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日本古代最大規模的內亂:壬申之亂的結果如何?

日本古代最大規模的內亂:壬申之亂的結果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壬申之亂是發生在672年(天武天皇元年)的日本古代最大規模的內亂。一方是天智天皇的太子大友皇子(1870年被追封爲弘文天皇),另一方是得到地方豪族相助而揭起反旗的天智天皇之弟大海人皇子(日後的天武天皇)。結果大海人皇子獲勝,是日本歷史上少見的叛亂者勝利的例子。672年(天武天皇元年)的干支紀年爲壬申,故被稱爲壬申之亂。

日本古代最大規模的內亂:壬申之亂的結果如何?

叛亂經過

671年11月26日(天智天皇10年10月17日),天智天皇宣佈了新的任命:大友皇子爲太政大臣(太政大臣一職在日本歷史上首次出現),蘇我赤兄爲左大臣,中臣金爲右大臣,蘇我果安、巨勢人,紀大人爲御史大夫。這樣,上有天皇爲最高首腦,下有太政大臣輔佐政務,身爲東宮的大海人皇子,便無事可幹了。這樣的人事安排,明白表示天皇要重新考慮皇位繼承問題。

這年8月,天智天皇開始臥病,病情逐漸惡化。天智天皇曾召大海人皇子到病榻前說:"我已經不行了,把皇位讓給你。"大海人皇子自幼追隨兄長天智天皇左右,深知自大化改新以來,天智天皇在"古人大兄皇子之亂"(645年)、"蘇我石川麻呂事件"(649年)、"有間皇子之變"(658年)等事件中排斥異己的手段,大海人皇子推舉大友皇子爲皇太子,自己則申請出家,退回吉野宮(今奈良縣吉野),靜觀時局,以圖再起。

672年1月10日(天智天皇10年12月3日),天智天皇在近江宮去世,享年46歲。大友皇子繼承大統,此時還未滿24歲。(大友皇子是否繼位其實是個衆說紛紜的問題,《日本書紀》並無此記載。但是平安時代以後的文獻,如《扶桑略記》中做繼位之說。到明治三年,明治政府根據《大日本史》,追諡大友皇子爲第三十九代天皇"弘文天皇")。

同年陰曆5月,舍人樸井雄啓告急,大友皇子以修築山陵爲名,有美濃、尾張募徵壯丁,於京畿招兵買馬,武裝待發。又據大友皇子妃十市皇女向其父大海人告密,近江朝廷策謀進犯吉野。

日本古代最大規模的內亂:壬申之亂的結果如何? 第2張

同年陰曆6月,大海人先發制人,先遣村國男依、和餌部君乎、身毛廣等急赴美濃,聯繫各國郡司。繼而,大海人皇子率部衆二十餘人開始離開吉野,經由伊賀、伊勢,逃往美濃。在美濃,聽從於大海人皇子指示的多品治已經興兵,封鎖了不破要隘。動員了東海道、東山道兩道諸國的兵馬不滿朝廷者紛紛來歸,隊伍迅速擴充至數萬人。進入美濃後,聚集了東國來的兵馬的大海人皇子在7月2日(8月3日)兵分兩路,進攻大和國、近江國兩方。

近江朝廷的大友皇子一方,向東國和吉備國(當時的日本國名,後來被分爲了備前、備中、備後、美作四國)、筑紫(九州)派出使者,要求進行兵力動員。向東國派出的使者被大海人皇子一方的部隊所阻,吉備和筑紫的兵力沒能動員起來。大友皇子一方只有集中附近幾國的兵力。

大海人皇子離開大和國(吉野宮屬於大和國,大和國大致相當於現代的奈良縣)之後,近江朝廷在倭京(飛鳥時代的古都)聚集了兵馬,大海人皇子一方的大伴吹負舉兵後,奪取這支兵馬的指揮權。大伴吹負與從西、北兩個方向殺來的近江朝廷軍隊展開激戰。近江朝廷一方佔了優勢,大伴吹負不敵,數度敗走。大伴吹負不斷收攏敗軍。不久,由紀阿閉麻呂指揮的來自美濃的援軍到達,大伴吹負才擺脫窘境。

近江朝廷的軍隊也殺向美濃,但由於指揮混亂,滯軍不前。大海人皇子一方的村國男依等率軍直進,大海人皇子的側翼部隊在7月7日(8月8日)於息長的橫河與近江朝廷的軍隊開戰,連戰連勝。7月22日(8月23日)的瀨田橋之戰(滋賀縣大津市唐橋町),近江朝廷軍大敗。第二日的7月23日(8月24日),大友皇子自殺,壬申之亂結束。

日本古代最大規模的內亂:壬申之亂的結果如何? 第3張

後續事件

673年(天武天皇2年)陰曆2月,大海人皇子建造了飛鳥淨御原宮,正式即位。

以大友皇子與大海人皇子皇位之爭而爆發的"壬申之亂",實質是地方豪族利用羣衆反對近江朝廷門閥貴族統治,具有政變色彩的武裝衝突。大海人以生命爲賭注,平定"壬申之亂",實質是地方豪族對近江朝廷的勝利,或可說是激進派鬥爭的勝利。大海人在軍事上和政治上,正是藉助於不滿朝廷的東國地方豪族的支持而取勝的。

近江朝廷被消滅,天武天皇再次把都城遷往飛鳥(奈良縣高市郡明日香村)。之後,天武天皇論功行賞,爲了恢復秩序回覆而設立新的制度,即服制改革、八色之姓、冠位制度改革等。天武天皇比起天智天皇,在中央集權方面,更進了一步。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