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明宣宗朱瞻基算是明君,喜歡鬥蟋蟀卻被後人貼上昏君的標籤

明宣宗朱瞻基算是明君,喜歡鬥蟋蟀卻被後人貼上昏君的標籤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朱瞻基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明朝第五個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於洪熙元年(1425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在位,他繼承父業,兢兢業業打理朝政,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明朝的經濟經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的恢復發展,到仁宗、宣宗兩朝,出現了社會經濟的繁榮,形成了國泰民安的昇平景觀。後人將明仁宗和明宣宗在位的這11年時間稱爲“仁宣之治”,實際上明仁宗在位不到一年時間,明宣宗在位十年。由此可見“仁宣之治”是對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間所做的貢獻的肯定。

然而明宣宗朱瞻基在後人看來實際上揹負罵名,是個昏君。只因爲明宣宗朱瞻基有個特殊的愛好——鬥蛐蛐。

明宣宗朱瞻基算是明君,喜歡鬥蟋蟀卻被後人貼上昏君的標籤

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傳世的作品《聊齋志異》中有一個小故事叫“促織”,開篇就寫道:“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徵民間。”這篇“促織”講的就是朱瞻基爲鬥蛐蛐,在全天下廣徵蛐蛐,害得百姓家破人亡的故事。讀到這個故事的人,無不痛恨當時的朝廷。文學作品對大衆的影響要遠遠超過史料的記載。《聊齋志異》作爲文學作品,流傳幾百年,對百姓的影響極大。因爲《聊齋志異》中的這個故事,明宣宗朱瞻基背上了蛐蛐皇帝的罵名,還被後人稱爲“蛐蛐皇帝”。

明宣宗朱瞻基算是明君,喜歡鬥蟋蟀卻被後人貼上昏君的標籤 第2張

朱瞻基喜歡鬥蛐蛐在一些史料是有相關記載的:

明朝呂毖著的《明朝小史》中寫到了朱瞻基喜好鬥蛐蛐:“帝酷好促織之戲,遣取之江南,其價騰貴,至十數金。時楓橋一糧長,以郡督遣,覓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駿馬易之。妻妾以爲駿馬易蟲,必異,竊視之,乃躍去。妻懼,自經死,夫歸,傷其妻,且畏法,亦經焉。”朱瞻基確實在全國徵收蛐蛐,導致一些地方的蛐蛐價格高漲,甚至害得百姓家破人亡。

明代王世貞《國朝叢記》中收錄了明宣宗的一道密詔:比者內官安兒吉祥採取促織。今所進促織數少,又多有細小不堪的。以敕他每於末進運,自要一千個。敕至,而可協同他幹辦,不要誤了!故敕。這道聖旨明確指出朱瞻基廣徵蛐蛐,甚至連徵收的標準和數量都寫明瞭。

明《萬曆野獲編》載:“今宣德蟋蟀罐甚珍重,其價不減宣和盆也”,說由於鬥蛐蛐盛行,裝蛐蛐用的罐子竟也成爲當時的人追捧的東西。

明宣宗朱瞻基算是明君,喜歡鬥蟋蟀卻被後人貼上昏君的標籤 第3張

朱瞻基雖然是皇帝,但畢竟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也純屬正常。況且朱瞻基打造出一個盛世,必然也承擔了很多壓力,通過鬥蛐蛐這種個人愛好來緩解壓力也是個不錯的做法。但凡事都要有個度,朱瞻基畢竟是皇帝,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天下人的爭先效仿,朱瞻基在全國廣徵蛐蛐,這就意味着天下會有很多人爲了討好皇帝,不幹正事,只是拼命尋找並飼養蛐蛐,以供皇帝玩樂。而鬥蛐蛐在當時竟成爲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連裝蛐蛐用的罐子竟也因此高貴。朱瞻基爲廣徵蛐蛐竟如此大動干戈,勞民傷財,導致百姓家破人亡,朱瞻基實在難稱爲明君。難怪朱瞻基會留下有“太平天子,促織皇帝”之名,也因此被後人貼上“昏君”卡,而朱瞻基創下的“仁宣之治”的功勞也被後人遺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