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中國古代是如何打貿易戰 北宋有錢就是王道,明朝靠鐵鍋

中國古代是如何打貿易戰 北宋有錢就是王道,明朝靠鐵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中國古代是怎麼打貿易戰的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孫子兵法講: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金錢之戰其實也是一種戰爭形式,只不過這種戰爭比較“文明”而已,殺人於無形。相比建國統治,中國早在兩千六百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早就有了貿易戰的先例,且比建國高明得多。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貿易戰持續不斷,爲中國積累的豐富的貿易戰經驗。

中國古代是如何打貿易戰 北宋有錢就是王道,明朝靠鐵鍋

古代市井生活

2600多年前發生的“貿易戰”

說起打貿易戰,中國人並不陌生。早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國相管仲就是打“貿易戰”的頂尖高手。齊國之所以成爲春秋五霸第一霸,除了依靠軍事力量的強大外,打“貿易戰”連連取勝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打“貿易戰”,關鍵得有錢。管仲經鮑叔牙推薦被齊桓公聘爲國相之後,採取的最主要措施就是抓錢。齊國因爲靠近海邊,有漁鹽之利,而魚也好、鹽也罷都是各國想吃的和必吃,因爲齊國利用官辦魚鹽與其他國做生意大發其財。另一個令人驚歎的生意之道是,齊國將通過戰爭得來的女戰俘以及罪犯之女統一管理起來,開起了官辦妓院,齊國“紅燈區”照章納稅,對國內外開放,火得不得了。通過各種得力的經濟措施,齊國成爲春秋初期列國最富裕的國家。

中國古代是如何打貿易戰 北宋有錢就是王道,明朝靠鐵鍋 第2張

管仲

有了錢,管仲可不閒着。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作戰的最高境界。要想在列國中稱霸,單憑軍事征服是不行的。管仲在政治上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軍事上聯合其他小國做後盾,經濟上大打“貿易戰”,讓許多國家因爲管仲的權謀吃了大虧,不得不尊齊桓公爲霸主。管種的“貿易戰”根據各國國情不同,各有不同的打法。

衡山國是一個擅長打造兵器的國家,當時各國都去採購衡山國的兵器,管仲看準時機,大量高價採購衡山國的兵器,衡山國人看到打造兵器這麼賺錢,於是全民造兵器,大發“軍火財”。沒有人願意從事農業生產了。管仲又高價收購各國的糧食,使各國富餘的糧食都流入了齊國。這樣,齊國雖然花了大價錢,但擁有了兵器和糧食,卻破壞了衡山國的經濟平衡。突然有一天,管仲下令停止收購兵器和糧食,攻打衡山國。此時的衡山國空有錢財,缺少糧食,而各國富餘的糧食都被齊國收購,不能“出口”給衡山國,齊國更不可能賣給衡山國。於是衡山國不戰而敗,俯首稱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衡山之謀”。

中國古代是如何打貿易戰 北宋有錢就是王道,明朝靠鐵鍋 第3張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互相征戰

對待臨近的魯國和樑國,管仲採用了“綈謀戰略”,魯國和樑國盛產綈這種布匹,管仲讓齊桓公帶頭穿綈做的衣服,並高價購買這兩個國家的綈,並懸賞重獎購買綈的齊國國民,於是齊國舉國穿綈做的衣服,魯、樑二國也因此大發綈財,國民皆棄種糧食而生產綈。而當綈服熱到達高潮後,管仲又突然在齊國禁絕綈布,改穿綿,並禁絕魯、樑二國的綈進入齊國,將糧食定爲違禁品不準出口到了魯、樑二國。這一下子將這兩國的國民逼入水深火熱之中,不得不臣服齊國。

對待老牌強國楚國,管仲照打“貿易戰”不誤。楚國和齊國是軍事實力、經濟實力差不多的國家,管仲看準了楚國是山水之國,盛產鹿鳥動物,於是給齊桓公出主意,“公貴買其鹿”。齊桓公聽了管仲的諫議,和對待衡山國一樣,大量採購楚國的鹿鳥,而且是高價採購。楚王不明就裏,看到發財的機會來了,命令楚民舉國抓鹿賣給齊國,大發鹿財。這一場鹿鳥交易,楚國竟然賺了齊國兩千萬銅錢。但令楚王沒想到的是,光顧抓鹿賺錢了,田地荒蕪了,楚國有大量的金錢,卻只能進口糧食。而齊國因爲囤積了大量的糧食,楚國不得不有求於齊國,把齊國推上霸主的寶座。

中國古代是如何打貿易戰 北宋有錢就是王道,明朝靠鐵鍋 第4張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互相征戰

管仲奉行的是“尊王攘夷”的國策,周天子由於沒有了那麼大的公信力,各諸侯國都不願向周王朝朝貢,造成周朝中央政府財政緊張。爲了解決這個問題,管仲也有“貿易戰”的奇招,他建議周天子嚴加管制盛產“菁茅”的地域,又下令凡跟周天子到泰山祭天和在樑父山祭地的諸侯,必須以“菁茅”作爲祭祀用的墊席,否則的話,不讓跟隨天子去祭禮天地。祭禮天地是必須的,各諸侯國趕緊花錢高價去買“菁茅”,“菁茅”的價格也因此翻了十倍,結果三天時間周天子就解決了財政經費問題,管仲的“菁茅”之謀大獲成功。

北宋靠“貿易戰”堅持三百年,熬亡了遼國與西夏?

兩宋時代,宋朝先後面臨着遼國、金國、西夏、蒙古的軍事威脅,但宋朝卻是遼國、金國、西夏四個國家中最後一個滅亡的。宋朝被稱爲“弱宋”,爲什麼會比遼國、西夏、金國活得更久,原因之一就在於“貿易戰”的成功。

衆所周知,宋真宗在遼國的軍事威脅下,被寇準逼上了前線御駕親征,取得了對遼戰爭的勝利。但勝利後的北宋卻與遼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澶淵之盟”,每年要賠遼國歲幣十萬兩,絹布二十萬匹。打了勝仗卻要賠戰敗國錢,這在歷史上也是少見的。但宋朝自有宋朝的打算,第一,抵禦遼國,需要軍費三千萬兩,跟賠償遼國的三十萬銀絹相比多得多。第二,宋遼和平之後開放了交易市場“榷場”,北宋的鐵器、瓷器、絲綢、茶葉、稻米換遼國的原材料與羊、馬、駱駝,帶來巨大的貿易順差,這貿易順差遠遠高於三十萬的歲幣與絹布。尤其是遼國向宋朝出口的優良馬匹,反過來又裝備了宋朝的騎兵,兩國近百年未打仗的結果,是經濟上拖垮了遼國,軍事上遼國也敗在新興的金國之手,最後竟然被宋、金夾擊導致亡國,遠逃中亞一帶。

中國古代是如何打貿易戰 北宋有錢就是王道,明朝靠鐵鍋 第5張

澶淵之盟

對於西夏,宋朝反其道而行之。西夏灘鹽蘊藏量,北宋雖與西夏有限開放了兩處“榷場”,但鹽卻是違禁品。北宋自己有鹽,不進口西夏的。這樣西夏的優勢無法發揮出來,那塊地方地處西北沙漠,土地貧瘠,缺糧少米,對北宋的貿易一直是逆差,從經濟上無法與宋朝抗衡。爲了對付北宋,西夏利用地利優勢掐斷了陸上絲綢之路,但北宋的“海上絲綢之路”因此興起,西夏反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經濟上嚴重依賴北宋。因爲糧食與布匹是必須品,而這正是西夏欠缺的。北宋在戰場上不行,但在經濟上卻具有天然的優勢,最後竟然逼得西夏低下頭來,最後被新興起的蒙古國所滅。

“紙製之父”張詠依靠發行“交子”解決難題

中國北宋時期的張詠,是世界上公認的“紙幣之父”。不過,這個“紙幣之父”的由來,卻是“貿易戰”的結果。

這場“貿易戰”,是宋太宗針對蜀地打起來的。起先,蜀地民衆交稅只交糧食等實物,但宋太宗爲了斂財,規定除了實物外,還要交納部分銅錢,而且,銅錢的交納比例逐年提高。這個措施造成的後果是,蜀民拿着糧食去官府兌換銅錢交稅,而官府卻藉機盤剝百姓。官府的財政問題是解決了,但老百姓卻被逼得走投無路,暴發了王小波、李順起義。朝廷派花甲之年的名臣張詠去鎮壓起義,安撫百姓。爲了解決銅錢攜帶不便的問題,張詠以當地十六家富商爲擔保,發明了一種可兌換錢幣的紙券“交子”,這種“交子”就是世界上第一張紙幣。交子的發明,解決了銅錢攜帶不便的難題,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重振了蜀地的經濟。用交子代替銅錢進行交易,爲人民經商提供了方便。蜀地問題解決以後,交子向全國乃至外國推廣,宋朝之所以成爲最富庶的王朝,張詠發明的交子功不可沒。

中國古代是如何打貿易戰 北宋有錢就是王道,明朝靠鐵鍋 第6張

南宋發行的紙幣

交子這種紙幣的原材料,最早是桑樹葉,所以目前倫敦英格蘭銀行中央的一個天井裏,種着一顆中國桑樹。它是爲紀念張詠和他發明的交子而種的。

茶馬互市,其實是中原王朝的“貿易戰”

衆所周知,茶樹是中國特有的一個樹種,茶葉不只是一種飲品,還有解毒的功能。唐代陸羽還因此寫了一本《茶經》,被尊爲茶聖。因爲茶葉是中國獨有的,因此唐宋明清等朝,利用茶葉爲“貿易戰”武器,爲鞏固邊防立下了大功,這就是有名的“茶馬互市”。

中國的西南與西北地區不產茶葉,但這些地區的居民卻很需要茶葉,史載“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則困以病”,因爲茶葉的解毒功能,這些地區的人民不喝茶葉就會生病,所以強烈要求進口茶葉。而中原地區,正好利用茶葉交換那些地區優良的馬匹。而在古代馬匹是最重要的戰備之一。唐朝實行“榷茶制”,對於茶葉只准官賣,不得私賣,茶稅是當時最重要的稅收之一;宋朝成立了“茶馬司”,明朝實行“以茶馭番”戰略,都利用茶葉換取少數民族的馬匹以裝備軍隊。用茶葉換戰馬,成爲中原王朝獲利最大的特種貿易。

中國古代是如何打貿易戰 北宋有錢就是王道,明朝靠鐵鍋 第7張

古代茶馬互市場景

所以,茶馬互市,表面上促進了中原與邊疆的貿易繁榮,實際上內藏玄機。兩邊的老百姓得利之餘,戰備卻向中原傾斜。唐朝之所以成爲“天可汗”王朝,宋朝之所以成爲最富庶的國家,明朝之所以皇帝當得硬,茶馬互市也在其中起着很重要的貿易戰作用。

張居正的“鐵鍋貿易戰”粉碎瓦剌陰謀

張居正是明朝一位優秀的改革家、政治家、名相,同時也是一位“貿易戰”大師。明朝中期面對的威脅主要是蒙元分裂出來的一支蒙古人部落政權瓦剌,瓦剌對於明朝虎視眈眈,曾經俘虜過明英宗,要不是于謙,差點將明朝滅了。因此長時間成爲明朝的心腹大患。

瓦剌與明朝進行榷場交易,除了茶葉、布匹、棉花、食糖、糧食這些生活必需品外,還希望採購到硝磺、盔甲、弓箭等“軍火物資”。當然,明朝也不傻,將這些“軍火物質”列爲禁品,不賣給瓦剌。瓦剌爲了得到這些重要的軍用物資,想了許多辦法,其中一個辦法就是申請購買明朝的“鐵鍋”。鐵鍋是生活用品,瓦剌認爲明朝沒有理由拒絕。

中國古代是如何打貿易戰 北宋有錢就是王道,明朝靠鐵鍋 第8張

張居正

但聰明的張居正很快就覺察出瓦剌人的圖謀,鐵鍋雖然是生活用品,但熔化後就成了鐵,鐵是可以打造兵器的,轉眼就能變成戰略物資。是賣給他們,還是不賣給他們?賣給他們,有疑慮;不賣給他們,影響團結,容易引發戰爭。經過深思熟慮,張居正想到了應對辦法,賣給他們,但只賣給他們廣東產的“廣鍋”,且賣給他們有附加條件,舊鍋換新鍋。這樣在數量上瓦剌的鐵鍋不增加,且廣鍋有一個特點,熔鍊技術門檻極高,不是輕易就能熔化的。買回去不當鍋使,打造兵器將付出沉重的代價,瓦剌族沒那熔化技術。

鐵鍋貿易戰粉碎了瓦剌的陰謀,又促進了雙方的貿易,明朝無形中取得了一場貿易戰的勝利。而瓦剌是啞巴吃黃連,只好單純購買廣鍋做飯吃。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