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漢末衆多名士之一,管寧爲什麼能獨善其身?

漢末衆多名士之一,管寧爲什麼能獨善其身?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管寧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世說新語》爲何會有很多曹丕的黑歷史?又爲何會出現管寧割席的故事?

管寧割席的成語出自《世說新語》:“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雖然《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但是其影響卻很大,以至於管寧割席不僅被《三國演義》所採用,還成爲一個源遠流長的成語。

但其真實性,自然是經不起考量的,《世說新語》裏有關管寧的故事只有這一則,而隨後跟着的幾個小故事卻不着痕跡的強力推崇了管寧。

《世說新語》:王朗每以識度推華歆。歆蠟日,嘗集子侄燕飲,王亦學之。有人向張華說此事,張曰:“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爲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爲此耳。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世說新語》裏管寧德行操守遠超華歆,華歆又遠超王朗。然而事實上《世說新語》裏是有大量的曹魏黑歷史的,比如說著名的七步詩和曹丕和曹彰下棋在棗子裏下毒的故事都是最早起源於《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魏文帝忌任城王驍壯。因在卞太后閣共圍棋,並噉棗。文帝以毒置諸棗蒂中:自選可食者而進,王弗悟,遂雜進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預敕左右毀瓶罐,太后徒跣趨井,無以汲,須臾,遂卒。復欲害東阿,太后曰:“汝已殺我任城,不得復殺我東阿。”

實際歷史上可以說曹丕雖然是比較陰鷙的君主,也一直防範這曹植、曹彰,但也不至於用這種拿不出手的小手段來謀害兄弟。

漢末衆多名士之一,管寧爲什麼能獨善其身?

其實黑曹丕的小說、歷史是非常多的《魏略》中記載:“五官將數因請會,發怒曰:“君殺吾兄,何忍持面視人邪!”繡心不自安,乃自殺。”將張繡之死也給曹丕加上。這也是非常經不起推敲的,張繡死於建安十二年,曹丕成爲五官中郎將是在建安十六年。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和其門客所編著,作爲劉裕的侄子,劉義慶也面臨着曹植、曹彰的困境,宋文帝登基是在大臣們廢宋少帝之後,有感於此宋文帝登基之後誅殺了很多大臣和宗室,然而文帝最終也被皇太子所弒。因此有此偏向自然不足爲奇,何況取代東晉的劉宋自然對魏晉有失偏頗自然應有之意。

華歆更是被《世說新語》和《三國演義》黑的體無完膚,實際上華歆被黑最大的原因不過是做了曹丕代漢的登壇主持受禪儀式,向曹丕獻上皇帝璽綬的工作。因此被視作爲曹丕代漢的最大幫兇,被黑自然成了喜聞樂見的事情。這樣的奸臣和高風亮節的大名士管寧是好朋友,自然讓很多人不滿,因此管寧割席的故事就被編造出來了,滿足了管寧就應該和“奸臣”華歆絕交的願望。

推崇管寧,一是因爲管寧終其一生沒有爲魏國效力,二是管寧本身家世門第、個人品德都無比出色

漢末衆多名士之一,管寧爲什麼能獨善其身? 第2張

曹丕代漢,雖然對世家進行了妥協,又將漢獻帝安置在山陽,還做了很多控制輿論和民意的舉動。但是一是三國未能統一,二是曹魏被晉朝取代,這就導致曹魏的合法性後繼無人,西晉也不會正面宣傳曹魏。因此《世說新語》這樣收集雜記、野史的筆記小說就會收錄很多曹魏的“黑歷史”。

而管寧這樣終其一生被曹魏三代皇帝都徵召的隱士就成爲民間和士族所追捧的對象。更何況管寧本身就是一位值得追捧的真正的隱士。

管寧是齊國名相管仲的後代,爲了避亂,渡海到達遼東居住,雖然被遼東三代統治者都尊敬,接受了很多禮物卻原封未動,在離開的時候如數返還。和管寧交好的華歆在曹魏做到三公的位置,幾次推薦管寧,甚至寧願將太尉的官職讓給管寧,管寧都沒有接受。曹丕、曹叡、曹芳都以“安車蒲輪,束帛加璽”的高規格禮儀徵召管寧,管寧都始終沒有接受。

所以管寧不僅被當代人所追捧,在歷朝歷代都評價極高。陳羣認爲管寧是“行爲世表,學任人師”;曹叡評價管寧“清虛足以侔古,廉白可以當世”;蘇軾蘇轍兄弟也極爲佩服管寧,認爲管寧“謂賢於文若(荀彧)、文舉(孔融)遠矣”;文天祥寫“或爲遼東帽,情操厲鬼冰。”講的也是管寧;近代錢穆更認爲管寧是三國第一人。

正是因爲管寧家世門第、爲人處世,名望當時無兩,曹魏纔不遺餘力徵召管寧,以表明曹魏的胸懷和求賢若渴。無論成功與失敗,都足以流傳好名聲,成了有管寧這樣的大名士加盟,曹魏的正統性和名望將更上一層樓,不成也能流傳出一個尊重名士的好名聲。

更何況管寧向來是不問政事的,在遼東的時候,管寧就勸諫一同到遼東避禍的邴原不要高談闊論,對時局發表看法。而管寧自己更是以身作則,從不過問政事,只教書育人,不對時局發表看法是管寧和其他名士不同結局的重要法門。

漢末名士是高危職業,不配合的孔融、邊讓都被滅門了,配合的華歆、王朗成了民間野史裏的笑話,不斷被黑,被罵,唯獨管寧生前生後,都保留名士風範,如此看管寧不失爲三國第一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