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秦瓊如何厲害,爲何卻排在凌煙閣的末尾呢?

秦瓊如何厲害,爲何卻排在凌煙閣的末尾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爲了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煙閣來陳列由閻立本所畫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當時李世民年邁體衰,開始懷念往事,追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的戰鬥歲月。將他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繪入凌煙閣,以爲人臣榮耀之最,此後凌煙閣功臣成爲唐代豪傑從軍報國功成名就的標誌。李賀《南園十三首》詩云"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第一位:長孫無忌。李世民的大舅哥,自李世民太原起兵之日起,就一直追隨他,爲大唐江山的建立立下不世之功,是大唐開國第一功臣,唐朝建立後,封齊國公,後封趙國公,後參與並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幫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又立下第一功。唐高宗時期,因反對武則天擅權,被流放黔州,後被迫自殺。

秦瓊如何厲害,爲何卻排在凌煙閣的末尾呢?

第二位:李孝恭。河間王,二十四功臣中唯一的郡王,唐高祖李淵的侄子,李淵太原起兵起,就負責經略巴蜀,在滅蕭銑中立下大功,後鎮壓輔公估、破廣陵、丹陽、平定江南中屢次立功。玄武門之變後逐漸退出權力核心,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娛,貞觀十四年病逝。

第三名:杜如晦。李世民主要的謀臣,爲李世民建功立業、以及奪取政權、開創貞觀之治立下汗馬功勞,是李世民最爲倚重的謀臣,也是太子李建成最爲忌憚的秦王府二個謀臣之一,唐朝建立後,被拜爲兵部尚書,進封蔡國公,貞觀四年病逝。

第四名:魏徵。大唐帝國唯一可以鎮得住李世民的大臣,以直諫敢言著稱,李世民對他是即恨又愛,從私人角度講,李世民很是討厭他,但從國家層面來看,李世民又離不開他,魏徵開始是太子李建成的近臣,因魏徵敢諫言,使李建成很不得意他,玄武門之變後投靠李世民,成爲李世民極爲倚重的大臣,在其去世時,李世民非常悲痛,對左右說:“人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爲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也!”魏徵死後,李世民親自賦詩一首,追憶故人。

第五名:房玄齡。李世民另一位重要謀臣,也是太子李建成最爲忌憚的秦王府另一位謀臣,房玄齡在渭北投靠秦王李世民後,就成爲了李世民的得力謀士,爲李世民建功立業立下很大功勞,武德九年,謀劃並參與了玄武門事變,爲李世民奪取帝位,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並功第一。李世民繼位後拜爲中書令,進封樑國公,貞觀二十二年病逝,房玄齡善謀但有些優柔寡斷,而杜如晦果斷不善謀,二人有“房謀杜斷”之稱。

秦瓊如何厲害,爲何卻排在凌煙閣的末尾呢? 第2張

第六名:高士廉。長孫皇后的舅父,才高望重的社稷之臣,李世民稱他“涉獵古今,心術明達,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諫。”後病逝。

第七名:尉遲敬德。起初是劉武周的大將,劉武周滅亡後投靠李世民,期初不被衆將信任,但李世民堅持起用他,在唐鄭決戰中有單騎救主之功,得以穩固地位,此後跟隨李世民參加了幾乎所有的大戰,玄武門之變中,親手殺死齊王李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淵下旨退位,有擁立之功第一,後突厥來犯,被其以騎兵迎擊取勝,天下安定後無用武之地,晚年閉門不出,最終得以安享天年。

第八名:李靖。唐朝偉大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統帥,長相儀表魁梧,少時就極具進取心,他的舅父是隋朝著名的戰將韓擒虎,每次與他談論兵事,無不拍手稱奇,說:“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後隨李世民征戰南北,立下不朽戰功,受封衛國公,後病逝。

第九名:蕭瑀。隋煬帝楊廣的內弟,外戚重臣,自幼以孝行聞名天下,善學能書,骨鯁正直,並深精佛理,李淵起兵後,歸附唐朝,善行政,終生爲李淵所倚重,李世民即位後,與房玄齡、杜如晦不合,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從不“改過自新”,後來李世民評價其爲“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給予高度評價,貞觀二十一年病死,享年七十四歲,陪葬昭陵。

第十名:段志玄。李淵太原起兵時,自己募兵千餘人,跟隨李世民一同征戰,因其作戰勇猛,每遇戰事,都爲先鋒,深得李世民所器重,爲唐朝的建立立下不世之功,唐朝建立後,被封爲褒國公、右衛大將軍、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貞觀十六年病逝。

第十一名:劉弘基。唐朝開國猛將,第一個殺入長安的大將,李淵太原起事後,與李世民關係較好,跟隨李世民前後征戰多年,在攻取長安時爲先鋒,生擒隋朝主將屈突通,第一個殺入隋朝國都長安,後參與玄武門之變,立下大功,貞觀年間因多次貪污被彈劾,李世民念及功勞,不忍治罪,只是將他貶官,李世民徵高麗時,爲前軍大總管,立下戰功,高宗永徽元年病死,時年六十九歲,陪葬昭陵。

第十二名:屈突通。原爲隋朝大將,歷經楊堅、楊廣兩朝,戰功赫赫,屈突通以“性剛毅,志尚忠勇,檢身清正,好武略,善騎射”著稱。民間有“寧食三鬥艾,不見屈突蓋,寧服三鬥蔥,不逢屈突通。”由此可見人們對他的敬畏,李淵起兵進攻長安,屈突通奮勇抵抗,在部下全部戰死後,力盡自殺未遂,最終投降李淵,被封爲兵部尚書,後參與唐朝歷次重大軍事行動,屢立戰功,尤其是在殲滅王世充中,被評爲戰功第一,後鎮守洛陽,於貞觀元年病故。

第十三名:殷開山。原爲隋朝太谷長,李淵起兵後,在秦王李世民賬下爲長史,後與劉弘基一起殺入京城,後隨李世民在征討薛仁果和王世充中立下戰功,以軍功受封勳國公,後在征伐劉黑闥的路上病死,也是凌煙閣最先去世的一個。

第十四名:柴紹。曾是北周驃騎大將軍,受封冠軍縣公,自幼出身將門,後李淵將其三女兒平陽公主嫁與他,李淵太遠起兵時,柴紹僥倖逃脫前往太原,參與攻克長安、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重要戰役,貞觀年間作爲主將消滅了最後一位反王樑師都,於貞觀十二年病故。

第十五名:長孫順德。長孫皇后的叔父,原爲隋朝右勳衛,隋煬帝出兵高麗時,不願隨證,逃亡太原依附李淵,與李淵父子關係很好,太原起兵時,與劉弘基一起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時,爲另一路軍先鋒,此後不再建功,後參與玄武門之變,爲剷除李建成餘黨立下功勞,貞觀年間因多次貪污被彈劾,李世民不忍治其罪,把他貶官,後病故。

第十六名:張亮。出身寒賤,自幼很是聰明,據史書記載“倜儻有大節,外敦厚而內懷詭詐。”先投瓦崗軍李密,後隨李績投奔李世民,因戰功被李世民重用,受封秦王府車騎將軍,玄武門之變時,受李世民指令,到洛陽一帶,廣結當地豪傑以待時變,李世民成功上位後,封其爲長平郡公、懷州總管,後病故。

第十七名:侯君集。少年時即以勇武著稱,後跟隨李世民常年征戰,因功累遷左虞侯、車騎將軍,玄武門之變中,出謀劃策居多,李世民繼位後封其爲潞國公、右衛大將軍,後隨李靖平吐谷渾,立有大功,貞觀十一年,改封陳國公。後任主將擊滅高昌,回朝後因私吞高昌戰利品被彈劾,爲此懷恨在心,後在李世民諸子爭儲的鬥爭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圖謀殺死李世民擁立李承乾,事情敗露後被殺。

第十八名:張公謹。開始在王世充手下爲官,李淵建立唐朝後,歸降李淵,後被尉遲敬德等人推薦給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起到很大作用,事變之前,李世民讓人占卜吉凶,張公謹正好看見,拿起卜籤扔了,說道:“凡行卜籤,是以決嫌疑,定猶豫,現在舉事不疑,用得着卜卦嗎?如果卜卦不吉,勢已不可停阻,希望大王仔細想想。”李世民聽後覺得有道理,於是決定由張公謹與長孫無忌等九人埋伏於玄武門之外,成爲李世民日後登基的關鍵人物之一,後協助李靖討伐突厥,擒拿吉利可汗立有戰功,受封鄒國公,不久在襄州都督任上病逝,年僅三十九歲。

第十九名:程知節。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程咬金,先是瓦崗軍戰將,後投靠李世民,成爲李世民得力戰將之一,在李世民南征北戰中立下汗馬功勞,幾乎參與了李世民所有的戰爭,後在玄武門之變中,也是主要人物之一,也是二十四功臣中活的最長的人,歷經李淵、李世民、李治、武則天四朝,高宗年間因屠殺投降的平民被免官,後病故,享年七十七歲。

第二十名:虞世南。自幼以文學著稱,後投靠李世民,並盡心輔佐,被評價爲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與貞觀十二年病故。

第二十一名:劉政會。原爲北齊中書侍郎,李淵任太原留守時的老部下,後隨李淵起兵,是首義功臣,劉武周進攻太原時被俘,忠心不屈,被俘中還尋找機會打探劉武周的軍事情報,並密報給李淵,劉武周滅亡後獲救,於貞觀九年病故。

第二十二名:唐儉。原爲北齊大臣,其父唐鑑與李淵是世交,後參與李淵太原起兵,後與永安王李孝基一起被劉武周俘獲,在獄中得知獨孤懷恩要造反,遂密報李世民,李世民擊破劉武周後,唐儉爲拜禮部尚書、授天策府長史、封莒國公,被特賜免死金牌一次,高宗顯慶元年病故,陪葬昭陵。

第二十三名:李績。也就是徐茂公,因功被賜李姓,少年時即跟隨翟讓起兵,翟讓死後跟隨李密,後歸降李世民,成爲李世民的有力戰將,在滅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中立下戰功,擔任主將剿滅徐圓朗,後因沒有參與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被冷落,故排名靠後,貞觀年間,與李靖一起滅亡了突厥,在此後的十六年間一直鎮守北部邊疆,李世民死後,擔任主將再次出征高麗,終於將高麗滅亡,次年病故。

第二十四名:秦叔寶。李世民手下第一戰將、統帥,與尉遲敬德爲傳統兩門神,以勇猛彪悍著稱,能戰善戰,最初是隋朝名將來護兒手下部將,後隨另一名將張須陀征討李密,張須陀戰死後,隨裴仁基投降李密,得到重用,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後因不滿王世充的爲人,與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世民,參與了李世民的歷次征戰,立下汗馬功勞,每戰必先,常與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唐朝建立後,被封爲左武衛大將軍、護國公。

看到這裏你會發現,我們後世所熟知的秦瓊居然排在二十四人的末尾!

爲何戰功赫赫、忠心耿耿,從瓦崗寨一路陪伴到李世民稱帝的秦瓊,排名卻如此低?讓我們看一下原因吧。

第一,大唐建立沒多久,急需穩固政權,文官在鞏固江山社稷上有着重要作用,而唐太宗李世民重文輕武,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我們就會發現,排名前六的都是文官,武將位置均頗爲靠後。

第二,李世民登基之後,由於秦瓊身上傷病較多,已經很少參與到戰爭中去了,而例如尉遲敬德、程咬金等人仍活躍在戰場上,功勞蓋過秦瓊也說得過去。而且秦瓊去世較早,公元638年就已經去世。凌煙閣建立時,距離秦瓊去世已經過去5年,此時能夠上榜已經頗爲不易。

第三,李世民稱帝后不能像當秦王那樣任用親信。由於是發動兵變當上皇帝的,爲了平衡各方勢力,李世民就要委屈自己親信一些。如太子李建成手下的重要人物魏徵等,他爲了穩定人心,那也要重用;如後期投降唐朝的重要人物,如尉遲恭,他就是劉武周手下重要的將領,雖然曾被秦叔寶多次打敗,但李世民爲了統一天下之計,那也必須重視這批降將。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玄武門兵變中,秦瓊搖擺不定,處於中立地位。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在玄武門兵變中殺掉了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逼迫父親退位當上了皇帝。如此重要的戰鬥中,作爲李世民麾下最重要的將領,在史書上卻沒有看到他參與其中的影子。參與玄武門兵變的長孫無忌、李孝恭、尉遲敬德等人排名均頗爲靠前。

秦瓊去世後,太宗因秦瓊匹馬單槍,屢建奇功,也依準昭陵六駿故事,在秦瓊墓前立石人、石馬,以表達他對秦瓊薨亡的深切哀悼和對秦瓊超羣武功、赫赫戰功的高度評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