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明朝開國元勳早早辭職還是難逃朱元璋的清算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明朝開國元勳早早辭職還是難逃朱元璋的清算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含義嗎,接下來小編結合歷史爲您講解。

公元前473年,在大臣范蠡、文種的輔佐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大敗吳王夫差,開啓了越國稱霸的時代。作爲復國功臣的范蠡在功成之後選擇了隱退,並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同爲復國功臣的大夫文種不這麼認同,可歷史證明範蠡是對的,不久,文種被吳王賜死。

古往今來因爲功高震主而被誅殺的功臣遍佈歷朝歷代,數不勝數。與其說范蠡的這句話像魔咒一樣籠罩在功臣的頭頂,倒不如說是人性對權力的追逐觸動了統治者的底線,最終身首異處。

大明開國功臣李善長就是一個典型。

李善長是安徽定遠人。史載“少讀書有智計,習法家言,策事多中”,可見李善長是一個讀書人。所以他應該讀過范蠡那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並深諳其中道理,但是自己卻因此而不得善終,唯一的解釋就是,在追逐權力的路上,人性是如此的貪婪,最終被貪婪吞噬。

1354年七月,朱元璋南下攻打滁州(今安徽滁州)。在行軍途中,李善長來到軍門求見,朱元璋早就聽說李善長,很禮貌的接見了他,雙方在交流的過程中頓覺相見恨晚。朱元璋問:如今亂世,先生有什麼好辦法可以幫我平定天下嗎?

李善長回答:如今天下大亂,羣雄峯起,有如秦末亂世,你應該向劉邦學習三點: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亂殺人。劉邦憑藉着三點,用了五年時間就成就了帝王之業。只要您能夠效仿劉邦,將來也一定能夠成就帝王之業。

可以說,李善長的這番話對於朱元璋而言,猶如三國諸葛亮的隆中對。亦由此可見,李善長從一開始就處在權力核心的位置。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明朝開國元勳早早辭職還是難逃朱元璋的清算

後來,朱元璋任吳王期間,李善長擔任右丞相(仿元朝例,右爲大),成爲僅次於朱元璋的二號人物。在這個位置上,李善長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朱元璋的統治區域出現一派兵強馬壯、經濟繁榮的景象。後來改革官制,不再像元朝那樣以右爲大,改以左爲大,李善長也理所當然的被調整爲左丞相。

對於朱元璋而言,李善長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臣子,在長期反元的鬥爭中與李善長建立起的友誼並不比其他將領少,同時,對於這個長自己二十一歲的老臣,朱元璋心中充滿的是敬重與感激。

洪武初年,朱元璋在冊封皇后、太子等一系列帝國大事中,李善長擔當了大禮使的重要角色。朱元璋甚至還讓李善長擔任太子朱標的太師。

一系列的事件表明,朱元璋對李善長的信任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對於李善長而言,這種無以復加的信任,是仕途坦蕩的保證,卻也是掘墓危險的開始。

大明初定,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長“授太師、中書左丞相,封韓國公,歲祿四千石,子孫世襲”,朱元璋還賜給李善長“免死鐵劵”“爾免二死,子免一死”。在朱元璋封公的六個人(其餘五個是)中,李善長名列第一。李善長更是被朱元璋比作漢代的蕭何,其風光成都在洪武功臣中絕對是首屈一指。在長期的官場生涯中,李善長也形成了自己盤根錯節的淮西官僚集團。

就在這個時候,朱元璋已經在悄然轉換自己的角色,由一名軍事統帥向帝國的領袖轉型。草根出身的朱元璋深知權力的來之不易,他如同一個老農民守護自家院子一樣,勤勤懇懇的守護着龐大帝國的每一個角落,生怕一絲權力被竊走。

洪武三年,李善長達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頂峯。老對手劉基的離退使得李善長在朝堂之上一家獨大,成爲僅次於朱元璋的二把手。加上又是皇帝的同鄉,李善長在朝堂上的權勢已經到了炙手可熱的地步,其親友勢力遍佈朝堂內外。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明朝開國元勳早早辭職還是難逃朱元璋的清算 第2張

月盈則虧。居安思危。當達到的頂峯的那一刻,李善長最應該考慮的就是如何平穩的走下來,如何能夠成爲笑到最後的人。

面對李善長一樣的老臣,朱元璋心中應該也是複雜的。一方面,這些老臣確實好用,併爲帝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另一方面,他們功高震主,是最有可能威脅皇家統治的人。這種心態,我們從朱元璋對李善長說過的一段話中可以看出:人心之一,極艱檢點,心爲身之主,若一事不合理,則百事皆廢,所以常自檢點。凡事必求至當。今每遇齋戒,必思齊整心志,對越神明。就是說,作爲一個臣子,要做到時時檢點自己,不能隨着性子亂來,凡事都要講究一個度,如果一件事情做得不好,就可能前功盡棄。

李善長不可能聽不出來這句話的弦外之音。

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長以患病爲由向朱元璋遞交了辭職報告。在李善長看來,自己退休應該是帝國的一件大事,皇上不可能輕易的批准。辭職的舉動更像是一場作秀,表明自己並不眷戀地位和權力。

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朱元璋順勢批准了他的請求。李善長致仕的消息震驚朝野,在滿朝文武看來,就在兩個月前,李善長才剛剛被奉爲國公,現在卻要回家養老,着實令人眼花繚亂。

李善長就這樣退休回到老家安徽定遠。朝廷賞賜土地若干,賞給一百五十戶人家爲他守田,佃戶一千五百家,依仗衛士二十戶。對於一個退休的老人而言,這樣的物質應該算得上是不錯了,如果李善長能夠在此刻開始安安分分的養老,或許能夠得以善終,但他沒有。

就在李善長回鄉的第二年,清冷的歲月讓曾經執迷權力的他寂寞難耐,這種精神上的寂寞不是物質能夠彌補的。昨日還是帝國首屈一指的權臣,如今卻如同一個普通的老農民一樣在田間地頭度過晚年,空有滿腔如少年般的熱血,卻無用武之地。

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的李善長,連着向朱元璋發了幾道奏疏。其內容大致一樣:自己病已經好了,身體恢復的也不錯,還能夠爲帝國的發展做出貢獻。

如果朱元璋要用李善長,當年就不會同意李善長致仕,如果不用李善長,那就不是幾道奏疏能夠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李善長的勢力已經遍佈朝野,再加上要重回權力中樞的這封信,這讓異常神經敏感的朱元璋不得不聯想到謀逆二字。

作爲答覆,朱元璋安排李善長主持安徽鳳陽主修宮殿。朱元璋這樣做,很大程度上就是想讓李善長遠離權力中心。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明朝開國元勳早早辭職還是難逃朱元璋的清算 第3張

洪武九年,朱元璋將女兒臨安公主嫁給李善長的兒子李淇,並封李淇爲駙馬都尉。李善長奉命進京主持婚禮。昨日左丞相,今日皇家親。此等榮耀,李善長應當滿足。他此時應該明白,自己已經沒有機會再去染指帝國中樞權力。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同鄉找到李善長,這個人就是胡惟庸。談笑之間,李善長深深喜歡上了這個精明能幹的年輕人。不久,胡惟庸將女兒嫁給李善長弟弟的二兒子李佑。李、胡關係更近一步。憑着滿腹才華和精明能幹,以及李善長的運作下,胡惟庸短短几年時間就成爲朝廷上炙手可熱的人物。

直至1380年,御史中丞塗節向朱元璋告發胡惟庸謀殺劉基,接着再告胡惟庸謀反。很快,在朱元璋的示意下,審查結果出來了,胡惟庸“謀反屬實”,同時,御史中丞塗節和御史大夫陳寧作爲胡黨嫡系難辭其咎,一併問斬。朱元璋借題發揮,不斷擴大胡惟庸案,直至1390年,牽扯到胡惟庸案的功臣有一公二十侯,其中連坐、死罪、黥面、流放的人有數萬人之多,朝中文官幾乎洗劫一空。這就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胡惟庸案。

即便是此時,如果李善長能夠看清時務,安安分分的吧自己擺在一名老農民的位置上,應該還能夠留下一條命。可惜,他沒有。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定遠老家房子的一段牆體倒塌,李善長給曾經戰友湯和寫了一封信,借用三百名士兵修葺倒塌牆體。就在300名士兵出發的同時,湯和爲了自保,一封發往京城的告密信也同時發出。在洪武年間這樣的高壓政治態勢下,尤其是對於“謀反”尤其敏感的情況下,不論以什麼名義借用三百名士兵,都屬於容易令人產生聯想的行爲,更何況,借用士兵的人是曾經的朝廷重臣,很容易讓人將這種行爲與謀逆聯想在一起。

不久後,李善長的一個遠房親戚丁斌犯罪被流放。丁夫人找到李善長痛哭一番,請求解決兒子。李善長應該是出於長者的心態給朱元璋寫了一封信,大意是,懇請陛下看在老臣當年微弱之功的份上,給丁斌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這封信,成爲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朱元璋立即派左都御史詹徽徹查丁斌案。從朱元璋隻言片語的交代中,詹徽揣摩到了聖意。

很快,丁斌供出李善長謀反,其中有兩個細節足以致死李善長。其一,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與胡惟庸共同謀反。其二,胡惟庸曾經找過李善長“共謀大事”,李善長說,我已經老了,“汝等自爲之”。等於是默許了胡惟庸謀反。

1390年春天,李善長因參與胡惟庸謀反,賜死。夷滅三族。

毫無疑問,李善長的死是一起冤案。正應了那句話,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至於爲什麼死、有什麼作案動機、案件取證是否真實等等,都不重要。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明朝開國元勳早早辭職還是難逃朱元璋的清算 第4張

李善長死後的第二年,五品郎中王國用上書朱元璋,大意是:李善長和陛下是一條心的。生是國公,死後會封王。兒子娶了公主,親戚做了大官,位極人臣。他沒有必要爲了成敗尚未可知的造反去冒險。有人說他想輔佐胡惟庸,更是沒有道理的,試想,一個人愛自己的孩子甚於愛自己的侄子。李善長與胡惟庸是侄兒親戚,與陛下則是親子親女結親。即便是輔佐胡惟庸造反成功,他無非也是封國公,兒子娶公主而已,不會比今天更加的富貴顯赫,況且,李善長難道不知道天下是不能僥倖取得的嗎?

朱元璋看完後,默然不語,沒有怪罪王國用。王國用說的“出萬死以取天下,勳臣第一”正是對李善長功績的褒獎,這也是李善長被誅的原因所在吧!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