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古代軍隊屠城,爲何一般都不殺僧人?

古代軍隊屠城,爲何一般都不殺僧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屠城,是古代戰爭史上一個無比沉重的話題。所謂屠城,是指戰勝者一方的軍隊,在攻克地方城市後,對城中戰俘和平民進行大規模的屠戮,即所謂“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爭野以戰,殺人盈野”。它是滅絕人性的暴行,也是戰爭罪惡的集中體現。

古代軍隊屠城,爲何一般都不殺僧人?

屠城的目的,一般有以下三種,一是報復。攻城者一方在攻打城池時,往往會遭到守軍的猛烈抵抗,給攻城一方造成重大殺傷和慘重損失。攻城者經過一番浴血苦戰,付出重大代價攻克一座城池後,往往會帶着刻骨仇恨對城中軍民進行報復性屠戮。

另一個目的,則是出於威嚇敵方,瓦解敵方的抵抗意志。比如元朝大軍在攻略歐亞大陸時,常常在戰前檄文中告知敵方守軍:投降者可以保全身家性命,敢於抵抗將會遭受屠城。面對屠城威脅,很多城池守軍往往會喪失了繼續抵抗的信心與勇氣。

古代軍隊屠城,爲何一般都不殺僧人? 第2張

第三個目的,則是爲了滿足野蠻的掠奪欲和佔有慾。古代軍隊談不上什麼思想建設,將士們扛槍吃糧,往往出於最基本的生存本能,獲得糧食財富是古代士兵從軍的主要目標之一。在戰爭帶來的社會秩序大破壞之下,將士們往往會趁機大肆劫掠民財,中飽私囊,手無寸鐵的平民,也因此會成爲軍隊掠奪攻擊的目標而遭受屠戮。

古代戰爭史上,有過很多次令人痛心疾首的屠城事件。比如衆所周知的元朝,在統一天下過程中,屢屢進行屠城,清朝入關之後,在揚州、江陰、嘉定、廣州等地,都曾進行過屠城。除了元清兩朝,見諸史書的屠城事件不絕如縷。

在林林總總的屠城事件中,有一個令人不解的奇怪現象。城中的僧人,在一片刀光劍影之中,往往會奇蹟般地倖存下來,躲過屠刀。比如清朝統一天下之戰中,順治八年,清朝平南王尚可喜在廣州就進行過一次大規模屠城。

平南王尚可喜在進攻廣州時,遭到守城軍民衆志成城的猛烈抵抗。艱苦卓絕的圍城戰持續了十個月之久,尚可喜的軍隊在遭受極爲嚴重的傷亡後,才得以攻破廣州。尚可喜爲了發泄仇恨,下旨對城中居民進行了長達十二天的大屠戮。

史書記載,“可喜下廣州,怒其民力守,盡殲其丁壯”,“城前後左右四十里,盡行屠戮,死者六十餘萬人”,“追剿餘衆至海濱,溺死者無算”,城中居民百不存一。奇怪的是,殺紅了眼的清軍,唯獨對城中寺廟的僧人網開一面,各大寺廟的僧人大都得以躲過一劫。

僧人們爲什麼得以躲過屠刀?原因有兩個。一是屠城者雖然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但也畏懼天下悠悠之口的輿論壓力,因此往往急於掩蓋罪證,清理屠城之後的遺體與一片狼藉。處於中立地位的僧人,往往會被屠城者用作收拾罹難者遺體、打掃整理戰場的最佳人選。

第二個原因,則是古人往往迷信,屠城者事後也會不免擔心自己殺人過多,罪孽深重,遭受“天譴”,因此往往會命令僧人在爲遇難者收屍後做“法事”來超度“亡魂”,以此來作爲一種聊勝於無的贖罪手段。

廣州屠城後,觀音堂海德和尚、梵天寺主持釋無疑、高僧釋真修法師等一批僧侶,就承擔了收拾、焚化遺體和做超度法事的任務,也證實了這一點。古代軍隊屠城不殺僧人,真實原因是爲了讓其負責收屍和善後,以掩蓋罪證、減輕負罪感,其用心陰險卑劣,充分體現人性醜惡一面。屠城者簡直其心可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