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狡兔死,走狗烹“ 爲何清朝沒有像明漢那樣殺開國功臣?

“狡兔死,走狗烹“ 爲何清朝沒有像明漢那樣殺開國功臣?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封建王朝的更迭,無一例外都是在暴力和血腥中完成的。伴隨着暴力和血腥的更是一幕幕人間悲劇和後來統治者對前朝人文的無情摧毀,這也對一個擁有世界最爲精彩燦爛的歷史文化之國度的極度諷刺。而較之毀滅前朝人文更讓人不可理喻的是對本朝開國元勳的詆譭與屠殺。而且這屠刀並不是僅伸向一兩個人,而是那些與開國皇帝打共同天下的“老哥們兒們”能倖免於難者寥寥,這恐怕真的是古代封建帝國獨一無二的特色之一。

說起對開國元勳的無情無義,絕冠羣“龍”的絕對是明太祖朱元璋,緊隨其後的就是漢高祖劉邦。這兩位從最初出身到創業歷程都有幾分類似的創業之君,在對待“大是大非”的態度和處事風格都極其類似,正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所以相比之下,像宋太祖趙匡胤那樣,能夠做到“杯酒釋兵權”的絕對是可以堪稱佳話了。

“狡兔死,走狗烹“  爲何清朝沒有像明漢那樣殺開國功臣?

雖然歷史上有無數兔死狗烹之先例,但是我們卻很驚訝地發現,大清王朝居然沒有這種“卸磨殺驢”的不人道事件,這是什麼原因?難道是大清王朝開國之君是信奉慈悲爲懷之人?還是另有他因?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大清王朝的開國之君絕對不是什麼信奉慈悲爲懷之人,甚至可以說他們都是殺人不眨眼的魔鬼。大清王朝開國之君太宗皇太極能比其父太祖努爾哈赤稍稍“善良”一些。當然,我們在批判他們慘無人道的同時,也是要讚揚他們的英明神武,要是真沒有那“金剛鑽”怎麼可能締造一個王朝,所以毋庸置疑,他們絕對是當時劃時代的英雄人物。兜了這麼大的圈子,只想說明大清王朝之所以沒有開國元勳含冤而死,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個是努爾哈赤的重情重義,這是主觀原因,另一個是重要客觀原因,那就是“時間”。

“狡兔死,走狗烹“  爲何清朝沒有像明漢那樣殺開國功臣? 第2張

話說大清王朝奠基人太祖努爾哈赤創業之初遊歷女真部落,在自己“兵未強,馬未壯”之時,就先後結識了五位好哥們兒,這五位可不是一般人,他們對努爾哈赤可謂是忠心耿耿,更是爲後金汗國(大清王朝前身)之創立立下汗馬功勞。這五人就是後金汗國傳說中的“五大臣”,分別是何和禮(董鄂氏)、額亦都(鈕祜祿氏)、費英東(瓜爾佳氏)、安費揚古(覺爾察氏)和扈爾漢(佟佳氏)。這五人在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汗國之初地位之顯赫僅在努爾哈赤之下,即便在四大貝勒被封之初,五大臣的地位依然在四大貝勒之上,這五人之影響力可見一斑。

而努爾哈赤本人也是重情重義之人,他對這五位相當於“拜把子”的兄弟們之情感確實是非同一般,生前之禮遇自然不在話下。而在這老幾位先後去世的葬禮上,更是不難看出努爾哈赤發自肺腑之情意。在最後一位老哥們何和禮去世的時候,努爾哈赤嚎啕大哭,同時竟然“怨天”爲什麼沒有留下一位給自己送終,這在封建迷信思想充斥人們大腦的年代,說出這樣略帶詛咒自己之語,可見努爾哈赤對這五位老哥們兒的真情流露。說實話,封建社會君臣之間能夠有此情意真是難得。所以說,從情感上來說,努爾哈赤不會痛下殺手。

“狡兔死,走狗烹“  爲何清朝沒有像明漢那樣殺開國功臣? 第3張

當然對於統治者來說,最不可靠的就是情義,正所謂“伴君如伴虎”說的就是爲君者的喜怒無常和冷酷無情。那麼伴隨着這主觀情感原因的就是客觀“時間”原因了,這“時間”原因主要在兩方面:

1. 這五位大臣出現在努爾哈赤創業之初,也歿於努爾哈赤創業中途,此時也正是努爾哈赤征服和團結女真其他部落的時候,正是用人之際,在這個時候是不應該發生誅殺忠臣之類事。

2. 就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五大臣”之權力與地位逐漸被努爾哈赤的子侄們所分化與取代,特別是在“四大貝勒”成長起來,各自能夠獨當一面之後,其地位就已經超越“五大臣”,從決策權這個角度來看,四大貝勒已經將五大臣取而代之了。隨着後金汗國實力進一步增強,滿洲發展到“八旗”之時,權力進一步分化,而統領八旗的旗主貝勒都是愛新覺羅家族子孫,而“五大臣”極其後代子孫也自然而然被編入各旗籍之中,如此“五大臣”也就徹底成爲聽令於“大汗”和“貝勒”的臣子了。

而與此同時,權力被逐漸蠶食的“五大臣”也是年事已高,早已沒有當年叱吒戰場那般威風,其影響力和號召力也遠不及當年之一二,所以對於努爾哈赤乃至愛新覺羅家族來說,這五人已經沒有了任何威脅,所以自然也避免了兔死狗烹的悲慘結局了。

“狡兔死,走狗烹“  爲何清朝沒有像明漢那樣殺開國功臣? 第4張

應該說是正是這時間消磨掉了“五大臣”的權力和能力,同時也更好保護了他們,讓他們能夠得以善終,這纔是最爲主要之原因。

不管怎麼說,大清王朝建國之初並沒有發生,那種不分青紅皁白,冤殺功臣的令人髮指事件。這也是大清王朝在漫長的征戰歲月中,隊伍一直能夠保持相對團結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因爲這相對的團結穩定,才成就了大清王朝立足中原,成爲了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幾個完成“大一統”的少數民族政權之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