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商鞅的下場爲何會這麼慘?與他的性格有什麼關係?

商鞅的下場爲何會這麼慘?與他的性格有什麼關係?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羋月傳》一開始,就出現的是一位落魄男子和他的僕人敲響一戶人家的門,問是否可以留宿。開門的老人堅決不允許,即便用重金相謝,老人也堅決不肯。

這樣的場景看起來很令人唏噓,只怕下一句觀衆們就要感慨人心不古了。但是這位老人說,不是我不讓你住,現在奉行的是商君之法,如果你沒有路引,我貿然讓你進來,一旦被查處不止我這一家老小要遭殃,連街坊鄰居都要被砍頭。

落魄男子一聲嘆息,直言自己是作法自斃。看到這裏,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這位就是商鞅。通過種種嚴苛的刑罰讓秦國強大起來,最後自己卻落得無人收留,被車裂的後果。

商鞅是秦孝公的重臣,秦惠文王一上位,立刻殺了這位重臣,這不免讓人猜測是秦惠文王報私仇,才用這樣的方式殺商鞅。而且在電視劇中,臨死之前,商鞅高聲呼喊:商鞅雖死,其法不滅,又有何憾?只可惜看不見我大秦一統天下,帝業之成了!

這句話不免勾起了很多人的共鳴,畢竟大家都知道,秦國是因爲用了商鞅,纔有了現在的強大。秦國國君用商鞅,把他放在前面扛着貴族的攻擊和厭惡,爲了變法到處得罪人,最後國君落下好處了,國家富強了,就要將變法的人殺了。

人都得罪乾淨了,上至太子下至百姓,都得罪完了。唯一護着他的秦孝公一死,太子繼位,自然不會放過他。

但是商鞅的死也不是完全可惜的,他的被殺早有預兆。在商鞅被殺的半年前,有一位叫趙良的人來拜見他,他說“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讀e,四聲)諤”。

當時商鞅問他,自己與當年輔佐秦穆公成就霸業的百里奚相比怎麼樣,誰更有才能?面對這個問題趙良先說,一千個人奉承你,不如一個人跟你說真話。言下之意就是我現在說的是真話,真話不好聽,希望你不要殺我。

趙良說,當年的百里奚,他出身低微,被秦穆公請出山輔佐,所獲得的成就不比您現在差。但是他的品德可高尚得多,他出門從來不坐豪車,也不用下屬打傘,他死的時候全國百姓都爲之痛哭流涕。但是您呢?您是奸臣推薦來的,執政之間好用酷刑,百姓不堪其苦。您出門的時候沒有車在前邊開路,身邊圍繞着百八十個人保護着,就不能放心出門,生怕被刺殺。由此可見,您不得人心,跟百里奚根本沒法比。您要是現在立刻放棄您的封地,放棄這些官職歸隱深林,勸皇帝重用賢才,多去尋找歸隱之士,或許還能保住性命

當時商鞅並不以爲意,正如多年前商鞅還在魏國的時候,魏國老丞相向魏王推薦商鞅,說自己死後,商鞅可以代替自己的位置。魏王不答應,老丞相便說,如果不能重用商鞅,那就殺了商鞅,千萬不能讓他去別的國家。

魏王走後,老丞相又對商鞅說,先君後友。我爲了魏國請求大王殺了你,但是爲了你請你快逃離魏國。商鞅當時說,沒關係,魏王既然不想重用我,肯定也不會殺了我。那時候的商鞅還叫衛鞅,來自衛國這個小國,人微言輕,一直在魏國待到秦國發布求賢令,才動身去了秦國。

商鞅的下場爲何會這麼慘?與他的性格有什麼關係?

據說商鞅去秦國後,面見秦孝公,向秦孝公訴說自己的政治主張,分別是帝道、王道、霸道。其中霸道正是商鞅“以刑剋刑”、“以嚴苛律法治國”。

當時秦孝公問商鞅,會不會進展太快了,人們都不認可啊。商鞅是怎麼說的?他說,百姓都是愚鈍的,包括那些貴族們,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看不到長遠的打算,您何必跟他們多做解釋呢?只要將這些命令發佈下去,讓人們嚴格執行,早晚有一天,人們會感受到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會真心擁護了。

從這裏可見,商鞅是驕傲自大的,他將他之外的秦國人都看作是愚民,他的手段雷厲風行,只要求人民照做就好了,至於別的想法不需要有,這更是一種精神控制。

商鞅曾說,民弱則國強,民強則國弱。民貧則國富,民富則國貧。

商鞅的下場爲何會這麼慘?與他的性格有什麼關係? 第2張

他這意思,就是要讓百姓貧窮,要讓百姓愚昧,讓百姓沒有反抗之力,只能聽從國家機器的擺佈。國家需要什麼就從百姓那裏獲取,但是百姓需要什麼卻不能從國家獲取,因爲這樣會讓國家有損失。

商鞅直接把國家和人民放在了對立面,通過壓榨人民來達到國家上下的統一,令行禁止。這樣一來,百姓對國家不是敬畏愛戴,而是懼怕。

但是秦孝公還是聰明的,成就霸業的帝王不會連這點手段都沒有。秦孝公將商鞅推到百姓和貴族面前,給商鞅站在背後撐腰,給他封地宅院和奴僕,從自己做起遵從商鞅的變法。就這樣,全國上下,商鞅的話比秦孝公的話還好使。太子犯法,商鞅說一不二割了太子兩位老師的鼻子。

事情發展到這個時候,商鞅的權勢在秦國已經達到了頂峯。“重輕罰”,即便是犯很小的錯,也會受到很重的懲罰,動不動就連坐,有時候一人犯錯,能殺完整個村子的人。

貴族恨他,百姓怕他,下一任統治者,原來的太子,又與他有私仇。秦孝公臨死前,對商鞅說想要把王位傳給他。雖然是試探,但也足夠引起太子的警惕。太子一上任,就必須要殺了他,而在這個時候,他想逃往魏國,魏國人卻深恨他用計騙走自己國家的大將軍,導致魏國大敗,不肯接納他。

所以商鞅這個時候是真的走投無路,最後他也並不像電視劇中那樣引頸受戮,而是回到自己的封地,率領親兵抵抗,兵敗被殺,屍體被車裂。

有意思的是,秦惠文王在商鞅死後,說商鞅謀反並沒有證據,一舉將促成此事的貴族一網打盡,從此大權獨攬,再也沒有了權臣掣肘的危險。

縱觀全局,商鞅被新上任的秦惠文王殺死,也是大勢所趨,無可避免的事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