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翰林院學士羅欽順的一生

明朝翰林院學士羅欽順的一生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羅欽順 1465年12月8日—1547年5月13日

羅欽順(字允升,號整庵),學者,官員,江西泰和人。1492年,羅欽順中鄉試第一名。次年又考取會試第三,授任翰林院編修。羅欽順全神貫注地研究學問,他避開了所有的社交應酬。

明朝翰林院學士羅欽順的一生

羅欽順

1502年,羅欽順擢升南京國子監司業。1503年至1504年末,羅欽順與祭酒章懋通力合作,很好地改善了國子監的學風。當時,他全心苦讀“四書五經”和宋代哲學家的著作。通過長期潛心研讀這些著述,他認爲程氏二兄弟(程顥, 1032—1085年,程頤,1033—1107年),張載(1020—1077年),和朱熹(113 年—1200年)都曾研究過佛教並瞭解其本質,但當他們全面理解儒學之後,發現佛教中存在的一般性錯誤(尤其是頗具影響力的禪宗中的錯誤)極爲顯見, 以至於他們不但遠離佛教,而且還竭力去駁斥它。

在另一場合,羅欽順認爲朱熹對陸九淵(119—1192年)的批評有充分的依據。 武宗朱厚照在位的前五年中,宦官劉瑾試圖獨攬大權。1504年,羅欽順返家侍奉年邁的父親,其間他上疏朝廷請求寬延養親時間。因羅欽有違朝制,這次懇請未被恩准,但他仍滯留家中。因爲這件事,他於1508年被削去官職。兩年後劉瑾伏誅,羅欽順官復原職。

明朝翰林院學士羅欽順的一生 第2張

羅欽順

1511—1515年,羅欽順先後任南京太常少卿,南京吏部右侍郎,四年後又升任吏部左侍郎,1521年轉北京吏部左侍郎。羅欽順以誠實正直聞名,例如,任何人若想憑藉宦官書信前來請求加官晉爵,都會被他交由刑部處罰。同年(11月209日)武宗皇帝駕崩後,羅欽順受命編纂《武宗實錄》(1505—1521年的真實記錄)。在他升任南京禮部尚書不久後(1522年5月14日),羅欽順上疏請求還鄉照顧年邁的父親。

1523年5月,父親去世,羅欽順辭官回家爲父守孝。1527年,羅欽順被朝廷召回,初爲禮部尚書,後改原職吏部尚書,但他皆堅辭不就。(1527年),其致仕歸裏的請求終於得到皇帝的恩准。在其後居家二十年中,羅欽順澹泊自持,不爲世累,以八十二歲高齡壽終,贈太子太保,諡文莊。

值得一提的是,羅欽順神道碑上的銘文是由嚴嵩所撰。1724 年,羅欽順得以從祀孔廟。 羅欽順是一個極具素養的人。他每日早起前往書室“學古樓”,接受家人和弟子的問候之後,便開始讀書。羅欽順又是一個生活樸素的人。他既不在庭 院裏建造亭臺樓榭,也不會在宴會上設音樂歌舞助興,這都可以看出他不尚奢華的性格。羅欽順的家人彼此虛懷以待,體貼周到。林希元對羅欽順的人品大爲讚賞,他寫道:“先生自發身詞林,以至八座,其行已居官,如精金 美玉,無得致疵。”

明朝翰林院學士羅欽順的一生 第3張

學古樓

羅欽順的著述包括《困知記》(六卷),及詩文別集,題爲《整庵存稿》(二十 卷)。這些書籍約於1552年初次刊刻(國立北平圖書館藏有縮微膠片複本)。《困知記》後來被擴充至八卷本,和《整庵存稿》一起於1620年至1623年重新刊刻(國會圖書館有複本)。還有一部1710年版的《正誼堂全書》。七十年後這些著作都被收入《四庫全書》中。正如羅欽順本人反覆強調的那樣,《困知記》是自己潛心鑽研儒學二十餘年的思想結晶。該書包含了他的哲學思想,更爲重要的是反映了在陸王心學和佛學的衝擊下,他對儒學正統思想的勇敢捍衛。在去世的九天前,羅欽順自撰墓誌銘,將其一生總結爲致力於推究事理、存心知性,其重要著作便由此產生。

他經常後悔自己直到四十歲纔開始領悟到儒學教義的深奧和完備,而早年只爲科舉和升遷而讀書。經過二十多年的潛心研究,羅欽順確信“心”和“性”是截然不同的。既然“心”不同於 性”,那麼陸王心學的主張“心即理”和程朱理學的觀點“性即理”同樣也是大相徑庭的。

作爲學者,羅欽順以其“理氣爲一物”學說而知名,因爲這爲朱熹的“理氣二元論”提供瞭解決方法。羅欽順也以同王守仁的辯論以及對佛學觀點的有力反駁而聞名。羅王二人的辯論始自於1515年王守仁《朱子晚年定論》一書的刊行。爲強化自己的觀點,王守仁寫下這部論著,書中斷言雖然早年朱熹與陸九淵的觀點相異,但在晚年他爲自己的錯誤感到後悔,並修正自己的觀點以便同陸九淵的看法保持一致。此書一經刊行便引起了程朱學派弟子們的激烈討論,他們中的一些人寫了反駁的文章,以證明朱陸的主張實際並不相同。1520年,在寫給王守仁的第一封信中,羅欽順闡述了他對“格物”、“致知”的理解。在文中他援引最早提出“格物、致知”說法的《大學》,來說明王守仁對《大學》的理解是錯誤的。1528年,羅欽順第二次寫信給王守仁,信中討論了一些 基本的哲學問題,他不同意王守仁對“格物”的定義。不幸的是,王守仁還沒有 收到羅欽順的這封信便去世了。

明朝翰林院學士羅欽順的一生 第4張

《朱子晚年定論》

羅欽順對佛學的論述也頗爲詳盡。他引用佛經中的語句試圖加以駁斥。高攀龍曾稱讚羅欽順“自唐(618—906年)以來,排斥佛氏,未有若是之明且悉者。”

本文由【百家號/順天順地順心】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