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馬歇爾計劃的歷史影響:該如何評價馬歇爾計劃

馬歇爾計劃的歷史影響:該如何評價馬歇爾計劃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歇爾計劃按原定計劃於1951年如期終止。此後,因美國介入韓戰並面臨日益增長的軍備開支,試圖延續馬歇爾計劃的努力都未能成功。一直對該計劃持反對意見的共和黨在1950年的國會選舉中獲得了更多的席位,保守的反對派也開始擡頭,這樣,馬歇爾計劃即在1951年宣告結束,但此後美國對歐洲國家的其它形式的援助卻始終沒有停止過。

1948年至1952年是歐洲歷史上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工業生產增長了35%, 農業生產實際上已經超過了戰前的水平。戰後前幾年的貧窮和飢餓已不復存在,西歐經濟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空前發展。當歷史學家研究這些成就到底是否或者有多少應該歸功於馬歇爾計劃至今尚存爭論,多數認爲這樣的經濟奇蹟並非只是馬歇爾計劃的功勞,因爲跡象表明當時歐洲已經露出了的經濟復甦的兆頭。人們普遍認爲馬歇爾計劃加速了西歐經濟的發展,但並非啓動了歐洲經濟的騰飛。

馬歇爾計劃的政治影響亦不亞於其經濟影響。該計劃的實施使西歐從戰後初期的財政拮据及由物資緊缺而引發的限量配給的局面中擺脫出來,減少了人們對於政府的不滿,穩定了政治局勢。儘管一些國家(如法國)的政權起初投向美國陣營的行爲引起了該國共產黨的強烈不滿,不過當隨後到來的馬歇爾計劃實施並顯現出其作用之後,西歐共產黨的勢力便迅速衰弱,其影響力已經不可與先前相比。由馬歇爾計劃催生的美國和西歐之間的貿易關係也鞏固並推進了北大西洋同盟,並使之持續到冷戰終結。同時東歐國家拒絕參與該計劃,被認爲是宣告戰後歐洲分裂的最重要的徵兆之一。因此有學者認爲,從東西方關係的角度來看,“馬歇爾計劃是走向冷戰的最後一步”。

馬歇爾計劃的歷史影響:該如何評價馬歇爾計劃

馬歇爾計劃被認爲有力地促進了歐洲的一體化進程,馬歇爾計劃在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戰後美國和西歐的領導人普遍認爲歐洲一體化可以長久地確保歐洲的和平與繁榮。因此他們希望通過馬歇爾計劃引導催生歐洲的一體化進程。但是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它並未起到這一作用——事實上歐洲經濟聯合體(“歐洲經濟聯合體”(OEEC)爲後來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前身)的實際活動從未有超出過經濟領域。反而是歐洲煤鋼聯營(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雖然他沒有包括當時西歐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的英國——最終演變成爲了歐洲聯盟。歐洲經濟聯合體最多隻是爲後來的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成立和運轉提供了一個參考與借鑑的平臺。馬歇爾計劃與佈雷頓森林體系一起,在無形中促進了西歐地區自由貿易。

雖然一些歷史學家認爲對於馬歇爾計劃正面作用不應過分誇大,但該計劃的總體效果還是被絕大多數人所認同。人們認爲通過一個類似的計劃還可以幫助世界上更多的地區。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後,一些人建議通過實施“東歐的馬歇爾計劃”來幫助這個地區實現復甦。也有一些人建議通過和馬歇爾計劃類似的計劃來促進非洲大陸的發展。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甚至曾提出過一個“全球性的馬歇爾計劃”(類似於馬歇爾計劃的用於幫助世界其他地區發展的建議一直沒有間斷過。舉例來說,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和其內閣的財政大臣戈登·布朗就將他們制訂的援助非洲計劃稱爲“非洲馬歇爾計劃”[1]。在冷戰結束之後,也有不少人認爲東歐也需要一個類似的重建計劃。)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