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春秋時期的戰爭爲何很少有覆滅一國的情況呢?

春秋時期的戰爭爲何很少有覆滅一國的情況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其實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要了解春秋時期各個國家的戰爭特點,那就是非常的講規則和禮儀。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說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在當時打仗是要約定時間的,規定時間內打完仗就撤,目標只是打敗對手,根本不會搞偷襲這一套。而且只要一方投降撤軍,另一方便會撤軍,絕不戀戰,甚至還會釋放對方的俘虜。而作戰地點則一般都是選在邊境線上打,這是春秋時期最常規的操作。因爲戰爭長期勞民傷財,古人規定只能一天內解決戰爭,而且戰爭的地點還要特別挑選,不能在人多的城池開戰,以免誤傷無辜,所以纔會挑在人煙稀少的邊疆決一勝負。

春秋時期的戰爭爲何很少有覆滅一國的情況呢?

春秋時期參戰的士兵都是屬於貴族中的一個等級“士”,既然屬於貴族的一部分,那麼他們的戰爭就是貴族之間的戰爭,既然是貴族之間作戰,那就要體面一些,要有貴族氣派,君子風度,彬彬有禮,恪守規則。所以春秋時期的戰爭一般是不會侵犯對方土地和掠奪對方財產的,即便是打了勝仗,也不會乘勝追擊。比如晉楚鄢陵大戰後,晉軍戰敗,在逃跑的過程中,他們的戰車陷到坑裏出不來了,於是楚軍過來幫他們把戰車拉出來,然後讓晉軍繼續逃跑,但楚軍卻不去追。這在今天看來有點不可思議,但在當時卻是常規操作。

春秋時期的戰爭爲何很少有覆滅一國的情況呢? 第2張

而且你出兵得要找一個正當的理由,才能去攻打人家,像美國一樣隨便扯個人權啥的幌子進攻其他國家,這是非常不道德的,會引起其他國家的圍攻,而且兩個國家在交戰中的時候,是不允許其他國家趁虛而入的。

其次,是對禮儀和道義的注重。當時兩軍交戰,先要排兵佈陣,雙方佈陣以後,在互相派出使節和對方客客氣氣的對話,互相達成協定後,在開始作戰,戰鬥結束,各自回營。比如雙方交戰,不斬來使;對方沒有佈陣好,就不能進攻;不能讓同一個人重複受傷,比如對方已經受傷了,那你就不能再繼續打他;還有就是不能俘虜頭髮花白的人等等。

舉個例子,齊楚召陵之戰,當時齊國和魯、宋、陳、鄭等國聯合起來想要攻打楚國,這個風聲被楚國聽到了,於是楚國派了使者前去和齊國交涉,結果齊國就找各種理由搪塞楚國使者,最後雙方談不攏,於是齊楚兩國準備開始作戰。雙方把人馬帶到召陵以後開始對峙,開戰前,齊桓公建議先對軍隊檢閱一下,楚國那邊也同意了。然後齊桓公向楚國統帥施壓,結果楚國統帥不吃他這套,最後齊桓公說起兵是爲了兩國永遠友好,這次楚國統帥接上了話,說希望兩國友好也是楚國的願望。所以最後召陵之戰取消,兩國簽訂了盟約,這次戰役成了“不戰之戰”。

那麼到底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正是因爲春秋各國間注重原則,講禮儀,不會主動去侵犯對方,掠奪對方財產。如果你非要說咱們的老祖宗圖什麼,就只能說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自己的道德,打仗只要把你打服,目標也就達成了,並不圖什麼。總的來說,在道德素質方面,今天的我們,是有很懂東西要跟老祖宗多學習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