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說的是誰?晉朝賈南風爲何能禍亂朝綱?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說的是誰?晉朝賈南風爲何能禍亂朝綱?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說的是誰?晉朝賈南風爲何能禍亂朝綱?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元康九年(299年),賈后誣告太子謀逆,而朝中大臣懾於賈氏的勢力,沒有一人反對,太子被廢爲庶人後不久,就被賈后設計害死,而讓賈后沒想到的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趙王司馬倫成爲這場博弈的最大獲利者。

今天搜史君就帶大家看看,賈后和太子之爭結束後,西晉王朝上演了一出怎樣的“好戲”。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說的是誰?晉朝賈南風爲何能禍亂朝綱?

賈后爲何敢亂政、誣陷太子?

那就是由於晉惠帝的不作爲,而賈后害死太子司馬遹之後,立馬被趙王司馬倫以謀害太子的罪名將賈后廢除,毒死。沒有了專權的賈后和雄心壯志的太子,只留下了一個愚鈍的晉惠帝,這不明擺着給這個擁有野心的趙王司馬倫上位的機會嗎?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說的是誰?晉朝賈南風爲何能禍亂朝綱? 第2張

成功上位的趙王司馬倫自封爲“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等高官,這一段歷史在《晉書》中也有記載:

“甲午,倫矯詔大赦,自爲相國、都督中外諸軍,如宣文輔魏故事,追復故皇太子位。”

在搜史君看來,趙王司馬倫給自己加封這麼多官職絕對不是在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他自封的官職有兩點已經顯示出他的野心了。

其一是“相國”這個官名,“相國”在西晉建立以來還從來沒有設置過,而曹魏後期司馬昭做的官就是“相國”,接下來就不用搜史君多說了吧。

其二是按照晉宣帝(司馬懿)、晉文帝(司馬昭)輔佐曹魏的故事,都是司馬懿和司馬昭父子二人以輔佐曹魏之名,做着代魏的事。趙王司馬倫在這時候給自己封了這麼多官職,已經是把取代晉惠帝的心思昭告天下了。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說的是誰?晉朝賈南風爲何能禍亂朝綱? 第3張

可即使趙王司馬倫給自己安了這麼多頭銜,西晉的朝堂也不可能因此穩定下來,在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之前,朝中就有聲音要立晉惠帝的兄弟淮南王司馬允爲皇太弟,如果淮南王司馬允真的上位了,趙王司馬倫不是白忙活了嗎?

爲了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不僅給自己陣營中的官員加官進爵,還封司馬允爲驃騎大將軍領中護軍,以此來籠絡司馬允。

丁酉,以樑王肜爲太宰,左光祿大夫何劭爲司徒,右光祿大夫劉寔爲司空,淮南王允爲驃騎將軍。——《晉書》

朝堂上本就是世事無常,司馬倫雖然手握兵權,但是論讓誰成爲皇室的繼承人,還是司馬允的呼聲更高一點,但司馬允真的能安安心心的當一個驃騎大將軍嗎?司馬允就真的一點野心都沒有嗎?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說的是誰?晉朝賈南風爲何能禍亂朝綱? 第4張

搜史君認爲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幾乎是不存在的,機會擺在眼前,司馬允是不可能放棄這個大好機會的。既然很多人想要推選司馬允爲皇帝,就說明司馬允絕對不是一般諸侯王,他暗中畜養死士,就是爲了推翻司馬倫。司馬倫對司馬允也是十分忌憚,所以就將他調爲太尉,解除了他領中護軍的職務,奪了司馬允了兵權。

這一段歷史在《晉書》中記載的並不詳細,搜史君是在《資治通鑑》中查閱到的。“允知相國倫及孫秀有異志,陰養死士,謀討之;倫、秀深憚之。秋,八月,轉允爲太尉,外示優崇,實奪其兵權。”

司馬倫要削掉司馬允的兵權,司馬允能願意嗎?如果司馬允真的將兵權交出去了,那就真的成司馬倫砧板上的魚肉了。

接下來司馬允就要反抗了。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說的是誰?晉朝賈南風爲何能禍亂朝綱? 第5張

孫秀派御史帶了“詔書”逼迫司馬允就範,司馬允一看這詔書上的字跡分明就是孫秀的字跡,大怒道:“司馬倫,你這是要毀了我啊!”帶着自己手下就衝了出去,大喊:“司馬倫反叛,我司馬允現在要討伐他,想要跟着我司馬允的站在我左邊。”響應的人也有七百之多,於是司馬允就帶着這七百號人一路殺向皇宮。到了皇宮宮門前,發現宮門緊閉,沒辦法進去,就轉向圍攻司馬倫的相府,和司馬倫一方激戰,雙方死了近千人還是僵持不下。最後,一名宿衛兵將領受到司馬倫部將唆使,帶了幾百士兵,謊稱“有詔助淮南王”趁司馬允不備,將之殺死。

司馬允的下場《資治通鑑》中也有詳細的記載:

“詐言有詔助淮南王。允不之覺,開陣內之,下車受詔;胤因殺之,並殺允子秦王鬱、漢王迪,坐允夷滅者數千人。

司馬允發動的事變,牽連了數千人。這場小戰役是宗室內戰的第一戰,不過此時的淮南王司馬允並沒有算在後來“八王之亂”之中。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說的是誰?晉朝賈南風爲何能禍亂朝綱? 第6張

搜史君認爲司馬允之所以呼聲高,卻鬥不過司馬倫有以下幾點原因。

(1)實力比拼:

司馬允在司馬倫下假詔書收他兵權後立馬拉起反抗司馬倫的大旗,沒有仔細分析雙方實力的差距。身爲趙王的司馬倫在賈后和太子之爭中,就充當了“黃雀”的角色,而且司馬允的驃騎大將軍、領中護軍這些職位都是司馬倫給的,司馬允和司馬倫在實力上本就不對等,司馬允唯一可以可司馬倫比一比的也就是朝廷上的呼聲了。

但是呼聲在混亂時期根本不管用,最後還是要看誰的實力強。

(2)謀士的重要性:

身爲一方諸侯,身邊要有幾個給你出謀劃策的謀士,孫秀從賈后和太子之爭中,爲司馬倫謀得了相國之位,而在司馬允和司馬倫的亂鬥中還是司馬倫的人用計謀將司馬允殺害,由此可見身邊有個謀士的重要性。

(3)懂得隱忍:

《資治通鑑》中是這麼描述淮南王司馬允的:“性沉毅,宿衛將士皆畏服之。”這裏搜史君就有疑問了。

第一說淮南王“性沉毅”,說真的搜史君真還就沒看出來。一個性格沉着的人,不可能明知道自己和對手的實力不對等還偏要明目張膽的反抗。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說的是誰?晉朝賈南風爲何能禍亂朝綱? 第7張

第二說他“宿衛將士皆畏服之。”這就很矛盾了,司馬允是因何而死的?不就是被一名宿衛將領詐稱是來支援他的,而被殺害的。宿衛將士們都畏服他了,怎麼會騙他呢?當然,不排除個別人支持司馬倫,才造成這樣的結果。

從司馬允和司馬倫之爭,可以看出司馬允根本就不懂得隱忍,司馬倫在察覺到司馬允會對自己造成威脅下他的兵權是正常反應,司馬允的反抗也並不是沒有道理,但是要反抗至少也要準備準備,分析分析實力情況,做出相應的策略,所以搜史君以爲司馬允敗的並不冤枉。

“黃雀”司馬倫在身爲“螳螂”的賈后殺掉太子後,廢除賈后,走向了歷史的前臺,而沒想到的是朝中大臣竟然支持自己的侄孫淮南王司馬允,爲了上位司馬倫可以算是費盡心機,但是他最後真的可以得償所願嗎?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說的是誰?晉朝賈南風爲何能禍亂朝綱? 第8張

搜史君認爲不可能,趙王司馬倫從一開始入局就目的不純,在賈后解決掉太子這個威脅後,打着爲太子正名的旗號,廢除了賈后自己上位,在除掉司馬允這個競爭對手後,以晉惠帝的的名義下詔,給自己加“九錫”並且擴充軍隊,明眼人都能看出司馬倫下一步就是要稱帝了。

果不其然,永康二年(301年)趙王司馬倫稱帝,改元建始。

西晉的亂世在賈后和太子之爭時就已經開啓了,不是司馬倫稱帝就能結束的,歷史上最不缺乏的就是野心家。司馬倫以趙王之身稱帝,那其他諸侯能願意嗎?顯然是不可能的,要想徹底解決西晉的混亂只有出來一個可以在實力上能震懾住各路諸侯的人,然後在慢慢使西晉的制度完善,磨掉那些諸侯們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