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 古代王朝是如何養老的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 古代王朝是如何養老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養老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養老到底是什麼樣的?古代有着什麼樣的福利制度?

直到19世紀80年代,德國才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養老金制度,那麼在頻頻戰亂的古代,人們都是怎麼養老的呢?

在我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中,孝一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詩經·大雅·既醉》裏說:“孝不匱,永不爾類”,孟子也曾說“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除了各種警示名言和孝子故事之外,在各朝各代的制度上,也在鼓勵孝道,絲毫不敢怠慢。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 古代王朝是如何養老的

在周朝就有“鄉飲酒禮”這一習俗,其中的一種鄉飲酒就是一種普及性的道德實踐活動,《禮記·射義》提及:“鄉飲酒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由地方官主持,請六十歲及以上的長者上坐。由朝廷出面,對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宗族起到示範作用,讓鄉親們瞭解如何孝老敬親。

而在先秦時期,在制度上又有了更多的細節,50歲以上的能夠獲得細糧,60歲以上的能夠獲得隔宿的肉,70歲以上還有副食,另外還有免費的醫療服務。

漢朝則是頒發“王杖”,是一種特殊權力的象徵,可以自由進出官府,可以在天子道上行走,在市場上做買賣可以不收稅,觸犯刑律如不是首犯可以不起訴。

在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就在南京開設了“孤獨園”,專門收留和贍養一些孤寡老人,贍給衣食,每令周足,以終其身,也就說是不用另外收費的,比現代的還要人道。而這座“孤獨園”就相當於那時候的養老院,也標誌着社會養老的開端。

而之後的每個朝代,也都在養老院這一政策中下功夫,唐代的“普救病坊”,最早只是在長安、洛陽,但是慢慢發展到全國各地,到了武則天時期,派遣了朝廷專使管理。

北宋則是創辦了廣惠合、福田院、居養院、安濟坊等多個養老機構,並把入院老人的年齡放寬至50歲,同時賦予財政支持。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 古代王朝是如何養老的 第2張

最令人稱奇的還是清代的“千叟宴”,首創於康熙五十二年,是清代史上最大規模的聚會了,當時康熙爲了慶祝六十大壽,特意下旨,讓全國1000位老人家來到京城,參加壽宴。

而到了乾隆時期,更是舉辦過超3000老人家的宴會,文武百官都稱這次千叟宴是“恩隆禮洽,爲萬古未有之舉。”這次“千叟宴”在國家層面上將養老、敬老的提倡推向了高潮,不過據說很多老人家在這次宴會過後,都駕鶴西去了,原因是舟車勞頓,再加上暴飲暴食。

除了政策之外,每個朝代還頒佈了極爲嚴格的法令,來懲罰不孝子弟。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法律規定,對不贍養老人、毆打辱罵老人、不給老人吃飽穿暖、老人生病不細心照料的不肖之子,將會面臨墨刑、劓刑、剕刑、大辟(死刑)等處罰。

即使在戰亂的春秋戰國時期,依舊有虐待老人的子孫,將會被流放或者死刑的法律規定。唐代則是把《孝經》當成了科舉制的必考內容,同時規定如果任由父母在家,而自己出遠門,則是監牢三年,也就是“父母在不遠游”。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 古代王朝是如何養老的 第3張

而後的每個朝代都對於不孝這一罪名,有着非常嚴重的處罰,很大程度地將中華民族的“百善孝爲先”深深地刻在了每一個人的心目中。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