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勢不可擋:周世宗柴榮如何三徵南唐一展抱負?

勢不可擋:周世宗柴榮如何三徵南唐一展抱負?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終於,在公元959年6月29日殘陽如血的日落時分,因連年征戰、積勞成疾的柴榮,帶着他的抱負,帶着他的遺憾,永遠離開了人世。在當時中原如此紛繁複雜的形勢下,北宋僅用了20年便完成統一。這固然離不開趙匡胤的英明決斷,但更重要的是柴榮接手的後周政權國力強大,統一之勢已不可阻擋。如果不是柴榮英年早逝,柴榮不僅有可能更早地實現國家統一,而且極有可能收回幽雲十六州。

勢不可擋:周世宗柴榮如何三徵南唐一展抱負?

網絡配圖

顯德三年(956年)一月,發丁夫十萬城京師羅城。柴榮下詔親征南唐,派李谷、李重進、趙匡胤等戰將出徵。後來發現李谷怯懦,李重進戰無不克,遂將李谷調開,任命李重進爲淮南道行營指揮使,從而大敗唐軍,取滁、揚、秦、光、舒、蘄六州。後因雨季來臨,留李重進軍圍攻壽州,五月班師回京。五月,柴榮徵集工匠“於大梁城西汴水側造戰艦數百艘,命唐降卒教北人水戰。數月之後,縱橫出沒,殆絕唐兵。”七月,皇后符氏薨於滋德殿,終年二十六歲。8月,端明殿學士王樸撰成新曆上之,命曰《顯德欽天曆》,並開始行用。王樸於九月升任尚書戶部侍郎,樞密副使。十月,葬宣懿皇后於懿陵。詔“漳河以北都縣,並許鹽貨通商,逐處有鹹鹵之地,一任戶煎煉。”趙匡胤晉升爲匡國軍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躋身於後周大將行列。十一月,放華山隱者陳摶歸山。柴榮說“帝素聞摶有道術,徵之赴闕,月餘放還歸隱。”十二月,故襄邑縣令劉居方在任廉潔,死後贈右補闕,子劉士衡賜學究出身,以獎廉吏。

顯德四年(957年)一月,詔天下見禁罪人,除大辟處,一律釋放。準兵部上書張昭上言“編修太祖實錄及樑、唐二末帝實錄。”二月,柴榮再次親征南唐,攻破南唐援軍紫金山寨,克壽州。消滅唐軍四萬人,獲船艦數百艘,錢帛器械無數,車駕發下蔡還京。四月,故彭城郡夫人劉氏冊封爲皇后。故皇弟、皇子均贈封,故皇妹冊封。五月,李重進、向訓、張永德、趙匡胤等因功晉升官職。宰臣範質、李谷、王溥並爵邑,改功臣。樞密使魏仁浦加檢校太傅進封開國公。八月,升王樸爲樞密使,檢校太保。

勢不可擋:周世宗柴榮如何三徵南唐一展抱負? 第2張

網絡配圖

   前濮州刺史胡立自蜀回。十月,先期刺令光廣造軍士袍襦,不即辦集,命斬之。至是以小過見誅,人皆冤之。詔懸制科凡三,其一曰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其二曰經學優深可謂師法科,其三曰詳閒吏理達於教化科。不限資、見任職官,黃衣草澤並許應召。十一月,柴榮親率諸軍第三次徵南唐,攻濠州、敗唐軍於渦。遂鼓行而東,沿淮城柵,所至皆下。二月泗州守將以城降,柴榮親率水陸大軍東下,得敵艦船三百餘艘,加之周軍數百艘艦船,水陸俱奔,所向皆捷,連降濠州、漣水、亳州。

顯德五年(958年)一月,柴榮親攻楚州,遇到楚軍防禦使張彥卿的誓死奮擊,周兵死傷甚重。“拔之,斬僞守將張彥卿等,六軍大掠,城內軍民死者萬餘人,廬舍焚之殆盡。”二月,車駕發楚州南巡,破揚州,繼續擴大戰果。三月,幸泰州、廣陵、迎鑾江口,大敗敵軍。南唐主李璟遷陳覺奉表陳情,獻貢品,被迫譴人獻四州之地,畫江爲界,歲輸貢物十萬,以求息兵。柴榮悉平江北,得州十四,縣六十。南唐去帝稱號,只稱“江南國主”。令翰林學士李昉對被貢者進行復試。詔曰“比者以近年貢舉,頗事有循,頻詔有司精加試練,所冀去留無濫,優秀昭然。昨據貢院奏,今年新及第士等,所試文字或有否臧,奚命辭臣再今考覆,庶涇、渭之不雜,免玉石之相參。”

四月,車駕發揚州還京。新太廟城,遷五廟神主入於其室。五月,下詔“侍衛諸軍及諸道將士各賜等第優給。應行營將士殉於王事者,各與贈官;親的子孫,並量才錄用;傷夷殘廢,別賜救接。淮南諸州及徐、宿、宋、亳、陳、穎、許蔡等州,所欠去年秋夏稅物,並於除放。”六月,命竇儼參定雅樂。有司奏御膳料,柴榮批曰“朕之常膳今後減半,餘人依舊。”兵部尚書張昭等撰《周太祖實錄》三十卷成。七月,頒行《大周刑統》。賜諸道節度使、刺史《均田圖》。

勢不可擋:周世宗柴榮如何三徵南唐一展抱負? 第3張

網絡配圖

十月,詔淮南諸州鄉軍,並放歸農。均定河南六十州稅賦。頒行《均田圖》。詔曰“言念地徵,罕臻藝極,須並行均定,所冀永適輕重……”讓地方官吏均定田賦。並派官吏巡行諸州,丈量土地,以據田畝,定稅賦。十一月,詔翰林學士竇儼,集文學之士,撰集《大周通禮》、《大周正樂》。二月,楚州兵馬都監武懷恩,因擅殺降卒棄市。楚州防禦使張順因貪污榷稅錢五十萬,官絲二千兩賜死。詔重定諸道州府幕職令錄佐官料錢,其州縣官俸戶宜停。

歐陽修評價道“世宗區區五六年間,取秦隴,平淮右,復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而方內延儒學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禮》、定《正樂》、議《刑統》,其製作之法皆可施於後世。其爲人明達英果,論議偉然。即位之明年,廢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時中國乏錢,乃詔悉毀天下銅佛像以鑄錢,嘗曰‘吾聞佛說以身世爲妄,而以利人爲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於世,猶欲割截,況此銅像,豈其所惜哉?’由是羣臣皆不敢言。嘗夜讀書,見唐元稹《均田圖》,慨然嘆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詔頒其圖法,使吏民先習知之,期以一歲,大均天下之田,其規爲志意豈小哉!其伐南唐,問宰相李谷以計策;後克淮南,出谷疏,使學士陶谷爲贊,而盛以錦囊,嘗置之坐側。其英武之材可謂雄傑,及其虛心聽納,用人不疑,豈非所謂賢主哉!其北取三關,兵不血刃,而史家猶譏其輕社稷之重,而僥倖一勝於倉卒,殊不知其料強弱、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可失之機,此非明於決勝者,孰能至哉?誠非史氏之所及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