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荷馬史詩》的影響有多深遠?爲什麼會有那麼多版本?

《荷馬史詩》的影響有多深遠?爲什麼會有那麼多版本?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荷馬史詩》,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作爲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荷馬史詩》影響極其深遠,至今未衰,如今不少西方學者甚至將《荷馬史詩》看成上古史書,將其作爲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歷史。然而,西方學者推崇備至的《荷馬史詩》,從公元前7、8世紀至文藝復興時代的流傳過程,卻堪稱一個神話一個奇蹟,令人難以想象。

《荷馬史詩》的影響有多深遠?爲什麼會有那麼多版本?

01

相傳,在約前9世紀—前8世紀,古希臘盲詩人荷馬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即《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後被統稱爲《荷馬史詩》。

不過,荷馬時代希臘字母文字是否創造了出來,如今還有疑問。如果當時希臘文字還未出現,那麼荷馬使用的應該是“線性文字B”,或腓尼基文字。無論荷馬使用哪一種文字,但有一點基本可以確定:當時單詞較少,文辭表達貧瘠,不可能像今本《荷馬史詩》這樣文辭優雅豐富。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字作品,與中世紀相比語言表達豐富性上必然欠缺很多。

荷馬之後,據說《荷馬史詩》在小亞細亞流傳數百年之久,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前後,雅典執政者認爲荷馬是一位高貴詩人,於是立法規定在四年一度的泛雅典娜節上,只能朗詩荷馬的作品,按照固定的順序,第二個朗讀者必須在第一個朗讀者停頓的地方開始,這就相當於是“罷黜百家,獨尊荷馬”,《荷馬史詩》等同於儒家“六經”在中國的地位。

既然是“獨尊荷馬”,就必然存在一個前提,即存在一個《荷馬史詩》母本。如果流行多個版本,每個版本出入太大,那麼必然就沒有辦法朗詩。

《荷馬史詩》的影響有多深遠?爲什麼會有那麼多版本? 第2張

02

不過,能在泛雅典娜節上朗詩的,一般都是地位較高的貴族,因此《荷馬史詩》起初在希臘流傳範圍有限,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前後,進入希臘古典時期後,希臘出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荷馬史詩》廣爲流傳,可謂是希臘地區的“暢銷書”,私人抄本開始大量出現,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理解來編輯《荷馬史詩》。

公元前3世紀之前,柏拉圖、第歐根尼、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著作中,都介紹或引用過《荷馬史詩》中的語句,但其中引用的部分各有出入。

之所以私人抄本中會出現多個版本,原因很簡單,古今詞語含義和語句語境不同,猶如孔子的一句話,後人會衍生出若干理解一樣,另外《荷馬史詩》起初還可能未必是希臘語書寫,轉譯過程中自然會出現多個版本,進而衍生出更多解釋。

歸納總結一下,大約可以確定三條:一《荷馬史詩》早已存在,二是版本很多,三是後人頻繁刪增,與荷馬的版本差別估計很大。

令人疑惑的是,當時古希臘文字載體主要是“羊皮紙”和埃及的“莎草紙”,以《荷馬史詩》的龐大單詞量,估計讓人很難承受,更別說出現大量抄本了。因此,公元前3世紀之前的《荷馬史詩》,會不會是極爲簡略的版本?

《荷馬史詩》的影響有多深遠?爲什麼會有那麼多版本? 第3張

03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病逝以後,部將托勒密在巴比倫分封協議中成爲埃及總督,馬其頓帝國分崩離析後,托勒密成爲埃及國王,建都亞歷山大港,開創托勒密王朝在埃及近300年的統治,史稱托勒密一世。

公元前259年,托勒密一世爲表示繼承亞歷山大遺志,開始建造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館內收藏了貫穿公元前400—前300年時期的手稿,擁有最豐富的古籍收藏。文獻記載,亞歷山大圖書館第一任館長及其子弟,奉命編撰《荷馬史詩》,並收藏於亞歷山大圖書館。

由於希臘字母有24個,因此佔領埃及的希臘人就將《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都分成24卷,其中《伊利亞特》共有15693行,《奧德賽》共有12110行,共計三萬行。亞歷山大里亞學者的編撰,究竟“增”或“刪”了多少內容,如今已經不得而知。

不過,在公元前3世紀後,《荷馬史詩》流傳並不廣泛,甚至可以說是偃旗息鼓了。直到500年後,《荷馬史詩》遭遇致命一擊。

《荷馬史詩》的影響有多深遠?爲什麼會有那麼多版本? 第4張

04

公元4世紀,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上臺,強行推行基督教治國,隨即發起一場焚書運動,銷燬一切宗教異端書籍,爲此徹底摧毀了亞歷山大圖書館,焚燒了無數館藏書籍,其中就包括《荷馬史詩》。

從4世紀到中世紀,《荷馬史詩》蹤跡全無,這一時期歐洲學者無人談及《荷馬史詩》,彷彿世間沒有這本書,與希臘古典時代的爭相傳頌截然相反。

這裏存在兩個疑問:一是狄奧多西一世燒燬亞歷山大圖書館,爲何就能徹底斷絕《荷馬史詩》千餘年,500餘年中《荷馬史詩》沒有流傳出去?二是《荷馬史詩》是希臘古典時代的暢銷書,普遍被文人收藏學習,擁有諸多版本,爲何一本也沒有流傳下來?

關於《荷馬史詩》再度出現,英國曆史學家吉本等認爲,文藝復興時代的佛羅倫薩人彼特拉克,非常巧合的從君士坦丁堡一個商人手上得到亞歷山大里亞版的《荷馬史詩》全本,然後由詩人博迦丘翻譯成拉丁文,最終在18世紀之後風靡歐洲。

還巧合的是,古希臘學者的著作也在這一時期大量出現,從阿拉伯人手裏獲得,其中就包括亞里士多德的數百萬字鉅著,另外引用或評價了《荷馬史詩》的希臘古典時代著作也是這時重現天日的。

由於流傳過程過於傳奇,加上書中充斥現代語法與詞彙特徵等,以至俄羅斯科學院阿納託利·福緬科院士研究稱:《荷馬史詩》作者是中世紀的一名流浪漢,言外之意《荷馬史詩》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僞作。

總而言之,如果《荷馬史詩》真的存在,那麼流傳過程稱得上空前絕代,不同時代“刪”、“增”編撰,導致荷馬的《荷馬史詩》與後世的差別有多大之類,還只是小問題,真正離奇的是公元4世紀之後,無數版本的《荷馬史詩》集體神祕消失千餘年,又突然與古希臘諸多著作同時代重現天日,只能讓人倍感愕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