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波蘭戰役中的靜坐戰爭:英法百萬軍隊坐視波蘭淪陷

波蘭戰役中的靜坐戰爭:英法百萬軍隊坐視波蘭淪陷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整個波蘭會戰期間,西線法軍83個師面對德軍23個師,其中德軍只有11個師較精良,其餘都是預備役部隊。但甘末林只是在西線作了一個援助波蘭的姿態,以搪塞世界輿論。9月7日至8日夜間,他發動了一個所謂的“薩爾攻勢”。德軍按預定方案迅速退入邊境後面的“齊格菲防線”。法軍9月12日在15英里長的戰線上向前推進了約5英里,佔領了大約20個空無一人的村莊。之後,甘末林命令他們停止前進,並指示了前線部隊,一遇德軍反攻,就立即退回馬奇諾防線。當波軍總司令和參謀總部要求緊急支援時,甘末林還欺騙說法軍一半以上兵力已投入作戰。實際上薩爾攻勢中法軍只動用了15個師。許多紙面上的東西看上去使人感到很踏實、很實在,但真正落到實處便成了子虛烏有的東西。 波蘭人輕信了英、法兩國的空頭支票,而不考慮向前蘇聯結盟。由於輕敵情緒的強烈干擾,它又不能設法穩住背後的前蘇聯人,將其推向德國人一邊,導致了戰爭一開始就單獨與德國交戰的困境。事實證明這一失策造成了軍事機器的迅速瓦解。從純粹的軍事角度而論,波蘭的迅速崩潰又與軍事觀念的落後和戰略方針的失誤有關。軍事觀念上,他們對機械化戰爭和德國迅速發展的機械化軍隊的改革和作戰方式,幾乎是一無所知。德軍第十九裝甲軍軍長古德里安在回憶錄中寫道:“波蘭騎兵,因爲不懂得我軍坦克的性能,居然用他們的長矛和刀劍向戰車衝鋒,結果遭受了極大的損失。”長矛馬刀與裝甲坦克對抗,是愚昧和魯莽嫁接的苦果,用這種中世紀的作戰方式對付現代坦克,若發生在原始部落那兒,並不感到奇怪,但發生在生活於現代社會中的波蘭人身上,實在是一種可悲的現象,一個由無知導演製造出來的悲劇。由於波軍統帥部對敵我雙方力量懸殊缺乏清楚的認識,因而直接導致戰役指揮的重大錯誤,他們把主力沿漫長的邊境靠近部署。如前所述,在戰略態勢上,德軍已三面包圍波蘭西部地區,此時的波蘭西部就像一塊懸在德國張開的大嘴中的肉,波軍統帥部卻還夢遊一般把主力部隊往裏面送,結果讓德國輕而易舉地分割合圍,聚而殲之。

波蘭戰役中的靜坐戰爭:英法百萬軍隊坐視波蘭淪陷

事實上我們從戰後的分析可以看到,波軍應考慮放棄西部一些有價值的地區,如西里西亞工業區,而在那累夫河、維斯托拉河流域右線重點設防,作有步驟的防禦,以此拖延時間,等待英、法在西線發動進攻,那麼即使失敗也不至於敗得這樣快,這樣慘。畢竟拖延時間對波蘭總是有利的。但波蘭指揮官總是幻想能守住一切,結果反倒丟了一切,一敗塗地。這又驗證了一條軍事經驗:弱小的一方若想守住一切地區,勢必一敗塗地。同時,在波軍的部署上,我們還看到令人不可思議的一幕,他們將主力靠前配置,很顯然他們還打算一旦英、法在西線作戰成功,德軍主力西調,他們就馬上轉入攻勢,波茲南地區的主力取最短路程,直取柏林。然而結局說明了一切,這一企圖完全脫離現實,等到他們醒悟過來,想迅速東撤已不可能了,德國空軍已使波蘭不怎麼發達的交通線陷於癱瘓,步行軍的速度又遠跟不上德軍機械化速度。即使波軍以戰略防禦爲主,放棄西部地區,在那累夫河、維斯托拉河多點設防,其意義也只能是作爭取時間的努力,一切取決於英、法在西線作戰的結果如何。波蘭能堅持多久?其間前蘇聯會不會同德國前後夾擊?還是未定之數,誰也無法預料。一個國家若把自己的命運繫於大國身上是何等的危險!所以,波蘭爲但澤而戰,不惜以亡國爲代價,在策略上是否明智便成了問題。這也是歷史留給後人的啓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