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齊國有管仲和孫臏兩位天才 齊國爲何沒有能統一天下

齊國有管仲和孫臏兩位天才 齊國爲何沒有能統一天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齊國沒有統一天下,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春秋戰國時期,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兩位軍事天才,孫武和孫臏,他們都是孫家人。不爲人知的是,他們還都是齊國人,而且還都是齊國王室血脈,最後孫臏還服務於齊國。而管仲也是春秋時期一位非常傳奇的人物,幫助齊桓公“尊王攘夷”,建立了偉大功勳。那麼爲什麼齊國最終還是沒有統一天下呢?

齊國有管仲和孫臏兩位天才 齊國爲何沒有能統一天下

首先說一下齊國的歷史,齊國雖然是一個國家,但它其實分爲兩個階段,一個是公元前1044年姜子牙被封的齊國,一個則是公元前386年田和自立爲王的齊國。這也是莊子所說“竊鉤者誅,竊國者爲諸侯”的典型代表——田和就是竊取了姜姓齊國的天下而被封爲諸侯的。在兩個時期,齊國都曾有統一天下的機會。

一個是姜姓齊國時期,在管仲的幫助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那個時候齊桓公是第一個稱霸的諸侯,其他諸侯的力量都不能與他相提並論。在這個時候如果齊桓公西征周王朝,取而代之,是有很大的可能的。而齊桓公自己其實也很有這個意思,常常將自己的禮儀做得跟天子相近,說明他有僭越的意思。

但是他最終沒有成功,因爲他的野心最終被一個重要的人阻止了——管仲。齊桓公的霸業可以說是在管仲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但是管仲始終只幫助齊桓公稱霸,不贊同他對周王朝取而代之。齊桓公爲了準備建立“齊朝”,首先他準備像天子一樣封禪,向上天宣告自己的功勞:

齊國有管仲和孫臏兩位天才 齊國爲何沒有能統一天下 第2張

“於是桓公稱曰:“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離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登太行,至卑耳山而還。諸侯莫違寡人。寡人兵車之會三,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異於此乎?吾欲封泰山,禪樑父。”

對此,管仲的態度是堅決反對。他找出各種理由來阻止齊桓公取代周天子的念頭,甚至不惜以鬼神之事來恫嚇 齊桓公,《史記》這樣記載到:

“管仲固諫,不聽;乃說桓公以遠方珍怪物至乃得封,桓公乃止。”

齊桓公未必相信管仲這種鬼神之說的話,但是自己最爲得力的大臣如此強烈地反對自己的統一大業,難道不比鬼神的阻擋更加可怕嗎?至於管仲爲什麼反對齊桓公取代周朝,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出於公心——齊國那時候內部矛盾其實很嚴重了,一方面後來取代齊國的田氏家族已經進入朝堂,另一方面易牙、公子開方、豎刁等人也佔據了朝堂。

齊國有管仲和孫臏兩位天才 齊國爲何沒有能統一天下 第3張

如果齊桓公真的去攻打氣數未近的周王朝,很可能還沒有到達目的地,自己家裏就鬧騰起來了。而管仲本人,是姬姓,爲周穆王的後代,所以他是周王室的宗親。按照當時的文化,管仲沒有可能幫着外人打周王室——雖然他是齊桓公的臣子,但他更是周天子的臣子。因爲這個原因,孔子還曾經批評他非常尊重的管仲道:“管仲之器小哉!”

由於時代的原因和管仲的阻止,齊國失去了第一次統一天下的機會。

等到孫臏出現的時候,田氏齊國有了第二次統一天下的機會。

孫臏出自孫武,孫武出自孫書。孫書本來不叫孫書,他叫田書。田書也可以稱之爲陳書——因爲他是陳完(也稱田完的後代),田完是陳厲公的兒子,陳厲公是舜帝的後代。總而言之,田完從陳國逃難到齊國後,一支子孫取代姜姓做了齊王,另一支則傳到了兵聖孫武這一脈,孫武又傳到了孫臏。後來孫臏回到齊國,爲齊國效力。

按道理說,孫臏本來就是齊王的遠親,又才華橫溢,幫助齊王一統天下是沒有問題的。那麼爲什麼齊王再一次失去了這個機會呢?

齊國有管仲和孫臏兩位天才 齊國爲何沒有能統一天下 第4張

《孫臏兵法》當中,特意記載了孫臏見齊威王之後對齊威王的看法,孫臏是這樣寫齊威王和齊國的:

““威王、田忌臣主之問何如?”孫子曰:“威王問九,田忌問七,幾知兵矣,而未達於道也。吾聞素信者昌,立義.用兵無備者傷,窮兵者亡。齊三世其憂矣。””

爲什麼孫臏會得出齊威王和田忌都“未達於道也”的結果呢?我們不妨看一看齊威王和田忌都問了啥。關於齊威王的問題,我們提取幾一個,然後再與另外一個雄才大略的諸侯王——秦孝公問商鞅的問題來對比,以此來看看二者之間的差距,以及孫臏說齊王“未達於道也”的原因。

“齊威王問用兵孫子曰:“兩軍相當,兩將相望,皆堅而固,莫敢先舉,爲之奈何?””

““敵衆我寡,敵強我弱,用之奈何?””

可以看到的是,齊威王問的都是具體遭遇什麼情況應該採取什麼戰術的問題。那麼我們再來看一看秦孝公和商鞅之間又是提的什麼問題呢?秦孝公在向商鞅詢問的時候,是這樣說的:

齊國有管仲和孫臏兩位天才 齊國爲何沒有能統一天下 第5張

“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錯法務明主長,臣之行也。今吾欲變法以治,更禮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議我也。”

也就是說:“變法這件事具體怎麼做,我可不管,我要的是你能夠使我的國家變得強大。現在羣臣和百姓都對你的新法議論紛紛,我希望你能講講該怎麼做。”

所以秦孝公一上來直接就把具體的戰術問題過掉了——這種小問題教給你商鞅就行了,我只關心變法這整件事情的得失成敗,我只關心這個大戰略的實施。

所以兩者的差距一下就體現出來了,齊威王的夢想是“微操大師”,希望把各種具體的戰術都搞得比臣子還清楚;而秦孝公是戰略大師,他只關心整體戰略的走向,而不在乎具體的某件事具體去怎麼做。君王的精力是有限的,而國家的事務是無限的,如果君王不能把權力下放給大臣,而自己對小事過分操心,那麼大事必然不能成功了。

齊國有管仲和孫臏兩位天才 齊國爲何沒有能統一天下 第6張

果然,雖然孫臏和田忌幫助齊威王打敗了當時的霸主魏國,但是最後齊威王卻害怕田忌、孫臏功高蓋主。孫臏不得不早早的歸隱山林,田忌也被齊威王趕到了楚國,所以齊王這最後一次統一天下的機會也就這樣沒了。

最終,齊國在公元前221年被秦國滅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