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漢朝和匈奴打了幾十年戰爭 最後爲什麼會輸的一敗塗地

漢朝和匈奴打了幾十年戰爭 最後爲什麼會輸的一敗塗地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漢朝國家的衰敗,與匈奴長達幾十年的征戰,爲何最後會一敗塗地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漢朝400年間,漢與匈奴之間的戰爭依舊連綿不斷。在漢朝與匈奴攻打的初期,漢朝竟然不得不通過和親的手段,從而維護兩方之間的和平來往。

其間,漢武帝也發動了多次大規模的反擊。匈奴也以失敗告終。

爲何最後經過數十年的積累而被匈奴打倒一敗塗地呢?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下,後漢時期漢朝的國內情形。

漢朝和匈奴打了幾十年戰爭 最後爲什麼會輸的一敗塗地

一、後漢時期

1.後來者想要居上

自從漢武帝與匈奴之間爆發了一次大型戰爭後。漢朝和匈奴依然用和親的手段維護兩國之間的和平。但是並不意味着兩國之間就停止了戰亂。

實際上,匈奴內部是有很多個部落組成部分。匈奴與漢朝達成和平協議,剩下的堅持與漢朝對抗,與漢朝在西域地區開展了十幾年的戰爭腳步。但是,在西域地區,匈奴比漢朝還要先早涉足這塊領地。

所以,漢朝屬於後來者。但這並不意味着漢朝就無法向西域進攻。曾經漢朝也廣聯繫過各國共同抵禦匈奴,從而獲取政治上的優勢。

但是,隨後的漢朝卻出現了內部新莽政權的問題,短期之內的優勢以及領導地位瞬間崩塌。衆所周知,西域是中原聯繫各國的世界窗口,所以必然是匈奴及漢朝兩族人的爭搶之地。

漢武帝時期,爲了更好地構建以漢王朝爲中心的國際情形,漢武帝選擇不斷地將自己的戰力以及經濟放往西域地區。

二者之間經過長期的競爭,最終以戰爭爲結局。在匈奴與漢王朝的戰爭中,漢王朝也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最終確立了自己在西域的地位,設立都護府的同時,也對南北道的諸國進行管理,重新開發絲綢之路,直到東段部分都允以暢通。

漢朝和匈奴打了幾十年戰爭 最後爲什麼會輸的一敗塗地 第2張

2.河西走廊的發展

在歷史書中,中國古人泛指陽關玉門關以西的邊疆土地。那麼,生活在這裏的西域人究竟是哪一個時期的人呢?

在《史記》中,西域只是西部疆土之一併沒有具體的範圍顯示,其地理位置是由漢王朝以西的國家及民族都屬於西域範圍之內。最早在公元前121年,漢王朝佔據河西走廊後纔開始接觸到西域的國家以及民族。

在此之前,河西走廊距離中原過於遙遠,人口也非常低下,但是控制成本卻很高。

在漢朝內政及經濟沒有達到一個頂峯時期,是不會將自己的勢力往該地區發展。

並且,該地區長久以來由匈奴統領,它既可以從西北部包圍漢王朝的戰略土地,也可以壟斷絲綢之路的經濟貫通。

當漢武帝決定出兵西域反擊匈奴的時候,對於河西走廊這塊區域志在必得。但是因爲當時的軍力以及經濟能力有限。

漢王朝進入河西走廊,以後的成本依然極高。

所以,漢武帝對當地的烏孫人開始遊說,希望其可以返回中原故土,一方面加強了與西域之間的關係,從而也在河西走廊中找到了盟友,共同擊退匈奴。

漢朝和匈奴打了幾十年戰爭 最後爲什麼會輸的一敗塗地 第3張

二、經濟治理模式—絲綢之路

1.在西域的戰略部署

漢武帝決定拉攏烏孫人東歸這件事情,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但是,當得知烏孫人無意迴歸中原消息以後。漢武帝決定頂住當時的河西走廊帶來的經濟壓力,發兵河西走廊。

由王朝政府直接接管當地,以此來聯絡西域各國。在河西走廊以西部分,加上匈奴共有36個國家,主要在南北道分佈。大部分的國家都臣服於匈奴的統治。並且,匈奴並不上像劇中那般野蠻。

在西域很多地區,匈奴的發展並不是靠掠奪,也是靠不斷經營得到的成果。

在當時,匈奴爲了保證自己能夠在絲綢之路持續發展經濟,也爲了維護以匈奴爲主的西域地區的治安情況向多個國家開始繳收保護保護費。

許多國家爲此依靠匈奴,從而不受其他國家的侵略。很多國家實力弱小,爲此匈收取的保護費也與國家的實力有關,並不是強行掠奪。

在漢王朝的力量決定進入西域之前,西域也有自己的治理模式,其主要也是與匈奴爲主的政治管理體系。

這36個國家大致可以分爲兩種生產模式,一種是遊牧生產方式,該民族的軍隊具有較強的戰鬥力,也是漢朝想要聯合的主要同盟。

漢朝和匈奴打了幾十年戰爭 最後爲什麼會輸的一敗塗地 第4張

他們民風兇惡,國家在36國中具有較高地位,生活習性上也與匈奴相近,同時也與匈奴之間發生過許多衝突,不過最後都被匈奴擊敗。

還有一部分是以綠洲農業爲主進行農耕的生產方式,他們有着充分的天然物料以及生活資料。這些國家規模極小,實力也很弱。

在漢朝決定深入西域東部以後與以農業爲主的綠洲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從而發展農業經濟。主要對象是以烏孫爲代表,與匈奴習性相似的國家,這些國家也與匈奴之間有着血海深仇。

2.王莽變政

漢王朝進入西域,雖然遭到了烏孫人的拒絕。但是經過鍥而不捨的遊說,烏孫人最終投靠了西漢王朝。

失去烏孫人的匈奴意識到了西漢對於西域土地的統治想法,開始不斷收攏其餘35國的人馬,想要與漢朝展開對立局面,但是漢王朝並不給西域機會。

在漢昭帝時期,匈奴反撲無果,被漢朝軍隊打得全體撤退。此時,漢朝對於西域的統治算是告一段落。

因爲在此之後漢朝內部問題極其嚴重,經濟不斷下滑,王朝之間發生了各種改革,最終以一個叫王莽的人掌握了國家政治權力,從而推翻了漢朝的統治,建立新朝。

由此,西漢王朝徹底落寞。王莽執政以後,對於西域發展的態度有很大變化。

漢朝和匈奴打了幾十年戰爭 最後爲什麼會輸的一敗塗地 第5張

原先的平等合作改爲了由上級對下級的管理方式,忽視了西域各個國家之間的獨立性。

在王莽看來,西域屬於漢朝國土,雙方不僅是合作關係其土地的最終所有權也應屬於漢朝。

由此,中原王朝對於西域的控制不斷加強,與西域各國之間發生了許多衝突,關係的惡化使得王莽不斷失去西域各國的同盟力量。

雖然在鬥爭中,多次擊退匈奴,但是匈奴也不斷的得到了西域其他各國的再次投靠。

這種強硬的政策屬於漢朝對於西域初期的改革。這也導致了漢朝在掌管西域的過程中,出現了多次權威崩塌的現象。

尤其是在西域各國再次投靠匈奴勢力的同時,漢朝軍隊在西域受到了一次巨大的打擊,最終破壞了共同合作的政治同盟關係。爲了鎮壓這種反抗力量不斷強大,王莽誅殺了三位車師國國王。

而烏孫由於地理位置偏遠,王莽對其只能採取懷柔政策。匈奴開始將精力逐漸歸集於建設西域地區的統治。甚至到王莽執政末期,中原王朝在西域遭到了匈奴以及諸國的聯合對抗。

在多次的軍事鎮壓過程中,不僅在文化上方面,甚至到政策上都出現了失誤,使得西域失去了對漢朝的信任。最終被36國聯合打壓作戰失敗,退回敦煌。

漢朝和匈奴打了幾十年戰爭 最後爲什麼會輸的一敗塗地 第6張

總結

當強大的部落開始,選擇武力南下的時候。人口的迅速增長,成爲了遊牧部落進攻中原的主要機會。

從而中華經歷了數百年的五胡之亂。匈奴在其中掌控了巨大的政治力量,在北方建立起強大的政權。

以至於整個中原地區再也無法忽視匈奴的存在。西域各國不得不在政治以及軍事上重新選擇站隊方向,甚至開始前往更加偏遠的地區獨立發展。

對於西域而言,文化和外部力量的侵入,不僅只有漢朝和匈奴。在中亞西亞南亞等其他民族也對於西域虎視眈眈,但是由於匈奴和漢朝的力量過於強大,其他各國在匈奴及漢朝強盛的同時纔沒有下手攻擊西域。

漢朝和匈奴打了幾十年戰爭 最後爲什麼會輸的一敗塗地 第7張

參考文獻:

1、《西域漢朝與匈奴之爭徹底敗北!西漢是如何一敗塗地的?》

2、《史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