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秀才造反很可怕嗎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有道理嗎

古代秀才造反很可怕嗎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有道理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秀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真信那可就錯了,古代秀才造反有多可怕?

中國古代有些俗語聽起來似乎有些矛盾,比如一方面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另一方面又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後來甚至還出了一個“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俗語。

這話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因爲舊知識分子畢竟在現有的社會情況下屬於階級比較高的那種,所以他們即使是有一腔熱血,有時候也會顯得很軟弱。於是他們做事情總是搖擺不定。

古代秀才造反很可怕嗎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有道理嗎

但是,如果大家偏信這個,從而輕視古代知識分子,認爲知識分子沒有威脅的話,那可就大錯而特錯了,事實上在古代,一旦反叛者的隊伍中有知識分子加入,那對於朝廷來說將是不折不扣的災難!

爲什麼會這樣?

我先給大家講個故事,我國近現代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在1916年(當時他17歲)的時候被土匪綁架了,本來按理說是個很慘的命運對吧?然而後來的劇情是:土匪見他自寫的很漂亮,不要贖金了,非要留他當師爺,他就被迫當了幾個月師爺,地位很高,土匪隊伍大大小小都尊敬他,幾個月后土匪被招安了,他才脫身。

現在的人看到這種情況估計想法是:????這是啥莫名操作?

而在古代,這種情況是非常常見的,就是社會常態,在古代有一個基本的社會現象:社會上幾乎所有人,甚至包括土匪強盜,對於讀書識字者有一種天然的敬畏,而對於有功名者,則更是如此。

這是爲什麼?因爲古代識字率很低的,中國古代的“高端識字人口”(能寫簡單書信的人)很少有超過1/10的時候,所以,稍微認識一些字是很受人尊重的。

明代末年的時候,政府能力下降導致地方治安混亂,大大小小的盜匪團體多如牛毛,然而這些盜匪團體若是碰到讀過書的,有功名的人,一般也不會進行加害,第一反應是搶上山去做師爺,即使是李自成,張獻忠都一樣。

可能有些人就要問了,這真的撿個秀才當寶,讀書人不就會認識一點字嗎?有個鬼用,這就大錯特錯了,通常情況下,讀書人是很少原因加入這些盜匪的隊伍的,畢竟讀過聖賢書,信奉儒家意識形態。

但是,一旦某支隊伍中有知識分子加入了,這支隊伍的組織力與破壞力都將成倍放大。即使是李自成都一樣,之前只是流寇,碰到李巖之後才稍微像點樣子。

讀書人有這麼厲害嗎?這其實是你低估了識字的作用,現在雖然學歷有高低但絕大多數人認字是沒問題的,所以體現不出什麼優勢,事實上識字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土匪們之前劫掠錢財的時候,分配的方式會很粗暴,儲存後對自己的“家底”可能也很含糊,但是一旦有一個讀了書的人加入,他只要制定一個最簡單的分配方式,加以記賬,便能將這個問題解決地井井有條。

於是呢?初步有了一定的制度,這支隊伍的組織能力會大大提高;然後,由於有了知識分子的大腦,這些人對自己的實力會有更清醒的認識,這種評估能力會給他們後來的發展起到遊刃有餘的效果。

對的,這就是優勢,讀書人的加入會使得隊伍有初步制度,運轉效率提升;同時能帶來極大的信息獲取優勢,有了更多的信息,首領往往能做出更正確的決斷。

古代秀才造反很可怕嗎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有道理嗎 第2張

而若是有功名者加入,那更可怕,因爲他們在社會上是相當有威望的,一個地方有功名身份的人非常非常少,一旦他們加入盜賊隊伍,那麼對地方輿論必然有極大的震動,這支隊伍的威望也會大大提高。因爲古代絕大部分人的知識水平是非常非常低的,很容易被煽動。

知識分子在盜賊集團中的特殊作用,從《水滸傳》中的吳用也能看出,吳用在《水滸傳》中“梁山集團”的軍師,也就是首席智囊,他便是一個知識分子,雖然等級不怎麼高,只是“村中學究”,但在梁山坐穩軍師的位置也一點問題沒有。

《水滸傳》當然只是文學作品,但卻很貼近現實,吳用其實可以看成古代民間集團中的一種現象:基層知識分子往往能成爲一支民間隊伍中核心領導層中的一員,因爲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組織能力在當時都遠超一般人。

這便是知識分子的破壞力,還可以舉個例子就是洪秀全,洪秀全本人的知識水平其實不高,科舉好幾次都沒中,而且從現存資料可以看出他本人水平確實差。

但是再差,他也識字,比一般人厲害地多。而他則組織了一個奇怪的團體“拜上帝教”,這個宗教按現在觀點看來,屬於奇葩中的奇葩,幾乎不可能有人信,但在當時竟然從兩粵忽悠到湖廣,吸引大批信徒。

這就是古代的現象,民衆絕大多數都非常愚昧,最基本的信息獲取能力、判斷力都沒有,這個時候如果時局稍微動盪一點,只要有認識字的人隨便弄點東西,就能煽動一批人(最早就是“大楚興,陳勝王”),於是遍地出現各路奇葩組織,事實上,這種現象到20世紀都一直存在,剛剛解放的時候,全國都有一批反動的“會道門”,後來是國家機器的堅決清理,纔將這些殘餘的腐朽勢力(反動“會道門”)一掃而光。

當然,古代由書生直接領導的大規模起義確實不多,畢竟讀書人比較斯文,而且思想通常受儒家影響比較深刻,而且某種程度他們在“象牙塔”裏,組織能力確實不如一些“江湖領袖”;但一旦他們加入了別人的隊伍,那同樣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