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明朝滅亡後大臣們投靠滿清 他們爲什麼不歸附大順和南明

明朝滅亡後大臣們投靠滿清 他們爲什麼不歸附大順和南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明朝衆臣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隨着崇禎皇帝自縊煤山,中華大地上出現了四大政權對峙的場景,分別是闖王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張獻忠建立的大西政權、滿洲人建立的大清政權和明朝宗室建立的南明政權。具體而言,南明政權乃是若干政權的統稱,包括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弘光帝朱由崧乃是明神宗朱翊鈞之孫,崇禎十六年襲封福王爵位,明亡後由部分官員在南京擁立爲帝。

明朝滅亡後大臣們投靠滿清 他們爲什麼不歸附大順和南明

▲南明初期形勢圖

當時四大政權並存,擺在衆多明朝臣子面前的就是一道攸關生死富貴的選擇題,到底該跟隨誰呢?從情感上來說,首選當然是南明政權,畢竟這些人都是大明臣子,沐浴皇恩,而且這樣一來也能顯得自己是忠貞不二之臣,名聲上也好聽。接下來就是大順政權和大西政權,畢竟朝代更迭古已有之,皇帝不管是姓朱姓李還是姓張,都是天命之人,投靠之後老老實實幹事就是了。唯獨對於歸降大清,大部分人是發自內心牴觸的——中原王朝向來以來就是以天朝上邦自居,周圍少數民族政權好一點叫臣屬,難聽一點兒就是蠻夷。當時的明朝人叫滿洲人是“建虜”和“韃子”,在他們眼裏就是一羣不懂禮數的野人。現在讓他們去給這些野人當奴才,心理上能接受纔怪。

明朝滅亡後大臣們投靠滿清 他們爲什麼不歸附大順和南明 第2張

▲李自成稱帝劇照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最後卻有大批文臣武將自願降清,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竟然會讓這些人發生如此巨大的轉變呢?說到底,其實是這三個政權自己“作”的。“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後,許多明朝官紳爲求自保立馬選擇歸順,甚至出現了“衣冠介冑,叛降如雲”的場景。然而令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李自成出身窮苦,對仇富心理非常嚴重,爲解決軍餉問題直接對這些人進行抄家式搜刮,誰敢反抗就活活打死。本來這些人是爲了自保才選擇歸順的,眼看歸順之後人財兩空,於是衆人紛紛出逃。

明朝滅亡後大臣們投靠滿清 他們爲什麼不歸附大順和南明 第3張

▲明朝官員蠟像

另一方面,張獻忠在建立政權後非常注意籠絡人心,一邊開辦科舉,一邊任命當地人爲朝廷高官員。在這套組合拳下,許多明朝官員選擇爲大西政權效力,按照相關史料記載,這一人數超過了一千。然而好景不長,張獻忠也效仿李自成,採取搜刮官紳地主財產的方式來應付軍餉開支,那些投降的官員見此十分心涼,認爲張獻忠“匪氣未改”,於是選擇觀望並等待機會。

明朝滅亡後大臣們投靠滿清 他們爲什麼不歸附大順和南明 第4張

▲南明皇帝上朝聽政場景復原

在得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後,兩撥人馬開始不約而同地開始南逃。然而迎接他們的不是高官厚祿和熱烈歡迎,而是一輪輪嚴苛的審查。權臣馬士英、阮大鋮等人爲打擊政敵,指責他們曾經歸順過叛匪政權,有變節嫌疑,於是藉機展開了各種審查迫害。就在這羣人處於水深火熱之時,他們眼中的“蠻夷”卻做出了一系列頗爲文明的事情。攝政王多爾袞採納了漢族大臣洪承疇、范文程等人的建議,公開宣佈,凡是明朝內閣六部的官員願意歸順的,依然還是擔任原職,唯一不同的就是和滿洲官員共事罷了。

明朝滅亡後大臣們投靠滿清 他們爲什麼不歸附大順和南明 第5張

▲攝政王多爾袞畫像

曾經歸降其他政權的官員,只要誠心歸順,一律既往不咎。這種寬容大度,與南明政權的睚眥必報相比,反差實在太過強烈,衆人於是紛紛改投大清。事實上,清朝也確實算是說話算數,投降官員基本都得到了很好的待遇,甚至有些人還受到重用,官職比在明朝時更高。有了鮮活的案例和鮮明的對比,越來越多的漢族官紳前來投靠,滿清統治者很快坐穩了江山,並最終消滅了各路對手,成爲萬里中原之主,開啓了嶄新的王朝盛世。

參考文獻:

《南明史·第一冊》《聖教入川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