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宋朝制度的三大死穴:重文輕武導致了最後的亡國

宋朝制度的三大死穴:重文輕武導致了最後的亡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的滅亡:宋朝(960—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啓元朝的時代,分北宋和南宋。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爲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人不在少數。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期。那麼宋朝又是爲何會滅亡呢?

北宋立國之初,太祖趙匡胤便號召人們“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這一聖諭促進了宋朝商業、手工業的蓬勃發展,推動了科技、文化、藝術、城市化建設和對外貿易等的全面進步,使宋朝成爲我國曆史上經濟最繁榮、科技最發達、文化最昌盛、藝術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封建朝代。

北宋時期,全國人口約7000~8000萬,佔世界人口的15%左右。10萬人口的城市達到40個,百萬人口的城市有汴京、臨安、長安、洛陽和南京5個,城市化率達到30%。經濟空前繁榮,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經濟總量佔到了全球的75%以上,實現了富國的目標。據記載,宋朝的年均財政收入爲8000萬貫錢以上(當時1兩白銀=1貫銅錢),這是我國任何一個封建王朝都沒法比擬的。爲減輕攜帶現錢的負擔,在世界上首次推出了紙幣和銀行信用。

我古代的四大發明中,指南針、印刷、火藥都是在宋朝發明的;各種礦產大量開採,冶煉技術蓬勃發展,有色金屬得到廣泛使用;一大批世界首創性的製造廠,如造船廠、造紙廠、火器廠、印刷廠、織布廠等相繼問世。航海、造船、醫藥、工藝、瓷器、農技、絲綢工藝等遙遙領先於世界。

宋代還擁有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帆船艦隊和商船隊,頻繁遠航至阿拉伯、東非、印度、東南亞和東亞的日本與朝鮮。廣州、杭州、明州、溫州、泉州、密州、華亭海各設市舶司門,管理海外貿易。與中國通商的有占城、真蠟、三佛齊、吉蘭丹、渤泥、巴林馮、蘭無裏、底切、三嶼、大食、大秦、波斯、白達、麻嘉、伊祿、故臨、細蘭、登流眉、中裏、斯伽裏野、木蘭皮等歐亞地區五十八個國家。

宋朝制度的三大死穴:重文輕武導致了最後的亡國

“富國強兵”是任何一個國家發展的必由之路。富裕的宋朝,似乎也沒有忘記對國防的投入。宋朝每年國防開支極爲龐大,和平時代爲2000萬貫錢,戰時達到3000萬貫錢以上。憑藉高昂的軍費開支,常年養備着裝備精良的過百萬的軍隊,還擁有一大批如宗澤、岳飛、韓世忠、文天祥等甘願爲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愛國將領。

然而,就是這麼個富饒、軍費開銷龐大的國家,竟然屢屢敗於那些人口不過幾百萬人的異族,最後亡國。這到底是爲什麼?翻閱歷史,我們不難找到答案。

1、苟且偷安不思進取

衆所周知,社會經濟越發展,物質越豐富,社會的文明程度就越高,人們的私心惰性就會越發強烈,貪圖享受、精神頹廢就會成爲一種社會常態。清明上河圖描繪的繁華景象,千年後仍讓世人驚歎不已。宋朝經濟的高速發展造就了一大批中產階級。國難來臨時,他們和精英階層一樣,依然是享樂至上。“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就是那種無視國難、“醉生夢死”的真實寫照!

優越的物質條件常常使人們過多地強調個人利益而無視國家利益,甚至會爲了個人利益而不惜犧牲國家利益,直至賣國求榮。於是,宋朝就成了我國曆史上鉅奸佞臣最多的朝代之一。大名鼎鼎的鉅奸有丁謂、蔡京、童貫、高俅、丁大全、陳大方、胡大昌、賈似道等,還有張邦昌、秦檜等賣國奸賊。奸黨國賊對上糊弄昏君,對下妖言惑衆,禍國殃民。

而北方遊牧民族,由於剛剛走出氏族社會、自然條件惡劣等原因,在物質和文化上處於落後地位,生活條件極爲艱苦,爬冰臥雪是家常便飯,千里跋涉更是習以爲常,這些練就了他們極爲堅韌耐勞的性格。物質條件的匱乏與落後,促使他們將掠奪作爲了自己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手段,故而不畏生死,時刻保持着強勁的擴張和掠奪鬥志。他們連續作戰的意志和能力,是養尊處優的宋朝貴族和穿上軍裝的農民永遠也比不上的。

2、對武將不信任

由於宋朝的江山就是後周武將趙匡胤發動政變而奪取的,所以宋朝統治者非常忌諱武將擁兵自重。爲了防範武將威脅其政權,實行了“兵將分離”制度,儘管軍隊過百萬,但卻是“兵不識將,將不識兵”。這種違背軍事原則的屯兵做法,疏遠了官兵關係,降低了指揮能力和協調能力,也大大削弱了戰鬥力。這是宋朝軍力孱弱的重要原因。同時,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宋朝皇帝嚴重違反這個軍事指揮原則,對自己的大將一點也不信任,派出去的大將,還沒打幾個月就趕緊招回來,再換一個去,生怕他們造反,結果一敗再敗。漢朝和唐朝爲何強大?唐朝李靖長年帶領十萬精騎在外作戰,唐太宗對他很放心;漢朝漢武帝對衛青、霍去病也是一百個放心。

再看看當時的少數民族軍隊。他們大都是軍政一體、軍民一體,其民皆兵、其兵皆民。廣大牧民平時勞動,戰時則跨馬彎弓投入戰鬥。各部落的首領既是生產生活的管理組織者,又是軍事行動的管理組織者。這種生產、行政、軍事三位一體的組織,有效地解決了國小力單、兵源不足、指揮不便等矛盾,把部落變成了大兵營,形成了強大的軍事力量。

3、沒有強大的騎兵

冷兵器時代,沒有強大的騎兵就沒有強大的軍力。宋朝的經濟雖然強大,卻一直沒有建立起自己強大的騎兵,就算是抗金英雄岳飛轄下的騎兵也不過三千左右,其他部隊的騎兵就更少了。這種“重步輕騎”的指導思想,讓宋軍在戰場上機動能力很差,時時陷於被動。

而無論是西夏、金、遼還是蒙元,他們都是北方少數民族,都擁有強大、機動、快速的騎兵。他們的部隊機動性強,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規模機動,使宋軍很難預料和防範到他們的攻擊。他們善於遠距離包抄迂迴和分進合擊戰術,戰鬥素質和技能極爲驚人,鐵蹄踐踏之處,無不望風披靡。

歷史一再證明,富並不是強,一個沒有尚武精神、沒有強大國防作後盾的民族,即使經濟再繁榮強大,文化再燦爛輝煌,也是人家的盤中餐。歷朝歷代,沒有武功,哪有文治?而宋代統治者推行的“重文教,抑武事”的基本國策,使文化發展到空前高度,歐陽修、范仲淹、蘇東坡、王安石、司馬光、柳永、辛棄疾、李清照等大家燦若星河。就連那些大小官員平時也以附庸風雅爲能事,對咬文嚼字、賣弄文采、風花雪月、淺斟低唱等樂此不疲。而一旦國家危機,就推諉扯皮,束手無策,甚至奴顏婢膝,卑躬屈節。由於文氣過重,武功萎靡,最終慘遭屠殺,被蒙元所滅!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