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戰國時期打仗幾百年都沒有缺糧 爲什麼到了諸葛亮這邊就缺糧了

戰國時期打仗幾百年都沒有缺糧 爲什麼到了諸葛亮這邊就缺糧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諸葛亮缺糧食,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在蜀漢諸葛亮壯志未酬的北伐戰事裏,“缺糧”一直是樁讓人痛心的憾事。多少次戰事的關鍵時刻,都因糧食接濟不上含恨退兵。如此遺憾,也叫後世許多質疑諸葛亮軍事能力的票友,找到了“諸葛亮不行”的由頭:人家戰國七雄打了幾百年都不缺糧,就你諸葛亮缺糧?

但這事兒,真不能這麼比。首先一個事實是,誰說戰國時代,“戰國七雄”們不缺糧了?

戰國時期打仗幾百年都沒有缺糧 爲什麼到了諸葛亮這邊就缺糧了

在那近三個世紀的“戰國爭霸”時代裏,“缺糧”一直是“戰國羣雄”們公認的難題。以春秋晚期《孫子兵法》的總結說,如果要組織一場“帶甲十萬”的大戰,就需要“千里饋糧”,且“日費千金”。對於當時“春秋戰國羣雄”裏的任何一家來說,這都是個負擔極重的天文數字。戰國時代的許多慘烈戰役裏,糧食問題更是勝負手,比如著名的秦趙長平之戰,趙國正是長期對峙導致糧食枯竭,陷入“趙無食”的困境,甚至“請粟於齊而齊不聽”,這纔不得不冒死一擊,導致四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戰國時期打仗幾百年都沒有缺糧 爲什麼到了諸葛亮這邊就缺糧了 第2張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麼戰國時代,列國的變法圖強運動,都是圍繞着“獎勵耕戰”“興修水利”做文章。因爲誰家的糧食保障最充足,誰就能夠在這場角逐裏笑到最後。而那個時代,把“解決糧食問題”做到極致的,正是最後一統天下的強秦。比如著名的秦國商鞅變法,其核心就是“決裂阡陌,教民耕戰”,從而使秦國糧食產量激增,這才“無敵於天下,立威諸侯”。強大的農業生產,就是秦國一統天下的底氣。

但即使這樣,面對連年用兵的大戰,哪怕強如秦國,糧食吃緊也是常事。同樣是秦趙長平之戰,趙國打到了“無食”,獲勝的秦國也是“國內空”,糧食消耗十分巨大。爲了確保戰時糧食充足,秦國也有嚴格的軍糧徵收制度,按“戶”來徵收軍賦,徵收標準是“三分取其二”。秦國變法後大幅增產的糧食,絕大多數都用於戰爭。對於普通農戶來說,可想而知負擔有多沉重。

戰國時期打仗幾百年都沒有缺糧 爲什麼到了諸葛亮這邊就缺糧了 第3張

而在糧食運輸環節,當時的秦國,更是走到了列國的前面。在戰國中後期秦國兼併列國的戰爭裏,秦國的陸路運輸通道,有東部的崤函道、東北的晉南豫北道、東南的武關道以及西南的秦蜀道。正是這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確保秦國能快速運糧調兵,對中原列國發起一次次打擊。

更起到決勝關鍵的,當屬秦國的水上交通。強大的秦國造船業,令強秦在渭水黃河長江各條水路線路上,都形成了暢通的運輸網。秦國使臣張儀就曾向魏楚等國得意標榜,秦軍從巴蜀沿水路出發,憑着強大的水運能力,一天就可以行進三百多裏,且“不費汗馬之勞”。秦國對中原列國的絕對優勢,以及一統天下的結局,就來自這強大的“補血能力”。

戰國時期打仗幾百年都沒有缺糧 爲什麼到了諸葛亮這邊就缺糧了 第4張

而比起當年強秦這農業生產發達,且水陸交通順暢的後勤條件來,同樣是“缺糧”,近四個世紀後諸葛亮遭遇的,卻是“地獄難度”。

首先是糧食生產能力。戰國時代時,坐擁關中平原與巴蜀平原“產糧基地”的秦國,農業生產能力早已領先列國。而諸葛亮執政時期的蜀漢政權呢?手裏只有巴蜀平原這一塊地,且漢昭烈帝去世後,留下的是一個損失慘重且物資匱乏的爛攤。蜀漢賬面上的人口,直到263年亡國時,也只有二十八萬戶九十四萬人,勞動力十分稀缺。

戰國時期打仗幾百年都沒有缺糧 爲什麼到了諸葛亮這邊就缺糧了 第5張

就是在這樣的爛攤上,諸葛亮開始了他“重農積穀”的治國策略,重新整修了秦代時留下的都江堰等水利工程,還新修了九里堤與大小諸葛堰,在外有戰事內部勞動力不足的困境下,他更堅持“精兵”政策,無論戰事如何吃緊,都不能妨礙士兵正常退伍歸鄉,於是“去者感悅”“往者憤踊”,士氣與生產積極性大爲提升。

諸葛亮“開府治事”僅僅五年,蜀漢就儲備了充足軍糧,支撐了他震撼天下的北伐大業。而在諸葛亮去世後,他生前的農業國策,也繼續造福着蜀地百姓。蜀漢亡國時,巴蜀大地仍是一片“百姓布野,餘糧棲畝”的農業景象。國小人少的蜀漢,能夠硬扛曹魏四十二年,重要一條,就是諸葛亮的農業心血。

如此農業成就,放在三國時代的生產條件下,確實是不折不扣的奇蹟。就連《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也發出了服氣好評:“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但對於志在北伐的諸葛亮來說,當時比糧食生產更“高難度”的,卻是戰時糧食的後勤運輸。比起四百多年前,可以憑藉蜀地漢中發達的水運交通網,率領漢軍“暗度陳倉”的“兵仙”韓信來,諸葛亮北伐時的條件卻大不同:由於地震等自然因素影響,戰國至楚漢爭霸時期流經蜀地的古漢水支流,此時早已斷流。曾“助力”韓信的發達水運網,自然也不復存在。於是要供應諸葛亮北伐所需的糧草,幾乎就只能翻山越嶺(祁山部分地區可通漕運,但輸送量十分有限)。

戰國時期打仗幾百年都沒有缺糧 爲什麼到了諸葛亮這邊就缺糧了 第6張

這樣的惡劣條件下,諸葛亮的北伐,難度當然也大得多。蜀漢與曹魏的東部邊界,是海拔兩千米以上,綿延八百里的秦嶺山脈,對面的曹魏政權,其人口兵力都在蜀漢六倍以上。哪怕路線最短運輸最方便的祁山道,也是山嶺崎嶇。所以爲何諸葛亮每次北伐都是“出祁山”?只能從這裏衝過去。

於是,哪怕蜀漢的存糧再充足,面對如此惡劣的運輸條件,缺糧,依然是諸葛亮時時刻刻會遭遇的威脅。幾次關鍵的大戰,更是因爲“缺糧”而功虧一簣。圍攻重鎮陳倉二十天,最後不得不因缺糧而撤軍。重創曹魏司馬懿的滷城之戰,本可繼續擴大戰果,也因中書令李嚴運糧不力,只能含恨撤兵——哪怕有一次,糧食能跟得上,諸葛亮北伐的歷史,都極有可能改寫。

也正因如此,比起戰場上的奇招迭出來,爲“缺糧”問題,諸葛亮也沒少花心思。他北伐的首要目標,就是佔領隴右,爲北伐奪取一塊保障充足的後勤基地。而在他人生最後一次北伐前,爲縮短運糧距離,他在漢中黃沙平原開闢了屯田,還在臨近曹魏邊境的新谷口建立糧倉。當老對手司馬懿故伎重演,與諸葛亮在五丈原對峙,企圖“餓死”諸葛亮時,當時的蜀漢軍隊,不但糧倉充足,且又開闢新的屯田。如果不是心力耗盡的諸葛亮病故軍中,這一仗,完全能繼續熬下去。

能把“缺糧”問題解決成這樣,如此諸葛亮,放在三國時代,已是最優秀。

戰國時期打仗幾百年都沒有缺糧 爲什麼到了諸葛亮這邊就缺糧了 第7張

更重要的是,就是在這兵少缺糧,且天時地利全吃虧的北伐戰役裏,面對絕對優勢的曹魏大軍,“奇謀爲短”的諸葛亮,卻一次次打出戰術妙筆,戰場上多次重創司馬懿,殺得這位未來的“晉高祖”不敢應戰,只能閉門自守,憑着國力與運輸的優勢乾耗。此情此景,也恰如裴松之的一聲嘲諷:“仲達(司馬懿)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併之衆,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諸葛亮)自來自去。”

這“缺糧”難題,造就了諸葛亮“自來自去”的戰場傳奇,讓後人更加理解這位名相的智慧與擔當。同時,更有着發人深思的回味:糧食安全問題,無論歷朝歷代,無論和平戰爭,都是不容忽視的,關乎生死存亡的大問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