦國的關係就不是非常的緩和;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這兩個國家也是爭鬥不斷,甚至都將彼此看作是自己實力發展壯大的過程當中首要吞併的目標。

那麼魏國與秦國這兩個國家到底爲什麼有着如此緊張的關係呢?爲什麼在一直以來的發展競爭當中它們幾乎都是以仇敵的關係出現的呢?我們今天就了重點的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看一看秦國和魏國爲什麼積怨甚深?

魏國爲維持霸主地位,需要開疆拓土和爭奪人口

其實兩個國家之間的仇怨還需要從魏國說起,魏國在戰國初期諸侯爭霸中成爲霸主,在那個時候,它迫切地需要開疆拓土,需要鞏固自己的國家實力,同時又進行了李悝變法,國內的經濟突然強盛起來,它需要有足夠的常住人口來進行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所以,吞併其它國家的土地,容納其它國家的人口,就成爲了它首要選擇的道路。

魏國剛剛強盛,自然需要選擇一個有把握對付的國家,而剛好那個時候的秦國是戰國七雄當中最爲弱小的,秦國實力跟魏國相比差距巨大,自然也就成爲在魏國強盛的道路上首當其衝的目標;畢竟那個時候魏國只有攻打秦國是最有把握的。

秦國和魏國是鄰居,爲什麼一方崛起便要攻打另一方? 第2張

齊國經濟富庶,楚國地大物博,韓趙兩國與魏國同源(魏國都不敢動)

除了秦國之外,其他國家實力都非常強勁,例如,齊國是東海之濱的大國,在經濟發展方面有着天然的優勢,同時齊國又是一個底蘊非常深厚的國家,春秋三小霸,春秋五霸都有齊國的身影,其國家實力強大,攻打這樣的一個大國,魏國沒有必勝的把握。

南方的楚國也是地大物博的諸侯大國,楚國領土廣闊,擁有戰略縱深,人口衆多,並素來被人們當成諸侯強國,魏國沒有十成的把握能夠與楚國爲敵;而燕國地方偏僻,與魏國又是相距遙遠,並不適合作爲魏國的攻打的對象。

趙國與韓國雖然是三家分晉後的國家,但也正因爲剛剛成立風頭正盛,不僅如此,還有一層原因,趙國和韓國與魏國都是同出晉國的,它們在本源上其實同屬一家,魏國在剛剛成立的階段就與自己同宗同源的趙國和韓國開戰也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秦國貧弱又鄰近魏國,成爲首個被攻打的目標

所以,秦國便成爲了魏國首要攻打的目標,從魏武侯之時魏國崛起,到實行李悝變法之後魏武卒大出天下,在這個過程當中,秦國可以說是深受其害的;不僅在土地上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又因爲國家無能爲力而損失衆多的人口,讓這個本來就貧弱的國家更是雪上加霜,經濟發展更是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如此一來,魏國在對戰秦國的時候便更加具有了優勢。

秦國和魏國是鄰居,爲什麼一方崛起便要攻打另一方? 第3張

所以說,秦國的國家實力弱小和魏國的發展必然需求,都是魏國首要選擇秦國作爲進攻目標的一個原因,也是秦國和魏國之間結下深仇大恨的第一個因素;事實上,秦孝公之所以忍辱負重,拿着土地換和平來爲後來的變法做準備,也是爲了秦國能有大出天下的一天,將曾經壓迫它的魏國打倒,以慰秦國曆代先祖的在天之靈。

魏國是四戰之地,地緣環境惡劣,無處可逃

當時的魏國地處中原的核心地區,這樣的一個地理位置是非常具有戰略優勢,魏國具有地理地緣政治的優勢,但同時它位居中原的核心地段,被譽爲是天下腹地;也就意味着它是被各大諸侯國所包裹的國家,是典型的四戰之地,從另一方面說,魏國地緣環境又是最惡劣的,時常被捲入戰爭中。

如果魏國一旦強起來,那麼必定引發周邊各大諸侯國的忌憚,如果各大諸侯國聯合起來攻打它,或者魏國貧弱被強國欺負,那麼它將連逃跑的後路都沒有。

所以,那個時候的魏國實際上迫切地需要在各大諸侯國的包圍當中,打出一條生路來;而這四方的敵人當中,秦國的國家實力又是最爲弱小的,所以秦國必然是首當其衝的;這事實上也是秦國與魏國結下仇怨的一個原因,魏國想要打破在地理上的禁錮,想要改善地理位置的缺陷,就必然要選擇秦國這個最弱小的國家進行攻打。

秦國和魏國是鄰居,爲什麼一方崛起便要攻打另一方? 第4張

如此一來,兩個國家必然就會產生在利益上的衝突,仇怨也就是如此產生的;事實上,那個時候秦國已經幾乎要被魏國給打通了,秦國的國都也是一遷再遷,幾乎就要遷移到當時西部的少數民族地段了,連易守難攻的函谷關都被魏國人給搶走,如此的結果,秦國人必然是怨恨的。

魏國想奪取巴蜀農業區,越過秦國是最好的選擇

還有一點就是,當時的秦國背後有巴蜀地區,巴蜀地區是一個農業經濟發展非常富足的地區,雖然那個時候巴蜀地區與中原地區的交通還沒有被打通,但中原各大諸侯國卻沒有一刻停止對巴蜀地區的覬覦。

每個諸侯國都十分的清楚,在那樣的一個時間段裏,農業經濟就意味着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農業經濟如果能夠發展起來,那麼國家的經濟收入就有了保障,百姓們的生活也就有了保障,不僅是能夠爲軍事實力的提升作支撐,也有助於百姓的安居樂業,從而有助於國家和社會的安定。

秦國和魏國是鄰居,爲什麼一方崛起便要攻打另一方? 第5張

所以對農業經濟發展有着天然優勢的巴蜀地區,曾被中原的各大諸侯國視爲囊中之物,尤其是與其相鄰的楚國、秦國和趙國,可是因爲地理上面的因素,這幾個國家都與巴蜀地區有着不可逾越的地理障礙,所以到了戰國時期,巴蜀地區依舊能夠安然無恙。

可是這樣一個天然的糧倉,自然不會被魏國這樣一個超級大國所放棄,可是魏國與巴蜀地區卻沒有相鄰的地方,想要攻佔巴蜀地區,勢必要越過其它的諸侯國;如此一來,必定是難上加難,說不定還會遇到其它諸侯國的聯合討伐,最終讓自己得不償失。

所以必須需要首先消滅一個橫在自己巴蜀地區之間的國家,而趙國與自己同出一源,自然不好動手;楚國是一個非常具有歷史底蘊的地大物博的國家;魏國也沒有十足十的把握能夠與楚國一戰,因此自然就把矛頭瞄向了當時比較弱小的秦國,並且秦國與巴蜀地區的聯繫最爲密切,佔領了秦國也就能夠更好地向巴蜀地區發兵,所以魏國因爲這一目的與秦國之間爆發了無數場戰爭,秦國也因此備受打擊,兩個國家之間的仇怨便更加深重了。

秦國和魏國是鄰居,爲什麼一方崛起便要攻打另一方? 第6張

秦孝公時期商鞅變法,秦國強大後開始報復魏國

秦孝公之前,秦國一直受魏國打壓,秦穆公孤注一擲與魏國一戰,結果中箭身亡;俗話說,哪裏有壓迫就會有反抗,就會有強盛起來之後的反壓迫;秦孝公之後,秦國經歷了商鞅變法迅速的強了起來,與從前的魏國一樣,秦國也將矛頭指向了魏國。

商鞅帶兵的階段更是不擇手段地去打壓魏國的實力,在其中的一場戰爭當中,商鞅就運用詭計欺騙了當時的公子卬,讓魏國軍隊蒙受了巨大的損失,這一次秦國人民自然是喜不自勝,可是魏國人民卻沒有那麼好的心情了,自然是將秦國人視爲自己的仇敵,兩個國家之間的仇怨進一步加深。

爭奪天險,也是秦魏兩國爆發戰爭和結怨的原因

此外還有這兩個國家在爭奪天險方面的一些爭鬥,其實這兩個國家之所以會爆發如此多的戰爭,就是因爲它們之間的利益衝突是最多的,無論是函谷關也好,還是崤山也好,都是橫在這兩個國家之間的天險,也都是這兩個國家用來制約對方的利器,所以不管是誰,都不想放棄這樣的工具。

所以,自魏國成立以來,與秦國在函谷關等河西地區發生的戰爭是不計其數的,有戰爭就會有傷亡,自然也就會讓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變得僵硬。

秦國和魏國是鄰居,爲什麼一方崛起便要攻打另一方? 第7張

魏國強大想拿秦國開刀,秦國崛起將魏國看成進軍中原的跳板

事實上,這兩個國家在一直以來發展進程當中,都是比較敵對的,因爲在戰國前期,魏國自恃自己的強大,不將秦國放在眼裏,並且將它當作自己首要進攻的目標;而到了戰國中後期的時候,秦國強盛了起來,爲了一雪自己之前被魏國欺凌的恥辱,更是與魏國水火不容。

同時,秦國強盛起來之後,也將魏國當成是它東進道路上的一塊跳板,只有拔除了魏國這隻插在心臟上的匕首,秦國才能肆無忌憚的東出天下,才能更好地打壓山東六國。所以無論是秦國也好還是魏國也好,都將對方看成了是自己發展道路上必須要吞併的對象。因此,無論是到什麼時候,這兩個國家都不可能變成盟友的關係。

討論

秦魏兩國唯一一次聯合是樂毅伐齊時期,顧及燕國顏面

而真實的歷史上也是如此,這兩個國家唯一的一次聯合,是在燕昭王樂毅伐齊的時候,但那一次也只不過是顧及燕國的顏面,與燕國結成聯盟而已,這兩個國家都是象徵性的出兵,彼此卻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也並不能夠說成是真正的聯合。

秦國和魏國是鄰居,爲什麼一方崛起便要攻打另一方? 第8張

看到了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麼在魏國失利於馬陵之戰和桂陵之戰的時候,秦國人甚至比齊國人還高興,也就不能理解爲什麼後來的信陵君竊符救趙了。

利益決定一切,沒有永遠的朋友

事實上,無論是秦國人表現出的過度興奮也好,還是信陵君後來爲了抵抗秦軍的竊符救趙也好,都能夠表現出這兩個國家水火不容的關係,而這種關係也並非是偶然的,畢竟戰國時代就是一個爲自己的國家謀取利益的時代,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哪一個國家能夠擁有着更好的發展機會,哪一個國家能夠擁有着更加強勢的實力,那麼哪一個國家便可以在一段時期國家關係當中佔據着主導性的地位。

戰國前期的時候,魏國實力強盛,對秦國是打還是和它說了算,可是到了戰國後期的時候,秦國迅速崛起,成爲戰國七雄當中最爲強盛的諸侯國,到底對魏國是攻打還是和平相處,則秦國說了算。這也能夠看得出國家的實力對於國家的動向的影響。

秦國和魏國是鄰居,爲什麼一方崛起便要攻打另一方? 第9張

綜述

筆者認爲,魏國與秦國之間緊張的關係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這兩個國家一直以來選擇的行走路線所必然決定的;畢竟中原地區的能提供發展的資源就是那麼多,一個國家想要發展起來,僅靠它自己國內的那些土地和人口是遠遠不夠的,它必須要去壓榨其它諸侯國的發展資源才能夠達到它強盛的目的,才能夠成爲最終橫掃六國一統中原的對象。

所以不管是秦國發展壯大也好,還是魏國發展壯大也好,這兩個國家都不可能尋找永遠的盟友;就如同秦國與齊國那樣,秦國在戰國時代對齊國的態度一直都是比較友好的,基本上沒有與齊國進行過正面戰爭,就是因爲齊國與秦國沒有直接相連的土地,它也不能夠在齊國那裏獲得什麼直接的利益,所以對齊國的態度一直都比較友好。

可是魏國牽扯到的是秦國的切身利益,同時它又是秦國東出天下的一道屏障,秦國自然不會與魏國打成什麼友好關係,畢竟魏國是能夠影響秦國實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於魏國來講,戰國前期時候被自己壓迫的不能反抗的國家,突然成了能夠一舉將自己擊潰的國家,自然是心有不甘的。

秦國和魏國是鄰居,爲什麼一方崛起便要攻打另一方? 第10張

同時,魏國也十分清楚,如果秦國一旦強盛起來,那它自己國家發展和宗廟社稷便會受到嚴重的威脅,所以它也不可能與秦國達成友好關係,任由秦國發展壯大。總之,這兩個國家之間的國家關係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這與我們當下的一些國際關係也是一樣的,不管是什麼樣的兩個國家都沒有永久性固定的關係,而決定兩個國家關係的往往不是領導者的態度,而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切身利益。

所以,誰能夠把控利益這個命脈,誰就能夠在一段關係當中掌握主導權;這其實也是歷史給予我們的一個思考,如何把控利益,如何去掌握自己的命運,如何去主導一段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這將是我們能夠在歷史當中所尋找的答案,也是必須去歷史當中才能夠得到的回答。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