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書生進京趕考需要盤纏 他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古代書生進京趕考需要盤纏 他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古代進京趕考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柳永《鶴沖天》:“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隋朝創立的科舉制度,在後世一千三百多年的時間裏,一直起到重要的影響。科舉制度其實最早起源於南北朝時期,在這個時期,向來都受到重視的世家大族開始呈現衰敗之勢,因此選拔官員注重門第的制度也無法繼續運行下去,注重人才的科舉制度開始萌芽。一直到隋朝統一之後,國家爲了招攬更多的賢才,確立了科舉制,讓出身普通的平民百姓也擁有了入朝爲官的機會。在古代以封建王權爲主的社會下,科舉制的創建無疑是社會大背景下最大的公平。

古代書生進京趕考需要盤纏 他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一. 古代選拔制度的改變

在科舉制創建之前,關於人才的選拔,各個朝代都沒有統一的制度,例如秦朝以前的選官制度爲“世卿世祿制”,在朝廷爲官的官員,大多數都是天子分封的諸侯或者士大夫的後代,依靠着宗法制,能夠繼承官位的基本上都是嫡長子。在這個時期,血緣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血緣關係,那麼平民百姓一生都只能是普通人,永遠無法踏進朝堂。到了漢朝,選拔官員的制度就偏向於從民間選拔人才,統治者開始認識到民間人才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將視線集中在世家貴族當中。

古代書生進京趕考需要盤纏 他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第2張

但不管中國古代有多少選官制度,都是無法同科舉制度相比的,畢竟科舉制度是真正的選拔那些出身微末的人,只要才子憑藉着自己的能力通過考試,就有機會進入朝廷爲官。科舉制度同今天的考試其實相差無幾,憑藉的都是考生自己的能力,能力出衆者自然能夠實現抱負,而能力不出衆者只有來年再戰。不過,古代書生進京趕考,路上需要的盤纏如何解決?畢竟考試通過的許多人都是家境貧寒的學子,他們又該如何支付這昂貴的路費呢?其實,古代統治者早就想到了,對考生的待遇好到令人羨慕。

古代書生進京趕考需要盤纏 他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第3張

二. 進京趕考需要大筆銀兩

其實之所以談到書生進京趕考的盤纏,是因爲考生從五湖四海奔赴北京趕考的路程是非常遠的,畢竟科舉考試是面向全國的考試。如果京城是在北京,那麼從南方,也就是廣州海南等地的學子想要趕到北京,這之間的距離的確讓人望而生畏。更何況,我們今天就算是坐高鐵或者坐飛機,都需要耗費幾個小時的時間,如果是坐火車,那恐怕沒個一天一夜是到不了的。而在古代,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除了雙腿,也就只剩下馬車或者驢車了。依靠着一匹馬想要從海南趕到北京,這之間不僅是時間與路程,同時還有路上的許多開銷。

古代書生進京趕考需要盤纏 他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第4張

也正是如此,纔會說學子進京趕考的路上需要許多盤纏,而這個盤纏普通人家未必支付得起。不過,也不需要太多的擔心,因爲古代的統治者都考慮好了,他們會給考試的學子分發盤纏,也就是路上所需的路費,這個路費也不是固定數目,而是特別人性化的依據到京城的距離來換算的。這也就是說,如果家鄉離京城最近,就會拿到最少的路費,而離京城最遠,則會拿到最多的路費。當然,這個路費是計算之後夠學子使用的,所以也不需要太多的擔心。

古代書生進京趕考需要盤纏 他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第5張

三. 古代舉人待遇之高

朝廷除了會向學子撥足夠的銀兩,同時也會給他們安排專門的車子,也就是“禮部會試”的公車。在中國古代,士大夫的地位是最高的,而能夠進京趕考的學子,其實已經成爲了士大夫,只不過他們還沒有官職罷了。對於這樣的一羣人,國家與朝廷是非常重視的,爲了能夠保證他們進京趕考的路途順利,學子就可以在當地申請公車,坐着公車進京趕考。

古代書生進京趕考需要盤纏 他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第6張

相比起自己想辦法進京趕考,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公車,會方便許多。這也能夠從中看出來舉人的待遇,畢竟能夠進京趕考的舉人,都是才華非常出衆之人,一般人都是考不上的。除此之外,進京趕考的名號也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畢竟在古代士大夫的地位是最高的,不僅是朝廷重視,就連其他的普通百姓也對士大夫非常崇拜。因此在他們進京趕考的一路上,如果知曉了他們的身份,地方上的一些商賈之家或者有些積蓄的人家,都會選擇幫助舉人進京。所以,在重視人才,重視官員的社會背景下,進京趕考的學子反而不需要有任何的擔心。

參考資料:《鶴沖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