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官員上朝都會拿着笏板 最後爲什麼到了清朝就消失了

古代官員上朝都會拿着笏板 最後爲什麼到了清朝就消失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清朝笏板,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清朝官員上朝爲什麼沒有笏板?

在不少的古裝劇作品中,大臣們上朝的時候手裏都拿着一塊板子,這塊板子就是笏板,也叫做朝笏,是上朝的時候不可或缺的一件東西。

不過,從先秦到明朝都存在的笏板,到了清朝就直接消失了。

清朝的大臣並不會帶着笏板上朝,這也是清朝大臣們在表面上看與之前朝代一個巨大不同,那麼爲什麼之前沿用數千年的笏板,會在清朝直接消失。

古代官員上朝都會拿着笏板 最後爲什麼到了清朝就消失了

做備忘錄的朝笏

所謂“笏”,在古代相當於一個多功能的記事本,在紙張還沒有發明出以前,大臣們上朝上疏說一些事情的時候,都是要記下來的。

東漢《釋名》中記載:笏,忽也,備忽忘也。

說白了,大臣們就是怕上朝議事的時候,自己突然忘記要說些什麼,耽誤事,所以就將要稟告的事情全都給記下來,而當時充當備忘錄的記事本,就是這塊笏板。

《禮記》: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

就是因爲那時候沒有紙,所以只能用笏作爲書寫記事的備忘錄,一般來說笏板最初就是用木頭或者竹子削成薄片製成,因此“笏”就是個竹字頭。

身份品階的象徵

隨着時間推移,東漢時期造紙術逐漸成型發達起來,相較於笏板,用紙書寫自然更方便。

但是笏板卻也沒有正式退出,因爲這玩意兒從先秦就開始用,使用了上千年,大家也都習慣了用笏板,因此逐漸變成了裝飾物,尤其用來區別身份。

作爲禮儀之邦,古代就習慣於用衣冠的不同來區別人物的身份不同。

朝笏作爲大臣們隨身攜帶的東西,因爲執笏者的身份不同,笏板的材質也不一樣。

品階比較高的大臣,其朝笏往往都是用象牙、玉石之類製成,而品階比較低的大臣,自然就是用各種木頭或者竹片製成,朝笏成了一種禮儀物品。

古代官員上朝都會拿着笏板 最後爲什麼到了清朝就消失了 第2張

唐宋之後的朝笏

從唐朝開始,對於不同品階的人所使用的笏板,都有明確的規定,這幾乎成爲了當時朝服的一個組成結構,笏板也不是能隨便使用的。

也因爲笏板要隨身攜帶,當時也出現不少人,將笏板直接插在腰帶之中。

笏板除了之前當做備忘錄,以及之後的禮儀之用,還有個用途,那就是在上朝的時候讓大臣們將自己的正前方遮住,不能夠直視正前方的君王。

到了兩宋與明朝,上朝的時候帶着笏板成爲一種禮儀,是不能不帶的,如果忘記帶的話那就是殿前失儀是要受罰的,也因此出現了互相借用笏板的現象。

古代官員上朝都會拿着笏板 最後爲什麼到了清朝就消失了 第3張

清朝笏板消失

清朝是滿洲所建立的王朝,雖然入關後基本延續明朝的諸多舊制,但清朝仍舊大規模清除前朝的文化影響,比方說剃髮易服最爲典型。

笏板作爲前朝服飾的重要配飾,前朝的衣物都沒了,笏板自然不能再留着。

滿洲人習慣於牽馬騎射,清初的大臣們也大多是從武出身,而清朝大臣的服裝並沒有腰帶,手上拿着笏板有很多不便之處,所以將笏板給取消了。

清朝開始,用了上千年的笏板就直接消失了,這也是因爲笏板作爲之前朝代文化的一種符號爲當時所不容,而且現實中也不太方便,因此消亡。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