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反清復明的失敗付出沉重的代價,但卻鑄就了中國的脊樑。

反清復明的失敗付出沉重的代價,但卻鑄就了中國的脊樑。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崇禎17年,在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後,明朝皇帝崇禎帝不甘受辱,遂在斬殺妻女,送走太子之後,煤山自刎,自此明王朝正式滅亡。

而甲申國變後,沉寂多年的南方也正式被捲進了戰爭的漩渦,無數漢人不滿滿清韃子的統治,也不願當漢奸或順民,於是無數的忠臣烈士奮起反抗,拉開了南方反抗滿清鬥爭的序幕。

這其中,兩廣人民的抵抗尤其激烈。

反清復明的失敗付出沉重的代價,但卻鑄就了中國的脊樑。

南明建立後,弘光政權根本不敵滿清騎兵的進攻,南京等地隨即失陷,此後南方的廣州就成了抵抗滿清鐵騎的重要據點。

事實也證明,廣州要堅挺的多,在長達十個月的圍攻之下,廣州軍民依然在前無援兵、後無退路的情況下奮戰到了最後一刻,而這也讓滿清士兵們感到十分憤怒,在破城之後,不惜做出了屠城泄憤的舉措。

當然,這也不是滿清鐵騎第一次屠城了,在此前,他們一向都是對敢於抵抗的人民進行屠城,想要用屠刀來讓漢人屈服。

在滿清攻佔廣州的十二天裏,滿清民衆一共誅殺了40-60萬的軍民。八旗軍向來覺得自己的屠刀戰無不勝,因而寄希望於用屠刀征服一切。

反清復明的失敗付出沉重的代價,但卻鑄就了中國的脊樑。 第2張

當時在廣東的歐洲傳教士也親眼目睹了血腥的屠殺,衛匡國神父自己的《韃靼帝國戰記》記載:屍體堆積成了山脈一般,綿延不絕,遍地的死人。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從死人堆中找到母親的屍體吮吸乳頭。絲毫不知道母親已經死了。八旗軍焚化死者屍體後,骨灰堆積成了山脈,一直到19世紀,荷蘭人到達廣州時,還能看見這座骨灰山。

有記載此次戰役,滿賊屠殺廣東居民超過40萬人,廣州幾乎被摧毀殆盡。

沒想到,儘管如此,在兩廣地區,戰爭依然是打了三十多年。

反清復明的失敗付出沉重的代價,但卻鑄就了中國的脊樑。 第3張

而張家玉、陳邦彥、陳子壯三人,更是反抗滿清入主中原的忠臣烈士。也都是嶺南有名的文人。他們最後也被合稱爲嶺南三忠。

張家玉早在弘光帝被害之後,即立誓要驅除韃虜,在隆武皇帝即位之後,此人更是親自率領大軍,與滿清軍隊交戰。

三人在廣州之戰時,更是生死相隨,當時他們聚兵一出,打算分進合擊廣州附近的清軍。到後來,張家玉與滿清廣東提督李成東交戰,雙方也是大戰了十日,張家玉在彈盡糧絕身負重傷的情況下自刎。

而陳邦彥,在廣州之戰失利以後,淡然帶兵繼續反抗滿清,並且一度與陳子壯成功伏擊了滿清軍隊。

然而,寡不敵衆、力量單薄是這他們所率領義軍的通病,在當時,滿清的軍隊戰鬥力十分強悍,並且有了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洪承疇這些能征善戰的“漢奸”帶兵,在此情況下,多難以有勝算。而陳邦彥和陳子壯,最後也都是被俘後慘死。

反清復明的失敗付出沉重的代價,但卻鑄就了中國的脊樑。 第4張

然而筆者想要說的是,他們雖死,但中華精神卻不滅,這種敢於反抗強大敵人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去永遠銘記的。

在兩廣地區,三十多年的反清復明的戰爭,雖然讓鮮血遍地、白骨累累,但終究讓滿清膽寒,鑄就了中國的脊樑,也成了活人的驕傲,偉人的豐碑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