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布衣皇帝”朱元璋還是北京烤鴨的鼻祖?

“布衣皇帝”朱元璋還是北京烤鴨的鼻祖?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布衣皇帝”朱元璋還是北京烤鴨的鼻祖?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北京烤鴨的祖籍並不在北京,而是在金陵(今天的南京)?

對,你不是最後一個知道的。

衆所周知,南京人對鴨子非常偏愛,並將鴨子吃到了極致,一千個南京人有一千種“吃鴨大法”,當地還流傳着一句順口溜“沒有一隻鴨子能活着走出南京”。

不過這句話,事實證明這話被打臉了,“南京鴨”還真就走出去了,並且還自立門戶叫“北京烤鴨”。

它是怎麼走出去的呢?

說出來,可能大家都不信,它之所以能名揚北京,明朝皇帝功不可沒,可以說是他們一手帶出來的。

“布衣皇帝”朱元璋還是北京烤鴨的鼻祖?

人們都說,沒有到過北京,就不能說他到過中國,而去了北京就一定要吃“北京烤鴨”。

但這北京烤鴨的故事,還得從金陵城開始說起。

中國地勢北高南低,明朝是少有的從南到北統一全國的大一統王朝。當時朱元璋一統天下之後將首都定在金陵,其實並不是很滿意的,在朱元璋的心裏,南京過於偏安一隅,不能夠穩定全國。還曾派人考察過關中地區,爲遷都西安做準備,只是最後因政務繁雜而作罷。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皇位之後,不知是因爲他長期生活在要塞中,不適應南方的生活,還是因爲南京周圍有太多的皇子舊勢力,他開始琢磨遷都到北京的問題,原因也很簡單,畢竟北京是自己的“龍興之地”。

自己從北京發動靖難之役打進南京,所以他非常地想給自己的承繼大統加上一個合理的理由,所謂“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外藩入承大統,而於肇跡之地,皆有升崇。”

另一方面北京地理位置更加利於對抗蒙古,控制北方,所以朱棣決定遷都。

到了永樂十八年,北京宮殿營建完畢,他率領文武百官以及各行各業的服務人員循着運河水道向新都城進發,回到他的燕趙龍興之地北平府(北京),而且改南京爲留都。

當時的南京老百姓愛吃南京鴨,皇帝也愛吃。

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就“日食烤鴨一隻”,朱棣自然也是非常喜歡的,還是一個“死忠粉”。

此次遷都北京路途遙遠,路上難免會想念南京的烤鴨,乾脆順道把烤鴨也“打包”過去。

所以在遷都時,除了文武百官也有不少宮廷的烤鴨高手們被帶到了北京,朱棣嘴饞了就讓從南京帶來的烤鴨高手們露兩手。

一開始這道菜只是在宮裏才能吃到,但後來烤鴨從宮廷傳到了民間,很快成爲北京的名菜。

明朝永樂年間,首都北京人口驟增,經濟水平達到空前繁榮。

當時,除了富庶的河北、山東軍屬之外,北京人口最多的是來自南京的官宦人家。

這些說江淮官話的人雖然跟隨朱棣到了北方,但在老家的飲食習慣還是很難改變,尤其是對鴨子的愛好。

“布衣皇帝”朱元璋還是北京烤鴨的鼻祖? 第2張

有個北漂的南京人從中看到了商機,在北京城內開了第一家烤鴨店,取名“金陵鴨片”。

因爲店鋪位置好,方便,路人被稱爲“便宜店”,這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便宜坊”。

而我們熟知的全聚德,創始已經是清朝同治年之後的事情了。

最初,食客們把切片鴨叫做南爐鴨,意思是從南方進口的烤鴨。《白下瑣言》記載“金陵所產鴨甲於海內……正四時各擅其美,美不勝收。”南京鴨餚的烹飪技術與技藝體系達到頂峯,滷、烤、煮、蒸、炸,烤鴨佔據新式鴨餚一席不可替代的地位。

瞬時間,北京的街頭烤鴨店遍地,這競爭可就大了啵。爲贏得食客們的心,店家們不得不在味道上做出改變,紛紛嘗試新的烤鴨方式。於是乎,慢慢地北京烤鴨出了自己的新做法,風頭竟然蓋過了南京烤鴨。

最後形成了“北烤鴨,南板鴨”吃鴨子美食地圖,細心的人會發現,烤鴨好像沒南京什麼事兒了。

雖然都叫:北京烤鴨,但這烤鴨確實一個妥妥的混血兒。

它的燜爐技術來自南京,蔥絲來自山東,麪醬來自保定。大蔥麪醬式的搭配吃法是北方民族的專利,更不用說,填鴨的鴨種選擇、蔥段改蔥絲、片鴨刀法和各式花樣吃法……

其中最值得說道的是,填鴨的鴨子選擇,是很有講究的。

最初做烤鴨的鴨子是由南京湖鴨馴化成的。

據說明代以前南京湖鴨就已經很有名氣了,因爲這種鴨子是用稻穀餵養的,所以肥嫩多肉,特別適於烹製菜餚。 後來明永樂皇帝從南京遷都北京後,把這種鴨帶到北京南苑飼養,更適合做烤鴨。“南苑的鴨子——海譜兒(撲兒)”就是對北京鴨馴化、繁殖過程的真實描述。

南鴨北上,皇帝當媒人,再加上京城裏全國各地的菜式匠人各展神通,烤鴨和北京相愛,並不是一場意外。

在20世紀,北京烤鴨已經成爲中國的象徵。周恩來就曾邀請各種外國客人品嚐北京烤鴨27次,人們也把“烤鴨外交”和“茅臺外交”、“乒乓外交”一起稱爲周恩來的“三大外交戰略”。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