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狀元一般封幾品官 除了仕途表現外還得看皇帝心情

古代狀元一般封幾品官 除了仕途表現外還得看皇帝心情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了解讀者都很感興趣古代狀元,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古代科舉高中狀元之後,狀元能夠當多大的官職?

功名與利祿,是古代中國人不懈地追求,追求功名的幾乎唯一渠道就是讀書。

因此纔會有“書中自有黃金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金玉良言。

讀書人可以通過科考出人頭地,狀元是科考的最高名次,考取狀元是每個讀書人夢寐以求的終極目標。

喜歡戲劇的朋友,說起跟狀元有關的戲劇,都會如數家珍:比如京劇《狀元媒》、豫劇《狀元及第》、黃梅戲《女駙馬》、評劇《狀元與乞丐》等。

這充分說明:古往今來,狀元在人們心中非常神聖,讓人神往。

狀元是科舉制度的產物,而科舉制度是中國獨有。

所以也可以說,狀元是中國擁有專利的“國粹”。

古代狀元一般封幾品官 除了仕途表現外還得看皇帝心情

科舉考試是封建王朝考選文武官吏及後備人員的制度,它始於隋唐,終於清末,在中國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

隋朝以前,皇帝選用官員,採用的是九品中正制,這種制度以出身爲基礎,出身寒門的普通人無法步入仕途,選擇面窄,選擇出來的官員“近親繁殖”、素質低下。

從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任何人都可以參加相對公平公正的考試,皇帝從大批量的考生隊伍中選拔自己需要的人才。

如此一來,任何人都可以成爲官吏,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明清時期科舉考試逐漸僵化,被稱爲八股取士,隨着國門被一步步打開,終於被時代淘汰,在清末(20世紀初)被廢除。

狀元也叫鼎元、殿元,是科舉制度中的最高榮譽。

科考從秀才起步,從童子中進行選拔,過了這一關的叫秀才。

考取秀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和洪秀全都曾經在考取秀才的時候落選,其中洪秀全曾經三次落選,直到25歲都沒有考上。

考上秀才的人也不能被國家任用、成爲事業單位官員,只能擔任編制外的官吏。

但是秀才已經入了朝廷的“法眼",具備了三個基本的特權:

一是可以見了縣官不磕頭,還有座位;

二是犯了罪不可以直接脫開褲子打屁股;

三是不用服徭役,房子可以比尋常人家高上三寸。

古代狀元一般封幾品官 除了仕途表現外還得看皇帝心情 第2張

參加了全省秀才考試,獲得不錯名次的人,叫舉人。

中舉人的難度非常高,錄取率非常低。

以晚清爲例,這個比率大約是70:1。

所以《儒林外史》中的范進,50多歲才考取舉人。

范進由於接受不了突然的驚喜,受到刺激,而變成瘋子。

當了舉人就可以直接當官了,但只能當八九品小官,如“教諭”,類似於縣教育局長,負責管理學校,考覈秀才。

但是做了小官以後,就不可以繼續參加考試,謀求更大的功名了,所以很少有舉人走這條路。他們往往選擇繼續應試,以博取更大的功名。

實在考不上的話,再考慮入仕。

不過舉人也有混得好的,比如我們熟知的左宗棠。

左宗棠三次進京參加會試,都名落孫山。

後來在太平天國軍隊兵臨長沙城下時才被重用,開始步步高昇,平步青雲。

但大多數舉人都沒有這樣幸運,不再考試就被埋沒了。

舉人繼續參與中國古代中央一級科舉考試,中試者稱爲貢士。

貢士通過殿試賜與出身,稱爲進士。

參加考試得到進士第一名的榮譽稱號的,就是狀元。

文科的叫文狀元、另外武舉中的第一名,稱爲武狀元。

殿試的二、三名,分別稱爲“榜眼”、“探花”,跟狀元合稱“三鼎甲”。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爲“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

1282年間,歷代王朝共選拔了文狀元654名,武狀元185名(有姓名記載的)。

狀元就是類似今天高考的第一名。

今天在史籍中留有名號的狀元都是在苦讀之後,才一舉成名天下知,成爲當時科考上的佼佼者

因歷朝歷代多以經文及哲理爲取才的標準,雖然這些狀元中未來產生了不少政治家、史學家,但仍以文學家爲多。

其中比較著名的狀元有,隋代的房玄齡、唐朝的賀知章、王維,宋朝的張孝祥、文天祥,明代的胡廣、楊慎,清代的翁同龢、張謇等。

那麼狀元相當於幾品官?

狀元並不是一個官名,只是一種特殊職稱。

不過考取狀元之後,鐵定是要當官的。

當了狀元只說明你有學問,但是沒有從政經驗,還需要歷練,有了工作經驗和政績之後,才能步步高昇。

成爲狀元之後,皇帝馬上就會任用,幸運的會被安排到翰林院工作。歷朝歷代皇帝大多如此操作,一脈相承。

兩廣的第一個狀元莫宣卿,高中時只有17歲,也是我國科舉制度時代最年輕的狀元。當時皇帝給他安排的工作,就是翰林書院修撰。

其主要職責爲掌修國史,掌修實錄,記載皇帝言行,進講經史,是從六品官員,

古代狀元一般封幾品官 除了仕途表現外還得看皇帝心情 第3張

明代萬曆十一年的狀元朱國祚,開始的官職也是翰林院修撰。

清代道光年間癸未(1823年)科狀元林召棠,最初也是被任命爲翰林院修撰。

不過皇帝也有不把狀元當回事,並沒有對他們委以重任。

唐朝的大詩人王維,中狀元之後,被皇帝任命爲太樂丞。這個官職負責禮樂方面事宜的,只是從八品的官。

古代狀元一般封幾品官 除了仕途表現外還得看皇帝心情 第4張

宋朝之前沒有武狀元之說,南宋才設立。

跟文狀元一樣,武狀元擔任什麼官職也沒有明文規定,怎麼安排他們,全靠皇帝個人當家做主。

不過相比之下,武狀元的官職要比文狀元要高。

明代時候,甘谷縣張家坪村的姑娘張玉景"不愛紅裝愛武裝",自幼習武。

明永樂三年,進京接受選拔,暴露了女兒身,犯了該斬的欺君罪,皇帝好奇,並沒有懲罰她,賜她女狀元稱號,命她做了皇宮中的武術教官。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甲子科武會試第一人許泰,官拜左衛指揮使,從二品;還被皇帝收爲義子,可謂史上被授予最高官職的武狀元。

清代時期,皇帝比較注重習武之人,成爲狀元之後擔任的官職級別比較高。

順治三年武狀元郭士衡,被授正三品參將官銜。

清康熙六十年,廣東人林德鏞高中武狀元,被授二等侍衛,乾清門行走。

二等侍衛是正四品,官職也不低了。

綜上所述,狀元不是一種官職,只是一種文憑和榮譽職稱,能取得當官資格。

至於能當多大官,這一點沒有明文規定,一是看皇帝心情,二就是看你進入仕途之後的表現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