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北方出皇帝南方出宰相 歷史上爲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古代北方出皇帝南方出宰相 歷史上爲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古代南方和北方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縱觀我國漫漫歷史長河,從秦始皇到溥儀,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中不難發現一個現象。儘管王朝不斷更迭,但是歷史上的皇帝大多出自北方,而歷史上的宰相大多出自南方。如宋太祖趙匡胤是河北人,元朝和清朝的皇帝們來自北方的少數民族,雖然也有皇帝出自南方,但是數量佔比卻相當小。那麼,爲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呢?

古代北方出皇帝南方出宰相 歷史上爲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其實在中國古代社會,北方開發較早,文化也較爲成熟。社會制度、宗法觀念相對於南方來說較爲嚴密發達和成熟。在大多數的時間裏,北方不僅是政治,文化的中心,還是經濟的中心。另外,北方環境較差,物產比南方匱乏又挨着遊牧部落,容易發生戰亂。所以北方人自古勇武善戰,容易在戰亂時期產生英雄豪傑。因而改朝換代之舉一般都發生在北方。由此,北方多出皇帝。南方人大多是北方人遷移而來的,直到唐朝末年,南方人口才超越了北方。南方不論是在社會統治、宗法統治、思想統治方面,都比北方相對較弱,而且發展也比較晚。因此,南方人的思想觀念就比較解放和活躍。另外,南方氣候溫和政治寬鬆戰亂較少。在這種情況之下,文化容易積累,富裕可以傳承。所以南方人少了開拓精神,都不喜歡鋌而走險,而是追求現世安穩。因此,出的皇帝非常少,但治理天下的宰相卻比較多。

古代北方出皇帝南方出宰相 歷史上爲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第2張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別看你只有這八個字,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卻是萬古不易的。孔子這句話,從表面上來看,意思是說:仁厚的人喜歡高山峻嶺,智慧的人喜歡河流溪水。而實際上卻道出了兩種智慧類型,一種是仁者,一種是智者。仁者的智慧如崇山峻嶺一樣厚重不宜,智者的智慧卻如河流溪水一般變動不拘。由此反推就可以看出,河流,湖泊衆多的地方是造就智者的地理環境。而崇山峻嶺、平原草木衆多的地方就是造就仁者的地理環境。即使現代科學也不可否認地理環境對人性格的影響。在大多數情況之下,仁者都傾向於搞政治,而智者則多傾向於搞文學藝術。由此可以看出,南方出文人,北方出皇帝,不僅有其社會方面的必然性,還有地理方面的必然性。仁者與智者只是兩種智慧類型絕無高下之分,文人與帝王也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角色,就其作用來說,實際上也沒有高下之分。只是人們極易看到皇帝伸身享榮華富貴、手操生殺大權、而看不到文人學者,實際上是無冕之王社會精神的主宰罷了。

古代北方出皇帝南方出宰相 歷史上爲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第3張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有一個共同特徵,要麼是“豪強”,要麼是“流氓”。而真正兼具仁德材質的學者書生或是文人雅士,是絕對做不了開國皇帝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文人書生所學的聖賢之道是爲了治國,而絕非是爲了開國。聖賢之道教人修身養性,絕不叫人造反。文人書生所代表的道德理想,永遠走在社會現實的前面。只能永遠的站在現實的前面去召喚。書生文人兩耳盡是聖賢的教誨,缺乏社會鍛鍊。所以缺少了皇帝所必備的野心、勢力、詭詐,激辯、老辣、無恥、無賴等性格因素。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文人學者在古代社會生活的地位並不低,所以提倡造反的都不是文人書生。最後,中國曆來是一個學者與帝王分離,文人與官吏分離的國度。學者文人別說做皇帝就是做了官吏,也往往喪失了文人學者的品格只剩下了官格。以學者文人爲代表的理想道德即行告退,爲官之道往往壓倒了一切。所以從社會方面和地理方面的必然性,就可以解釋爲什麼北方出皇帝,南方出宰相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