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打仗身上肯定很熱 古人爲什麼不能立即脫盔甲

古代打仗身上肯定很熱 古人爲什麼不能立即脫盔甲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打仗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人打完仗,爲何即使再熱也不能立即脫盔甲?

1368年,已然蕩平南方羣雄的朱元璋,終於決定誓師北伐。而這一戰,將給統治中原長達90餘年的暴元王朝,帶來最後一擊。

古代打仗身上肯定很熱 古人爲什麼不能立即脫盔甲

不出意外,領頭的將領自然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徐達和常遇春。在朱元璋看來,在自己的數十萬大軍中,根本沒有人能和他倆相提並論。就如他所評價的:

“今諸將非不健鬥,然能持重有紀律,戰勝攻取,得爲將之體者,無如大將軍達。當百萬之衆,勇敢先登,摧鋒陷陣,所向披靡,無如副將軍遇春。”

從作戰風格上看,常遇春和徐達是截然不同的。徐達擅長排兵佈陣,精於謀略,一板一眼,總能以堂堂之陣壓垮對手,是韓信式的統帥;而常遇春則擅長披堅執銳、衝鋒陷陣,總能以無法阻擋的暴力摧垮敵軍,是項羽式的鬥將。

徐達就像鐵氈,常遇春就像是錘子,兩位大將軍優勢互補、珠聯璧合,最終讓朱元璋實現了由乞丐到皇帝的奇蹟般的飛躍。

正所謂“自古美人嘆遲暮,不許英雄見白頭”。就當常遇春完成了掃北任務,從秋風蕭瑟的塞北返回金陵之時,卻突然暴死,年僅39歲。常遇春年輕力壯,力大無窮,卻爲何會在壯年時突然死去呢?

一、傳奇般的會面

古代打仗身上肯定很熱 古人爲什麼不能立即脫盔甲 第2張

常遇春早年曾是一個不入流的山賊,曾在濠州盜賊劉聚手下當嘍囉,過着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的生活。若是太平年間,常遇春免不了遭到官府追捕,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的結局。然而在亂世,盜賊反而是一種最有前途的職業。例如在隋末,以徐懋功、單雄信、秦叔寶、牛進達等人爲首的瓦崗羣雄,一開始不就是一羣燒殺劫掠盜賊嗎?但當他們被李世民所收編,卻紛紛封妻廕子,都做了尊貴的國公。

雖然每天“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然而常遇春卻每天都覺得很不爽。做山賊雖然快活、自在,但終歸是有今天、沒明天。要想有保障,必須得進入體制內,找個粗壯的大腿抱一抱。

對於自己,常遇春是非常有自信的,他的硬性條件是十分突出的。《明史》記載:

“(常遇春)貌奇偉,勇力絕人,猿臂善射。”

自古名將,大多善射。古之名將,諸如李廣、薛仁貴等人,就都是猿臂善射之人。

常遇春見劉聚滿足於“山大王”的生活,覺得跟着他沒有什麼前途,配不上自己一身的本領,因此他決定另找出路。

當時,他聽說濠州附近有一支義軍,經常打勝仗。他們的首領姓朱,名元璋。這個朱元璋不僅智謀過人,而且禮賢下士、求賢若渴,不失爲一個好去處。於是常遇春偷偷溜下來山,到處打聽朱元璋大軍的下落。

很快,常遇春便追隨着朱元璋的腳步來到了和陽城。當時是中午,常遇春覺得有些睏倦,於是在田間睡了一覺。就在這時,常遇春卻做了一個夢,夢中一個手持鋼盾的金甲神人對常遇春叫道:“你的主人到了,還不去迎接!”

於是常遇春立即驚醒起身,而巧合的是,朱元璋剛好帶領部隊從這裏經過。於是常遇春拜伏在朱元璋腳下,希望投靠他的義軍。

對於這個唐突的大漢,朱元璋一開始並不感冒,而是嘲笑道:“汝特飢來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

簡單翻譯來就是:“你是肚子餓了,來我大軍混飯吃的吧!我的大軍可不留你這樣的人。”

在常遇春的一再請求之下,朱元璋終於鬆了口:“我正好要渡江,如果立下功勞,我就收留你吧!”

就這樣,常遇春在朱元璋的譏笑之中開啓了他傳奇般的軍事生涯。他的功勳,將震懾古今。

當時朱元璋兵臨太平,元軍在對岸嚴陣以待。當時長江風高浪急,對面皆是敵人的精兵強將。義軍進攻了數次,卻連個灘頭陣地也打不下來。

就在這時,常遇春卻主動請纓,要求擔任先鋒。朱元璋一想,反正戰事焦灼,也沒什麼好辦法,權當“死馬當活馬醫”吧!於是同意了常遇春的請求。

然而讓朱元璋驚訝的是,常遇春說什麼也不肯帶兵,非要自己單槍匹馬出戰。朱元璋拗不過常遇春,於是同意了他這個不算合理的請求。

其後,常遇春獨自駕駛一艘小艇,順着江水,飛一般地靠近敵人的陣地。元軍見狀,紛紛拿着三丈長的超級長矛進行阻擋。義軍屢攻不克,就是因爲這種長槍陣的阻擋,士兵們根本無法近身。

然而常遇春豈是凡人,他一把握住敵人的長矛,然後做出了一個撐杆跳的動作,一下跳到了岸邊。由於元軍大多手持長矛,最怕的就是近身。常遇春在敵羣中大開殺戒,連續擊斃數名元軍。其餘敵軍見狀,嚇得落荒而逃。

朱元璋見常遇春已經得手,於是催促士兵們趕緊渡江接應。就這樣,義軍成功地攻克了太平,爲他攻佔江南重鎮集慶奠定基礎。事後論功行賞,立下頭功的常遇春被任命爲“先鋒府總管”。

二、神勇無敵常遇春

常遇春一鳴驚人之後,他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可謂是直線上升。每次作戰,常遇春幾乎必爲先鋒。真可謂所當者破,所擊者服。因此,朱元璋將統帥徐達任命爲大將軍,而常遇春則爲副將軍。

雖然常遇春比徐達大兩歲,但在作戰中,他對徐達的指揮卻從來說一不二,毫無怨言。在具體作戰中,老成持重的徐達以正兵與對手相持,在敵陣之中製造破綻;而善於衝鋒陷陣的常遇春則抓住這些破綻,以奇兵進行猛突,最終大破對手。

在與陳友諒的作戰中,常遇春多次身先士卒,立下奇功。在決定朱元璋集團命運的鄱陽湖之戰中,朱元璋曾屢次犯險。

從兵力對比上看,朱元璋手下僅有20萬人,戰船都爲小船;反觀陳友諒,手下足有60萬之衆,座下皆爲可載千人以上的艨艟鉅艦。

到了作戰的中期,朱元璋幾乎爲敵軍所擒。在陳友諒帳下,有一個名叫張定邊的猛將,此人是陳友諒幼時的玩伴,可謂是勇冠三軍。

在鄱陽湖戰役戰局出現僵持狀態後,張定邊決定實施他的行動。張定邊率領他的旗艦和兩艘副艦從陳友諒水軍陣型中駛出,陳朱兩軍都以爲他是出來巡航的,並未在意,誰知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在順風的加持下,張定邊竟突然向朱元璋的旗艦疾馳而來。朱軍諸艦見狀不妙,於是紛紛出面阻擋。誰知張定邊的戰艦噸位太大,朱軍戰船紛紛被撞碎、撞沉,大將韓成、陳兆先、宋貴等人相繼斃命。

古代打仗身上肯定很熱 古人爲什麼不能立即脫盔甲 第3張

朱元璋發現情況危急,於是命令船工立即調轉船頭避讓,然而忙中粗錯,由於轉舵太急,船隻竟然擱淺!眼看着敵人的艨艟越來越近,朱元璋已經做好了被殺的打算。

就在這時,常遇春的戰船卻拍馬趕到。雖然主公危如累卵,但是常遇春卻依然不慌不忙。他轉頭詢問左右:“誰是張定邊?”在屬下的指引下,常遇春很快便發現了正在船頭進行指揮的張定邊。隨後他舉弓搭箭,隨着一聲霹靂驚羽,張定邊中箭而倒。雖然張定邊身着重甲,卻依然被常遇春的破甲箭所傷。由於張定邊退出了指揮,他的戰艦也慌忙撤退,朱元璋就這樣撿回了一條命。

功高莫過於救駕,在鄱陽湖之戰中,常遇春再次立下了頭功。朱元璋脫險後,朱軍越戰越勇,很快便將陳友諒擊潰。《明史·常遇春傳》記載:

遇春乃溯江而上,諸將從之。友諒窮蹙,以百艘突圍。諸將邀擊之,漢軍遂大潰,友諒死。師還,第功最。

作爲先鋒,常遇春即使逆水行舟,也讓陳友諒的大軍無法阻擋。無可奈何之下,陳友諒只好帶着百餘艘戰艦突圍,常遇春率衆邀擊,最終大破敵軍。最終,陳友諒中流矢而死,陳漢王朝就此破滅。常遇春因功受賞,得金帛田地甚厚。不久,升爲平章政事,其地位僅僅只低於徐達。朱元璋誇讚他說:“當百萬衆,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七月,常遇春先是隨徐達率軍攻佔廬州。接着,又與鄧愈會合征服江西的新淦、吉安、贛州、南安等郡縣,嶺南韶州、南雄等地望風降附。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朱元璋以徐達爲大將軍,常遇春爲副將軍,率兵二十萬東征張士誠。按照朱元璋的部署,徐達、常遇春的大軍先攻取了湖州和杭州等地,翦除了張士誠的羽翼,平江(今蘇州)孤立無援,經過長達十個月的圍攻,平江城破,張士誠敗死。常遇春以功進封爲鄂國公。

三、常遇春得到信用的祕密

古代打仗身上肯定很熱 古人爲什麼不能立即脫盔甲 第4張

常遇春之所以得到朱元璋的信用,絕不僅僅只是因爲他能攻善戰。同時也是因爲他對朱元璋赤膽忠心,緊跟上司的路線,甘當朱元璋的黑手套。

很多明史愛好者都瞭解,常遇春爲人殘暴。攻下城池之後,常常會縱兵屠城;大批俘虜敵軍之後,又往往會殘殺戰俘。

據《明史·徐達傳》記載,常遇春和徐達在池州設伏大敗陳友諒,殲敵一萬,擒了三千敵軍。常遇春對徐達說:

“這些部隊都是勁旅,不殺掉他們必然有後患。”

結果,就在徐達向朱元璋打報告詢問的時候,常遇春就已經把俘虜活埋了一半。其後在九華山之戰中,常遇春又俘獲了4000多名敵軍,常遇春又再次將敵軍全數活埋。

因此,朱元璋多次告誡常遇春:“攻克城池不要殺太多人,如果沒有百姓,就算得到土地又有何用?”然而殺紅了眼的常遇春哪管那麼多,還是照殺不誤。

然而當我們仔細讀史書,卻又發現了漏洞。既然常遇春對徐達言聽計從,爲何又會不聽徐達的將領,執意殺俘?朱元璋三令五申不得屠城,然而常遇春卻爲何又三番五次的殘酷“洗城”,而且還沒有得到任何懲罰?

古代打仗身上肯定很熱 古人爲什麼不能立即脫盔甲 第5張

很顯然,這只不過是君臣之間在演戲。在古代戰爭中,就免不了要屠城殺俘。之所以要殺俘,是因爲過多的戰俘難以管束,容易譁變,還消耗原本就不多糧食;至於屠城,則是爲了懲罰守城軍民的反抗,同時通過縱容士兵劫掠、強姦、屠殺來維持士氣。

對於這些見不得人的事,朱元璋自然不好親自下令。至於壞人,當然是由臣子來做。古語有云,殺降不祥。朱元璋的將領們都不願背這個黑鍋,然而殺人如麻、似乎具有反社會人格的常遇春卻甘之如飴,領導要他做啥,就做啥。有些時候,史稱“仁厚”的徐達也會幫着屠殺俘虜。

就如明代學者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卷八十六《詔令雜考二》所載:

“癸末,吳王親筆:差內使朱明(這個名字好諷刺)前往軍中,說與大將軍左相國徐達,副將軍平掌常遇春知會,十一月初四日捷音至京城,知軍中獲寇軍及首目人等陸萬餘衆,然而俘獲甚衆,難爲囚禁,今差人去,教你每軍中將張軍(張士誠)精銳勇猛的留一二萬,若系不堪任用之徒,就軍中暗地去除了當,不必解來。但是大頭目,一名名解來。”

當時,朱元璋剛剛擊破張士誠,俘虜六萬餘人。吳王朱元璋卻偷偷下旨,以“難以囚禁”爲由,進行大規模的殺俘行爲。也就是“精銳勇猛的留一二萬”,不堪任用之人則全部暗地裏處死。也就是說,徐達和常遇春要爲朱元璋屠殺四到五萬人,其殘酷程度簡直駭人聽聞。

由此可見,朱元璋信用常遇春和徐達,絕對不是沒有原因的。硬仗,他們願意打,而且能夠打贏;幹髒活,兩人也能幹得乾淨利落。

罵名由常遇春背,而朱元璋不僅脫個一乾二淨,而且還會不疼不癢地罵常遇春幾句:“常遇春是個好同志,但就是喜歡屠城殺降。”

四、常遇春暴死之謎

古代打仗身上肯定很熱 古人爲什麼不能立即脫盔甲 第6張

常遇春戎馬一生,他作戰方式十分有特點,那就是喜歡單騎衝陣,即使做了數十萬大軍的統帥,常遇春也依然改不掉這個習慣,朱元璋跟他說了很多次,但就是不聽。或許常遇春非常沉迷於這種以身犯險,腎上腺素激增的快感。

在青年時期,這一習慣能給常遇春帶來功名;但在到了中年,這種戰法卻能要他的命。

1367年,朱元璋誓師北伐,將要“驅逐胡虜,恢復中華”。於是,他聚集25萬大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徐達帶領,直取中原;另一路由常遇春帶領,直撲山東。在剪除元代兩翼之後,再兩路合兵,圍困大都。

出征前,朱元璋再次告誡常遇春:“你打仗太喜歡身先士卒,如今帶着百萬大軍,豈可像小校一樣廝殺”。然而常遇春哪裏肯聽。

洪武元年四月,明軍在洛陽的塔兒灣與元軍遭遇,。不走尋常路的常遇春再一次“犯渾”,竟然拋下大軍,單騎衝擊敵陣。元軍見狀,立即派出20多騎士前來圍攻。

蒙古騎兵,冠絕天下。20多名騎士,諒誰也不好對付。誰知常遇春神勇無雙,一口氣殺掉了數人。後面的明軍見主將如此神勇,於是趁勢進行掩殺,大破元軍。在洛水之北擊潰元軍五萬,俘獲無算。這一仗,佔領了河南和潼關,奪取了陝西的門檻,爲攻取元大都創造了極爲有利的形勢。

1368年7月,徐達攻破通州,大都的門戶大開,元順帝大驚失色,帶着太子和后妃倉皇逃到塞外。半個月後,常遇春攻佔大都,按朱元璋的意思,改大都爲“北平”。

大都被攻克後,不甘失敗的殘元勢力在派丞相也速的帶領下進行反撲。於是徐達命令常遇春帶領步騎1.8萬人進行阻擋。

疲憊不堪的常遇春不辱使命,一路追亡逐北,大破元軍,並且攻佔了元代在漠南的陪都——開平,繳獲車萬輛、馬三萬匹、牛五萬頭。

古代打仗身上肯定很熱 古人爲什麼不能立即脫盔甲 第7張

戰役結束後,常遇春帶着戰利品北返。在經過柳河川的時候,體壯如牛的常遇春卻意外暴死,年僅39歲。

聽聞常遇春英年早逝,朱元璋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頓時間潸然淚下。於是他提筆寫詩一首:

“朕有千行生鐵汁,平生不爲兒女泣。忽聞昨日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溼。”

朱元璋一生心硬如鐵,即便是兒女去世,也不怎麼流淚。但他聽說常遇春暴卒,也不禁淚流滿面。由此可見,朱元璋對於常遇春的死,有多麼的震驚。

在很多人看來,常遇春死的蹊蹺,因此也涌現了非常多的陰謀論。衆所周知,朱元璋曾大肆誅戮功臣,因此有好事者認爲,常遇春死於朱元璋的毒害,乃是“鳥盡弓藏”。

在筆者看來,這並不可能。因此明代建立之初,朱元璋並沒有顯得非常絕情。他誅殺功臣,還要等到太子朱標意外身死之後。況且當時殘元勢力仍然很強,朱元璋不大可能自毀長城。

還有人說常遇春是因爲殺降屠城得到的報應,畢竟“殺降不祥”,常遇春死於他的戾氣。但這是迷信的說法,不足爲據。

根據史料記載,常遇春死於一個特殊的疾病,那就是“卸甲風”。

所謂“卸甲風”,就是軍人在長時間穿甲戰鬥之後,由於沉重的鎧甲導致身體散發的熱量和汗液無法及時排出,身體得不到降溫。加之戰鬥過程中腎上腺激素飆升,心跳急劇加快,致使血液流動速度加快,血管膨脹。尤其是表層毛細血管血液流量,會爲了讓身體降溫而在短時間內增加。

同時戰鬥的疲勞還會消耗大量氧氣,使得人容易出現缺氧的情況。大量的流汗,同時也加劇了體內微量元素的流失。而這樣一來,很容易造成中風。

常遇春結束開平之戰時,已經是七月份。內蒙古的夏季,溫差很大,白天炎熱,晚上又比較寒冷。常遇春凡事親力親爲,遇到敵人必然親自衝鋒陷陣。爲了追逐以騎兵爲主的蒙元部隊,常遇春常常數天不卸甲,居無定所、食無定時,身體疲勞無比。戰鬥結束後,常遇春貪圖涼快,不顧渾身的汗水,將盔甲脫了個精光。

古代打仗身上肯定很熱 古人爲什麼不能立即脫盔甲 第8張

當時的常遇春已經到了中年,身體素質不如年輕的時候。由於常年身先士卒,渾身都是傷病。加之常遇春飲食不加節制,身體已經發福。從常遇春留下的畫像來看,常遇春已經成了一個大肚的漢子,很容易引發高血壓以及其他的心血管疾病。

傷病、舊傷、疲勞、肥胖再加上突然的着涼,貿然脫去盔甲的常遇春一下子就得了中風、腦卒中,在短時間內暴亡。

常遇春的遭遇,即使在現代也不乏其例。例如在2021年的湖南株洲,就有一個24歲青年因運動完立即喝涼水而猝死,這是不得不防的。正如清朝中醫石天基所說:

“風邪之傷心也,入筋透骨,如油拌麪,進易出難。所以古語云:‘避風如避箭’,極言其害大,謹防也。”

出於對常遇春的懷念,朱元璋追封他爲開平王,兒子常茂繼承了他的爵位,成爲大明開國六公爵之一。不過由於子孫不肖,常茂很快就被朱元璋奪爵,“憂死”於雲南。後來常氏一族被藍玉案所牽連,竟然不知所蹤。

在筆者看來,常遇春暴死或許也是一種幸運。以他的功勞和性格,朱元璋自然會非常忌憚他。若活到藍玉案的時候,常遇春自然躲不過那一刀,誰叫藍玉是他的小舅子呢?在暴風雨到來之前,他溘然長逝,雖然遺憾,但也無法掩蓋他成爲大明的戰神。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