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歷史上謀朝篡位屢見不鮮 宋朝爲何沒有發生過一次

歷史上謀朝篡位屢見不鮮 宋朝爲何沒有發生過一次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宋朝無篡位,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在封建社會中,權力一直是大家爭鬥的重點,因爲至高無上的皇位代表着絕對的權力,所以權臣篡位之事時有發生。特別是在魏晉南北朝,權臣篡位之事可以說是屢見不鮮。但是從宋朝開始,這樣的事情卻從來沒有發生過,這又是爲什麼呢?

北宋和南宋一同走過三百一十九年的歲月,不可能沒有出現過權臣,可這三百多年來卻沒有一位權臣有做過篡位的事,甚至可以說連篡位的苗頭的沒有。

能穩定這一切,全靠宋太祖趙匡胤在建立宋朝之初定下的制度,還有歷朝歷代以來不斷吸取的教訓。

歷史上謀朝篡位屢見不鮮 宋朝爲何沒有發生過一次

用科舉制度代替孝廉制度。

從周代開始,官員選拔就採取“鄉舉裏選”的方式,也就是從地方層層上貢到中央。到了漢朝,“鄉舉裏選”進化成了“孝廉”制度。

也就是由郡國直接選舉孝子、廉吏推舉到中央。這樣的推舉方式就存在一個重大的隱患,那就是結黨營私。

只要你跟推薦人關係好,你就越有可能入朝爲官,等你當官以後還可以相互幫扶,這樣逐漸就形成黨派,增加門閥士族的勢力。

以至於到最後這樣的勢力會直接威脅到皇權。並且寒門子弟沒有入朝的可能,因爲官位都被門閥把持着。

到了南北朝時期,科舉制度有了發芽,隨後逐漸完善,唐朝時才真正形成,並被後世一直沿用。

科舉制度給了寒門學子一個機會,同樣也能順利壓制門閥士族的發展,防治其一家獨大。但即使有了寒門的牽制,權臣問題依舊存在,最後引發了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

歷史上謀朝篡位屢見不鮮 宋朝爲何沒有發生過一次 第2張

權力越多,野心越大

唐朝時雖然門閥士族勢力不比當年,但另一種勢力藉機發展壯大,那就是節度使。節度使一職最早從北周開始萌芽,但權力並不大,只是負責軍需、屯田和軍事等方面。

一直到唐朝,節度使的權力逐漸增大,將軍、民、財三大要政集於一身。而這些正是權臣篡位的重要因素。

當時節度使的權力有多大呢?以唐玄宗時期爲例,那個時期,中央禁軍還不到十二萬,而鎮守邊關的節度使坐擁兵力四十九萬,這是什麼樣的概念?就是當這些節度使攻進長安城的時候,中央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只有被碾壓的份。

歷史上謀朝篡位屢見不鮮 宋朝爲何沒有發生過一次 第3張

隋朝末年局勢混亂,各地戰爭不斷,唐朝是用武力一步步打下來的江山,所以當時有功勳的武將多,地方的軍政也多。

在沒有完全分開的情況下,在造就了後來“外重內輕”的局面,演變成後來的藩鎮節度使勢力,直逼中央皇權的絕對統治權。

歷史上謀朝篡位屢見不鮮 宋朝爲何沒有發生過一次 第4張

二府三司制度粉碎權臣篡位夢。

宋朝建國和唐朝建國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用武力建立的,宋太祖本人更是武將出身,但他卻沒有和唐朝一樣讓節度使或者任何一方擁兵自大。

因爲趙匡胤就是在武將們的擁護之下登上皇位的,所以他清楚地明白武將有了權力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不再集中於宰相手中,這樣不僅能防治宰相在朝堂上權力過大,也用加強君權。同時,趙匡胤還重用文官,利用文官的權力來壓制武官,並且嚴防外戚干政。這才杜絕了權臣篡位的風險。

歷史上謀朝篡位屢見不鮮 宋朝爲何沒有發生過一次 第5張

結語:

自宋朝以後,就再也沒有權臣篡位的事件發生,因爲權臣沒有篡位的必要條件。軍權、政權、財權,三者只佔其一,這樣的條件想要獨大都很難,更何況是篡位。不得不說宋太祖趙匡胤制定的二府三司制度很高明。

但凡事有利也有弊,科舉制度和二府三司雖然杜絕了篡位,卻也讓文官控制了武將。武將不服文官,文官看不起武將,最後的結果只能導致宋軍的整體戰力不強。

皇帝既想用武將來保護和穩定自己的權力,卻又並不信任武將。而另一邊,文官集團的勢力直接威脅到了皇權,也讓宋朝逐漸走向了動盪不安的局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