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奧斯特里茨戰役又被稱作三皇之戰,拿破崙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奧斯特里茨戰役又被稱作三皇之戰,拿破崙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奧斯特里茨戰役(英語:The Battle of Austerlitz,德語:Schlacht bei Austerlitz,1805年12月2日),又作奧斯特利茨戰役,發生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因參戰方爲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俄羅斯帝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奧地利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所以又稱“三皇之戰”,是世界戰爭中的一場著名戰役。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奧斯特里茨戰役又被稱作三皇之戰,拿破崙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73000人的法國軍隊(實際參戰65000人)在拿破崙的指揮下,在奧斯特里茨村(今位於捷克境內)取得了對86000人俄奧聯軍的決定性勝利。

戰役背景

1804年的歐洲,戰爭烏雲密佈。自1802年《亞眠和約》以來,英國和法國在西印度羣島、地中海和巴爾幹衝突不斷;俄羅斯和法國的關係也在惡化。

1804年3月21日,波旁王室的昂吉安公爵(Louis Antoine,Duke of Enghien)被法國政府以叛國罪處決,導致英國和俄羅斯對法國的不滿最終爆發。

1805年4月,英國首相威廉·皮特和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簽訂《聖彼得堡和約》,英國和俄羅斯結成新的反法同盟。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中遭受重大損失的奧地利起初持觀望態度。但1805年3月,已經成爲法蘭西皇帝的拿破崙·波拿巴進一步加冕自己爲意大利國王。此舉激怒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二世。

奧斯特里茨戰役又被稱作三皇之戰,拿破崙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第2張

1805年7月,奧地利也加入了反法同盟。第三次反法同盟形成。

反法同盟的主攻方向是巴伐利亞。1805年8月底,馬克·馮·萊貝里希將軍和米哈伊爾·庫圖佐夫將軍分率奧地利和俄羅斯大軍,向巴伐利亞的烏爾姆進逼。拿破崙迅速調遣部隊,在烏爾姆包圍了奧軍,並在庫圖佐夫趕來增援之前,於10月20日迫使萊貝里希將軍投降。庫圖佐夫聞訊倉皇撤退,繆拉親王指揮法軍乘勝追擊,兵不血刃佔領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開戰至此,法軍取得了一連串勝利,戰果輝煌。但整個戰局得形勢對於法國來說依然十分嚴峻。

烏爾姆大捷的第二天,英國皇家海軍就在特拉法加海戰中打敗法國和西班牙的聯合艦隊,確保了英國的海上霸權,引起了巴黎的恐慌。

奧斯特里茨戰役又被稱作三皇之戰,拿破崙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第3張

戰役結果

奧斯特里茨戰役中,聯軍損失達到36000人,其中陣亡超過16000人,還有20000人被俘。此外還損失了186門大炮,45麪糰旗。法軍僅亡205人,傷2000人,損失1麪糰旗。

史稱“三皇會戰”的奧斯特里茨戰役,是體現拿破崙軍事天才的典型戰例。消息傳到英國倫敦,英國首相威廉·皮特聽後,懊喪地走到牆上張掛的歐洲地圖前,說:“看來這幅地圖十年裏沒有任何用處了。”

1805年12月4日,弗朗西斯二世和拿破崙會談,達成停火協議。12月27日,奧地利和法國簽訂《普雷斯堡和約》。奧地利退出反法同盟,弗朗西斯二世取消自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封號。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也告終結。拿破崙成爲歐洲的霸主。

戰役評價

法軍在奧斯特里茨以少勝多。突出體現了拿破崙的統帥才能,他把謀略與冒險,勇敢與靈活有機的相結合,始終掌握着戰役主動權。奧斯特里茨戰役在世界戰爭中都佔有相當大的地位,它滲透了拿破崙的軍事思想,也是拿破崙·波拿巴在其軍事生涯取得的最光輝的勝利,其用兵無論在戰略方面還是在戰術方面,都是無懈可擊的,而其反擊的時機也選擇得恰到好處。

昔日在馬倫哥會戰所犯過的錯誤,這次一個也沒有重演。由於在數量上明顯地處於劣勢,他便引誘敵人進攻其堅強的防禦陣地,此後,當敵人犯了放棄中央高地的嚴重錯誤時,他立即抓住這個稍縱即逝的機會,把敵人的兩翼隔開。事先,他曾詳細地偵察過地形,知道敵方的兵力部署並精確地預測了他們的計劃。難能可貴的是,儘管他在數量上處於劣勢,但他仍能保持適當的預備隊以左右戰局並實施追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