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文丁殺季歷”事件是什麼?季歷是個怎麼樣的人?

“文丁殺季歷”事件是什麼?季歷是個怎麼樣的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周王季的故事。

商王武乙死於河渭之間後,即位的是他與妣戊的兒子文丁。文丁在《史記殷本紀》作“太丁”,但古本《竹書紀年》與殷墟卜辭都作“文丁”,此外卜辭還作“文武丁”,是第一位用雙諡的君王。

武乙之死雖然疑點重重,但沒有什麼確鑿證據,而且文丁上臺伊始,還不清楚周人的實力。所以不但沒有對周人問罪,反而支持周人攻打戎狄。戎狄既是商的敵人,也是周的敵人,文丁當然樂於兩虎相爭。古本《竹書紀年》記載,文丁二年,周王季歷渡過黃河,攻打燕京之戎(今山西祁縣)。但燕京戎非常強悍,周軍大敗。不過這沒有阻止季歷東進的步伐,文丁四年,季歷又攻打餘吾之戎(今山西長治屯留),這次周軍取得勝利,攻克了餘吾。

三國吳人韋昭注《國語》說,西周末年分佈在成周以北的潞、洛、泉、徐、蒲等部族,都是隗姓赤狄的分支。“徐”應該就是餘(徐)吾;而“潞”即潞國(今陝西長治潞城),“洛”即東山皋落氏(今山西垣曲),與廧咎如(今山西太原)及甲氏、留籲、鐸辰(均在今山西長治)在春秋時期會成爲華夏的心腹大患。

季歷在河東的告捷,使得商周距離第一次如此之近,這讓文丁感到非常不安。爲了籠絡季歷,文丁冊封其爲牧師,這個“牧師”,與基督教職的“牧師”沒有關係。《周禮》說“七命賜國,八命作牧,九命作伯”,國即諸侯國君,伯爲諸侯之長,牧大概就是介於二者之間的區域領袖,漢末三國時期的“州牧”一職也是這樣來的。季歷當時的職務相當於就是西方諸侯之長。

“文丁殺季歷”事件是什麼?季歷是個怎麼樣的人?

有了商王的正式任命,季歷更加對戎狄接連展開攻勢。文丁七年,周王季歷攻打始乎之戎,成功攻克;十一年,季歷又攻打翳徒之戎,抓獲了三名貴族。始乎之戎、翳徒之戎具體地點不詳,大約都在今天的山西地區。周人的實力在河東迅速壯大,文丁沒想到戎狄這麼不經打,那自然不能再對季歷養虎爲患了。

不過,季歷此時是殷商的牧師,文丁自然也沒有藉口討伐他,而且此時文丁的處境也並不好,文丁三年的時候,洹水就曾經一天三次斷流。洹水在今天殷墟的東、北方向,是商人的“母親河”,據考古發現,殷墟西、南還有一條南北長1100米,東西長650米的大灰溝。殷墟沒有城牆,只有作爲護城河的洹水和灰溝。洹水斷流對於迷信鬼神的商人來說,震撼非常大。根據漢人京房的解釋,水斷流代表着君臣不和。如此看來,商王國內部也是危機重重。

除了內部不穩外,實際上武乙、文丁也一直存在對外戰爭。根據卜辭反映,武丁時期,商朝北邊就存在一個叫“方”的敵國;一般來說,外國都被稱爲“某方”,但這個敵國就一個“方”字,非常獨特。祖庚、祖甲時期,這個“方”開始侵擾商國;廩辛、康丁時期,“方”進一步壯大,經常侵擾商國。商王對“方”非常頭疼,但此時的主要敵人是西邊的“羌方”,所以沒有大規模追擊“方”。

“文丁殺季歷”事件是什麼?季歷是個怎麼樣的人? 第2張

等到廩辛、康丁對羌方連戰連勝,武乙、文丁又扶植了周人羈縻西方,這時才能騰出手對付“方”。武乙、文丁主動進攻“方”,取得大勝,終於將“方”的囂張氣焰壓制下去。不過“方”仍沒有徹底消滅,直到最後帝乙、帝辛時期仍然在騷擾商國。

除了“方”之外,武乙、文丁時期另一個大敵是“召方”。召方,在甲骨文也作“刀方”,在商國西邊。召方曾經聯合絴方一起進攻過商國,武乙、文丁時期都大規模進攻過召方,之後來自西方的威脅基本被解除。周初重臣召公奭可能就是召方的族長,大概召方被文丁擊敗後,不得已投靠鄰近的周人。這也體現出武乙並非什麼倒行逆施的神經病,相反,武乙還頗有能力,正因如此才遭到周人的算計。

隨着西方的“召方”與北方的“方”基本被平定,西北邊最強大的就只有一個周國了。商周矛盾一觸即發。

文丁一直懷疑父親之死有貓膩,於是他也有樣學樣,邀請季歷前來商都。如果季歷不來,不正有藉口討伐他嗎?季歷明知山有虎,但權衡利弊,還是願意前往。果不其然,季歷一到商都,就遭到文丁的囚禁。正如季歷忌憚武乙一樣,文丁也害怕放虎歸山,於是就找個藉口將季歷殺了。

“文丁殺季歷”事件是什麼?季歷是個怎麼樣的人? 第3張

“文丁殺季歷”一事,見於古本《竹書紀年》。《史記殷本紀》《周本紀》均未記載,但從當時商周形勢來看,此事可信度還是極高的。《呂氏春秋首時》:“王季歷困而死,文王苦之。”東漢人高誘認爲這段話說的是季歷“勤勞國事,以至薨沒,故文王哀思苦痛也”,這是因爲他沒有看到過《竹書紀年》。《史記龜策列傳》則說商紂“殺周太子歷,囚文王昌”,這裏的“太子”明顯是“季”字的訛誤,那麼商紂也應該是文丁之誤。

可以發現,季歷是個非常有作爲的君主。太王亶父時纔在岐山周原站穩腳跟,而季歷就已經開疆拓土到達河東地區。從這點來看,太王選他作爲繼承人,而將長子太伯、次子仲雍外放,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史書說太王看中季歷的兒子昌是聖君,這明顯是事後諸葛式對文王的美化。不管《詩經》還是《史記》重點歌頌的都是太王、文王,而夾在其中的王季多少受到了冷遇。但周滅商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季歷的歷史地位應該充分肯定。

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武乙無端駕崩,季歷迅速崛起,終於觸發了商王文丁的殺心。於是文丁先下手爲強,將季歷從這個世界上肉體消滅。季歷去世之後,子昌即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文王。周文王又該如何面對商王朝呢?