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清朝八旗中竟然有俄國人?並且還屬於鑲黃旗

清朝八旗中竟然有俄國人?並且還屬於鑲黃旗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八旗制度或許大家都不陌生,八旗分別是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在衣服的顏色上有所區別,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四旗是有四種春色的衣服和旗幟,而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則是在純色的衣服和旗幟上鑲上邊,以示區別,這是清朝立國的根本,所以清朝歷屆統治者都非常重視,也就有了我們常說的八旗騎射。

其實八旗制度沒有什麼特別,他起源於牛彔額真,跟中原王朝的部隊編號是一樣的,比如明朝的軍隊分爲了中央軍和地方軍,我們常說的九邊 就是地方軍,中央軍也就是京營又有神機營、五軍營、三千營等,類似現在的軍區概念,清朝的八旗是逐步完善的,最開始只有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四旗,隨着實力的壯大,容不下了,所以就另外設置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而到了征服蒙古以後,爲了方便對於蒙古的統治,又設置了蒙古八旗,等到入主中原以後,又建立的漢八旗,總體來說,八旗制度相對於明朝的軍制,更加嚴密一些,八旗的旗主向皇帝負責,各個旗又相互牽制。但是明朝的軍制更加接近於現代,並且有了兵種的分類,比如神機營,就是火器兵,這樣更利於相互配合作戰。只是明朝衛所制度腐敗以後,纔沒有了戰鬥力。

清朝八旗中竟然有俄國人?並且還屬於鑲黃旗

網絡配圖

相信以上的這些知識,大家應該都比較清楚,但是可能你不知道的是,清朝八旗裏也有俄羅斯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件事情源於雅克薩之戰,說到雅克薩之戰,大家應該比較熟悉,這是歷史書中重點知識,雅克薩之戰清朝戰勝了俄羅斯,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對於清朝來說是一個“平等”的條約,而且打敗了俄羅斯很得意。

1640年代,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建立雅克薩等殖民點,到處燒殺搶掠。但當時的清兵剛入關,大部分士兵都在關內,因此無暇顧及,讓俄羅斯人有了時間在外東北築城,在黑龍江流域建城尼布楚(現俄羅斯聯邦涅爾琴斯克)和雅克薩(現俄羅斯聯邦阿爾巴津)。

俄羅斯在黑龍江流域的擴張,幾次被清軍擊敗,然而東北人煙稀少,一旦清軍回撤,俄人又再捲土重來,最終在兩次雅克薩之戰以後,清朝和俄羅斯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使得俄羅斯的東擴腳步停止,保證了100多年的和平。

在彭春率領的第一次雅克薩之戰,清朝宣告勝利,俄軍投降。清軍把俘獲的700餘個俄國人遣送回國,另有40多人不願回國,於是就跟隨部隊回到了北京。留在中國的這些俄羅斯人是哥薩克人,哥薩克人的統治階級和貴族被俄羅斯沙皇收買以後,沙皇利用哥薩克人佔領了西伯利亞,並且到達到黑龍江和太平洋沿岸。他們是沙俄帝國開拓疆域的主要力量,在東歐,中亞和東北亞都有他們的分佈。

清朝八旗中竟然有俄國人?並且還屬於鑲黃旗 第2張

網絡配圖

這40多個哥薩克人被編入鑲黃旗,駐守北京東直門。康熙皇帝並允許他們把一所在北京胡家園衚衕的關帝廟改爲東正教堂,這就是今天的北館,今俄羅斯駐華使館所在地。這些哥薩克人被稱爲阿爾津巴人。

這些阿爾津巴人雖然被編入了鑲黃旗,但是清朝統治這還認爲他們是滿意,所以他們只能跟當地被殺頭的罪犯所留下的寡婦結婚。然後他們的後裔是可以與當地中國人結婚,在中國久了,他們已經不再說俄語,但是他們的東正教信仰得以保存。儘管保持了他們的信仰,阿爾巴津人逐漸不再有俄羅斯人的體貌特徵。到十九世紀末,估計有1000位阿爾巴津人居住在北京。

留在中國,一切都開始漢化,除了體貌體徵不再有俄羅斯人的特點之外,他們的姓氏也改了,改姓的原則是根據諧音改成了漢姓。羅曼諾夫改爲羅姓、哈巴洛夫改爲何姓、雅克甫列夫改成姚姓、杜必寧改爲杜姓、賀洛斯托夫改爲賀姓等等。

不知道在北京的朋友有沒有是阿爾津巴人的呢 ?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