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慈禧爲什麼能得到咸豐帝的寵幸?

慈禧爲什麼能得到咸豐帝的寵幸?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慈禧爲什麼能得到咸豐帝的寵幸?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作爲大清朝的最後一位太后,慈禧可謂是當時中國最尊貴的女人了。她富貴顯耀的人生,是從紫禁城開始的,自十七歲入宮,她只用了五年便從貴人晉升爲貴妃,不僅一時榮寵有加,甚至後來還有了接觸帝國最高權力的機會。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慈禧的後宮權力之路如此順遂?慈禧真的是憑藉顏值出衆,才博得咸豐皇帝如此寵幸的嗎?

事實恐怕沒有這麼簡單,雖說歷史上的咸豐皇帝有"好色"之名,但是若只是由此一點便認爲慈禧是單憑相貌便榮獲盛寵的,那顯然有些太過武斷了。

慈禧爲什麼能得到咸豐帝的寵幸?

慈禧的相貌究竟如何,史書有記載,同時也有更直觀的照片流傳下來。根據現在流傳的慈禧晚年照片,不少人都認爲慈禧本人的顏值並不驚豔,至少絕對算不上是"傾城之貌",甚至連"天生麗質"也達不到,只能說是相貌平平。

當然,如今人們會得出這樣的判斷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恐怕會與當事人的判斷有出入。且不論今人的審美與當時的審美之間是否存在差異,我們單單從當時能夠主宰慈禧命運、最有資格評判慈禧審美的那個男人的角度來看,以"相貌平平"來評價慈禧,或許真的不太合適。

首先,當時咸豐皇帝的"後宮佳麗"們,只論顏值的話,恐怕並不一定會比慈禧優秀多少。爲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很簡單,受大清選秀制度所限。清朝的選妃制度與明朝不同,最明顯的差異就是遴選範圍的不同。明朝選秀是在全國範圍內挑選適齡少女,選擇範圍廣、被選基數大,最終被選中的都是經過大浪淘沙後的佼佼者,顏值自然也是沒得說。

然而,到了清朝,滿人爲了維護滿族的地位、保證愛新覺羅氏統治的正當性,自順治帝開始便明確規定,朝廷在選秀時,範圍只是限定在八旗之內,並且,被選中的秀女也並非全部進入皇帝的後宮,還要預留一部分許配給宗室貴族。

也正是因此,與前朝相比,在充實後宮、選秀納妃方面,實際上留給清代皇帝的選擇本就較少,所以,當時咸豐皇帝的後宮妃嬪們的顏值應該不會太低,但是沒有我們想象的驚豔倒也是說得通的。

不過話說回來,凡事全在同行襯托,搞清慈禧的相貌在同期後宮佳麗中是何水平,這可能纔是問題的關鍵。然而,如今人們看到的都是慈禧晚年的相片,至於她年輕時候的樣貌如何,還真是無從知曉,不過,我們倒是可以推測一番。

據慈禧自己說,自她入宮之後"宮人以我美,鹹妒我,但皆爲我所制。"這樣自誇的話可能有些不夠客觀,不過,縱觀慈禧一生,她的確十分看重自己的樣貌,她不僅十分留意蒐羅各種美容方子,而且還熱衷於嘗試各種變美方法,哪怕是到了老年,也沒有放棄。

也有見過慈禧的人,也稱她相貌出衆的。一位曾爲晚年慈禧畫過像的美國畫師稱,慈禧不僅體型勻稱、頭髮烏黑,而且五官比例相稱、面容美麗,完全不像一位六十多歲的人,看上去也就四十而已。

若是說慈禧本人以及當時其他人,在對慈禧的相貌進行評價時容易摻雜其他因素,不盡客觀的話,那麼她自己生的孩子身上一定能較客觀地反映她的樣貌。慈禧一生只生育過一子,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從同治帝的畫像來看,他長得倒是眉清目秀,容貌端莊,都說兒隨母相,可見,其生母慈禧的樣貌也不會差的。

不僅如此,慈禧的妹妹還做了咸豐弟弟醇親王的王妃,姐妹兩都嫁入皇室,可見她們的顏值應該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而且,之後的光緒帝,也是慈禧妹妹親生兒子,其長相也是很清秀的,血緣基因在這擺着,想必慈禧的容貌也不會太平庸吧。

再者說,慈禧若真是"相貌平平"怕是很難在後宮獲得長寵的。妃子在後宮是否得寵,關鍵看是否具備以下幾個要素:第一,是否有強大的家族勢力做後盾;第二,是否具備出衆的美貌與才情。

話說慈禧的孃家並算不得是什麼功勳之家,甚至有傳言稱慈禧本是漢女,是因替惠徵之女參加選秀才得以入宮的,這種說法是真是假我們先不做判斷,從已知的真實情況來看,慈禧在咸豐二年入宮,第二年惠徵便被革職,不久就病逝了,可見慈禧的家族背景並不能作爲她在後宮立足的優勢條件。

不過,雖然沒有強勢的父兄加持,慈禧靠自己也可以在後宮站穩腳。慈禧曾在當時的後宮中獨領風騷,想必其顏值一定是爲她加分不少的,關於這一點,她入宮後的封號變化或許可以反映一二。

慈禧入宮之後獲得的第一個封號是"蘭貴人"。古人認爲"蘭"字寓意美好,古文中常說"衡蘭芷若",並以此來形容芬芳的花草。後宮嬪妃封號取字多選寓意美好的,但也要與實際儘量貼合,慈禧入宮即獲此字,由此推測,她的樣貌倒也應是當時後宮妃嬪中較爲出衆的了。

若是說,用"蘭"字形容顯得有些美得俗氣,那"懿"字美得絕對更端莊大氣。咸豐六年,慈禧因順利誕下咸豐的第一個兒子,晉封"懿妃"。《爾雅》中講,"懿,美也"。《說文解字》又稱"懿"字爲"專久而美也"。無論何種解釋,這一封號都可說明慈禧在同期後宮裏絕不是"相貌平平"。

能獲盛寵,當然不是隻有美貌就可以的。慈禧深知自己出身無名,縱觀後宮也並非是當時的一枝獨秀,因爲除了她之外,別的妃嬪也都不是庸脂俗粉,特別是皇后和麗妃,頗得咸豐的寵愛。可見,慈禧要想牢牢抓住皇帝的心,在後宮站穩腳跟,保持美貌的同時,還要另下功夫。

慈禧剛入宮時,並沒有很快走進咸豐皇帝的視野之中。當時,由於慈禧的位分較低,她的住處被安排到了較爲偏僻的地方,根本沒有機會見到咸豐帝。不論是貌美還是才高,總得讓皇帝見到才能施展,於是,慈禧爲了能夠有機會在皇帝面前展示,特意想辦法賄賂咸豐帝身邊的掌事太監。最終,在太監安德海的努力安排下,皇帝見到了明眸皓齒、正引頸高歌的慈禧,併爲之沉醉。

咸豐皇帝喜好酒色,其後宮受寵者也不止慈禧一人,例如前面提到的麗妃和皇后,二人都是很得聖心的。正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皇后慈安與麗妃二人,之所以能在後宮佔有一席之地,全因各有所長。

皇后雖比慈禧年紀稍小,但出身貴族,且教養頗高,有寵辱不驚的尊者風範。自十六歲入宮,慈安便頗受咸豐皇帝寵信,入宮僅六個月便被封爲皇后。只不過,皇后雖得聖心卻一直未生育。至於麗妃,她善歌舞,也頗得皇帝喜愛,更重要的是,她生有一女,這也是咸豐的第一個孩子。不過,麗妃雖有子嗣,但女兒也不能繼承皇位,而且麗妃體弱多病,常年不離湯藥,根本沒有內鬥的精力。

咸豐帝一生少子,對於子嗣也十分看重,在麗妃誕下一女之後,他十分高興,當即下旨給麗妃晉位。這也啓發了慈禧,對於她而言,沒有什麼比誕下皇子,更能穩固地位的了。之後,在慈禧精心調理身體之後,她如願誕下一子,這也是咸豐唯一的兒子。

果然,母憑子貴的說法不是空穴來風的,作爲咸豐皇帝唯一兒子的生母,慈禧很快成爲了貴妃。不過,要想成爲皇帝心中不可替代的女人,只有這些還是不夠的。以色侍人者,能得幾時好?一味地倚靠皇帝,遠不如成爲皇帝的依賴來得穩固。

如何做到讓皇帝依賴自己呢?在這一方面,慈禧也確實是敢想敢做,她選擇了風險最高、但回報最大的一條路——成爲皇帝事業上的幫手。要知道"後宮嬪妃不得干政"是大清祖制,慈禧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這的確很有魄力。

不過,慈禧賭對了。咸豐皇帝自繼位後,國家就已經是個爛攤子了,太平天國、英法聯軍,內憂外患可謂是沒完沒了。而咸豐又是個膽識、謀略都很平庸的皇帝,對於千瘡百孔的朝廷,他早就疲於應付,而對於慈禧的參謀幫助,他很是受用,自然對慈禧也更多了幾分敬重和寵信。

慈禧,出身四品道員之家,卻能憑藉自己的才貌膽識獲得皇帝的寵愛,最終在後宮中脫穎而出。之後的她一步步靠近權力,從參謀政事,到一掌大權,她兩決皇儲,三度垂簾,將帝國玩弄於股掌之間。是咸豐的寵信與依賴助長了慈禧的野心,不過,任她翻手爲雲覆手爲雨,大清腐朽衰敗的命運終是在劫難逃。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