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唐朝爲什麼用了50年才滅掉高句麗?原因是什麼?

唐朝爲什麼用了50年才滅掉高句麗?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滅高句麗之戰是7世紀發生在高句麗和唐朝與新羅聯軍之間的戰爭。由於唐與新羅聯軍的長年征戰,加之高句麗內部發生紛爭與長年饑荒,高句麗最終被唐與新羅的聯軍擊敗。高句麗被滅後,羅唐戰爭爆發。新羅將唐驅出朝鮮半島並統一大同江以南地區。大同江以北則由唐和自稱高句麗繼承者的渤海國控制。

隋朝攻打高句麗慘敗後,國內發生民變而滅亡。高句麗對於繼起的中國王朝唐朝仍然敵視。631年,高句麗開始在遼東建千里長城以防止唐朝的進攻,並與突厥聯盟。而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則以高句麗據有的"遼東"(當時的"遼東"的概念略同於漢朝四郡的範圍,即中國東北遼河以東地區以及朝鮮半島的北部)爲"舊中國之有",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決心將對高句麗的征伐作爲中國統一戰爭的最後部分,但是唐對高句麗的進攻起初很不成功,在無數次的戰役中失守戰略要點。在擊敗高句麗的盟友突厥後,唐與新羅聯盟。

唐朝爲什麼用了50年才滅掉高句麗?原因是什麼?

642年,淵蓋蘇文殺死高句麗榮留王高建武后立高寶藏爲王並自封爲"莫離支"攝政。爲討淵蓋蘇文和保護唐的盟友新羅,唐太宗認爲有必要對高句麗開戰。644年,唐太宗帶着李世績、李道宗和長孫無忌率軍十萬親征高句麗。645年,唐太宗衝破高句麗的防線準備攻打平壤,似乎大功在即。 不料在安市(今遼寧鞍山),李世民由於受到安市城城主(後世朝鮮小說中定名爲楊萬春)的抵抗,再也無法前行。由於寒冬惡劣天氣和薛延陀入侵唐朝,唐軍被迫返回。在這之後,唐太宗對高句麗的進攻僅維持在一些小規模的突襲。646年,寶藏王獻給唐太宗兩個美女,表示善意,唐太宗沒有接受。唐太宗以弓服賜給蓋蘇文,蓋蘇文接受,但不遣使者答謝,唐太宗於是下詔削棄朝貢。唐與回紇等鐵勒諸族滅了薛延陀後,647年,唐太宗令牛進達率兵從海上、李世績率兵從陸路攻打遼東半島。648年,唐太宗再派薛萬徹率軍從海上攻打鴨綠江口。隨後,唐開始集結陸海部隊準備在649年再一次大規模攻高句麗。根據舊唐書記載,唐太宗直至649年去世前也一直經營海軍以大舉攻伐高句麗。

649年,唐太宗去世後,唐高宗李治暫停了征討高句麗。據《資治通鑑》記載,高宗即位後,對高句麗發動過三次小規模戰爭。永徽六年(655年),高句麗和百濟、靺鞨聯合攻打新羅,新羅武烈王金春秋遣使求援,五月,營州都督程名振、左衛中郎將蘇定方發兵渡遼水擊高麗。顯慶三年(658年)六月,"營州都督兼東夷都護程名振、右領軍中郎將薛仁貴將兵攻高麗之赤烽鎮,拔之,斬首四百餘級,捕虜百餘人。高麗遣其大將豆方婁帥衆三萬拒之,名振以契丹逆擊,大破之,斬首二千五百級"。顯慶四年(659年)十一月,"右領軍中郎將薛仁貴等與高麗將溫沙門戰於橫山,破之"。

660年,唐與新羅的聯軍攻滅了高句麗西南的盟友百濟後,於661年派遼東道(初爲浿江)行軍大總管契苾何力、浿江道行軍大總管任雅相、夫餘道行軍總管蕭嗣業、鏤方道行軍總管程名振、沃沮道行軍總管龐孝泰和含資道行軍總管劉德敏率軍十餘萬渡遼水,平壤道(初爲遼東)行軍大總管蘇定方、平壤道大總管劉伯英、與新羅聯軍由百濟故地南北合擊高句麗。由於鐵勒入侵唐朝,唐軍契苾何力、蕭嗣業所部被迫返回。662年,蛇水之戰淵蓋蘇文使唐軍沃沮道全軍覆沒並殺死了龐孝泰和他的13個兒子。淵蓋蘇文在世期間,唐朝一直沒能滅亡高句麗。

唐朝爲什麼用了50年才滅掉高句麗?原因是什麼? 第2張

666年,淵蓋蘇文去世,高句麗內亂,淵蓋蘇文的三個兒子發生爭鬥,長子淵男生代爲莫離支,到前方視察軍情備戰。讓兩個弟弟淵男建和淵男產留守平壤。淵男建和淵男產趁大哥不在誣陷他叛逃到唐,並逼高句麗寶藏王通緝淵男生。淵男生走投無路,只好投靠唐朝。唐朝派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爲遼東安撫大使,率兵8萬援救淵男生。右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爲遼東道行軍總管,左武衛將軍薛仁貴、左監門衛將軍李謹行爲後援。淵男生投靠唐朝後得到唐重用被授予平壤道行軍大總管之職。淵男生率領唐朝軍隊攻打高句麗,以期望能奪回大權。許多高句麗護城將領見到淵男生紛紛放棄抵抗。淵男生投靠唐朝成爲唐與高句麗的戰爭的重要轉折點。由於淵男生爲唐朝提供了可靠的高句麗軍事信息,唐朝於是大幅增加了攻打高句麗的兵力。

十二月十八,以李績爲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兼安撫大使,以司列少常伯郝處俊副之,與契苾何力、龐同善率兵15萬兵力以擊高句麗。詔獨孤卿雲由鴨淥道,郭待封由積利道,在百濟故地駐守的劉仁願由畢列道,新羅金仁問由海谷道,併爲行軍總管,與運糧使竇義積,皆受李績節度,河北諸州租賦悉詣遼東給軍用667年,李績在推進途中遇到極其頑強的抵抗,推進受到限制,但仍然攻下高句麗新城(今遼寧撫順北高爾山城),由於新城有着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新城的失守對於高句麗西線戰線來講是毀滅性的打擊;後薛仁貴以策略拿下南蘇、木底、蒼巖三城,與領路的淵男生順利在鴨綠江附近集合;李績等攻取扶余城後,又攻下大行城(今遼寧丹東西南娘娘城)。經過了漫長的冬天,668年春夏,各路唐朝兵力在鴨綠江邊會師。高句麗發動最後的反擊,唐軍依然繼續推進到平壤城。高句麗經過了數個月的守城,淵男產被寶藏王委派投降,但淵男建拒絕投降。同年九月十二,高句麗僧人信誠打開平壤城門,唐軍有機會攻入平壤,淵男建被俘虜投降。

唐朝爲什麼用了50年才滅掉高句麗?原因是什麼? 第3張

與此同時,在南線由於金庾信的攻勢,淵蓋蘇文的弟弟淵淨土向新羅投降。就這樣高句麗由於內部紛爭,長年饑荒和唐與新羅南北聯合攻擊下最終滅亡。

唐平高句麗後,分其境爲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並於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以統之,任命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爲檢校安東都護,領兵二萬鎮守其地,試圖控制朝鮮半島,引發新羅與唐朝的戰爭。新羅最終控制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大同江以北則由唐和渤海國佔據。

高句麗被滅後,新羅控制了朝鮮半島南部分領地。由於唐對新羅進行了援助,唐曾試圖在朝鮮半島設置統治機構,終於於671年引發新羅與唐朝的戰爭。

公元696年,由於契丹李盡忠反唐戰爭,一部分粟末靺鞨部落逃竄到高句麗故地並與其原住民雜居。

公元698年,大祚榮建立震國(後被唐成爲渤海國),控制了原高句麗的大部分領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